一种高阻隔防护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5296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阻隔防护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将高密度聚乙烯加入高压反应釜内,搅拌升温至第一预设温度,待温度稳定后,再向高压反应釜内加入经预热的二氟一氯甲烷和四氟二氯乙烷混合溶剂;物料溶于混合溶剂形成均匀的纺丝液;将所述纺丝液经过减压室,然后被泵至喷丝头喷出,纺丝液中的聚合物迅速析出固化,形成纤维束;所述纤维束通过高压环境,进行二次拉伸,纤维束均匀展开成网状蓬松结构,然后并通过静电环境,形成单丝状态纤维,通过移动获得纤维网;将所述纤维网导入PVDC乳液中浸渍,通过导布辊将布料导入热轧机定型。与面粘合非织造布相比得到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外观,表面更加平整,尤其是阻隔性能更加优异。优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阻隔防护材料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防护材料的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高阻隔防护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非织造布是一种不经纺纱和织造而成的织物,仅由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纺织短纤维或长丝形成纤维网结构,通过机械或化学方法进行加固而成。非织造布突破了传统的纺织原理,具有工艺流程短、生产速度快、产量高、成本低、应用范围广、原料来源多等特点。近年来,非织造防护材料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防护材料主要用于制作防护服装、口罩、帽子、鞋套和帷帘等劳动防护用品。其应用领域包括医疗防护、工业防护、消防服装、防弹服装和登山、滑雪服等。
[0003]与传统的机织材料相比,医用非织造材料具有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性更佳等优势。医用非织造材料按照用途可分为防护型医用产品和功能性医用产品,其中防护型产品是指非直接治疗的用品,而主要用于改善治疗区域的卫生环境、防止细菌穿透引起间接传染和病毒交叉感染,提高治疗效果。医用非织造防护品的加工方法主要有水刺法、SMS、透气性薄膜层压法、湿法成网、梳理成网合及闪蒸法等方法。其中蒸工艺法喷丝加工的非织造纤维材料,是将活性聚乙烯快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通过高压喷丝孔快速挤出,溶剂迅速充分挥发,聚乙烯迅速固化成为网状纤维。静电场作用让纤维丝条在快速拉伸收缩过程中相互用力摩擦合并产生反向静电,通过这种静电作用,单独的纤维在热状态下迅速凝聚起来成为丝网,再经过喷丝热轧冷压粘合,形成一种闪蒸加工法非织造材。通过高温闪蒸法加工生产的纤维较细,质地较轻,手感柔软,具有优良的防水性和透气性,可以将许多类似固体的小颗粒和其他液态物与水完全隔绝,又可以透过一部分气体。美国杜邦公司研制出一款闪蒸法性能优异防护服,可阻隔微米级颗粒,也可以很好地阻隔病毒及微生物的侵害。
[0004]目前,国际上针对医用防护品的标准通常以美国的NIOSH标准和欧盟CEN标准为主。我国医用防护品现阶段执行的医药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对医用防护材料提出了专门的技术要求,对防护型医用产品的防水性、透湿性、阻隔性等性能做了明确的规定。医用防护材料应具备对液体、颗粒物的阻隔和气体防护的微生物气体透过性等;要保证具有一定的生物抗菌性、透气性和抗静电性;具备一定的织物力学机械性能,如拉伸强力和刺破强力等。
[0005]随着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用防护材料的功能性和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覆膜材料技术、复合非织造材料制备和各种应用功能材料整理、涂层等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改善了医用防护材料的功能性、舒适性,成为新型医用防护服非织造材料的主力军。对于提高医用防护材料的阻隔性能,通常采用覆膜材料复合涂层技术,即同时在无纺布层上挤出复合两层阻隔层,使医用防护材料的实用功能增强,从而使无纺布具有较好的阻隔性和气密性。多功能覆膜复合涂层技术可以使医用防护服舒适性与实用功能性完美共存,改变和提高产品的功能性。
[0006]聚偏氯乙烯(PVDC)是一种软化温度在160

200℃的热塑性聚合物,是公认的在阻隔性方面综合性能最好的塑料包装材料。此外,由于含氯量高,它还具有阻燃性、耐腐蚀性及抗生物降解性好的优点,PVD胶膜现被广泛用作包装材料和防护面料。PVDC乳液是以偏二氯乙烯为主要原料所制得的共聚乳液,经过处理后可以制成水性涂料,且成膜后对氧和水的阻隔性能优异。
[0007]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高阻隔防护材料的制备方法来提高材料的优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阻隔防护材料的制备方法,获得优异阻隔性的医用防护材料。
[0009]为到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阻隔防护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将高密度聚乙烯加入高压反应釜内,搅拌升温至第一预设温度,待温度稳定后,再向高压反应釜内加入经预热的二氟一氯甲烷和四氟二氯乙烷混合溶剂;搅拌升温至第二预设温度后,通入氮气加压至指定气压,同时升温至第三预设温度,继续搅拌,此时物料溶于混合溶剂形成均匀的纺丝液;将所述纺丝液经过减压室,然后被泵至喷丝头喷出,纺丝液中的聚合物迅速析出固化,形成纤维束;所述纤维束通过高压环境,进行二次拉伸,纤维束均匀展开成网状蓬松结构,然后并通过静电环境,形成单丝状态纤维,通过移动获得纤维网;将所述纤维网导入PVDC乳液中浸渍,纤维网经过热压机初步定型后,通过导布辊将布料导入热轧机定型。
[0010]将一旋转变流器上装有护罩,护罩上面的凹口内装有呈放射状分布的多个放电针头,当放射针头外接高压电源时,接地的导电板与之形成静电场,纤维束在静电的作用下相互排斥使得其在纤维网中保持单丝状态。
[0011]通过旋转变流器左右来回移动,再加上护罩的夹持作用,使得整张纤维网沉积在接地的传送带上,控制旋转变流器的移动速度和传送带的传送速度,在传送带上得到厚度不同纤维网。
[0012]高密度聚乙烯与混合溶剂的质量比为1:3~9;混合溶剂中,二氟一氯甲烷和四氟二氯乙烷的质量比为4~2:1。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基于聚乙烯在高温高压下溶解于溶剂中形成高聚物纺丝液,经喷丝后纺丝液中溶剂瞬时闪蒸,聚合物分裂固化成超细纤维束,在静电作用下纤维束形成纤维网,纤维网由热轧辊加热加压热轧形成无纺布。成型后的闪蒸无纺布通过PVDC涂层浸渍,经过碾压烘干,形成复合PVDC涂层的无纺布,且与面粘合非织造布相比得到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外观,表面更加平整,尤其是阻隔性能更加优异。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对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阻隔防护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6]步骤S10,将高密度聚乙烯加入高压反应釜内,搅拌升温至第一预设温度,待温度
稳定后,再向高压反应釜内加入经预热的二氟一氯甲烷和四氟二氯乙烷混合溶剂。
[0017]其中,聚乙烯为高密度,高密度聚乙烯与混合溶剂的质量比为1:3~9;混合溶剂中,二氟一氯甲烷和四氟二氯乙烷的质量比为4~2:1。
[0018]具体实施方式,把1500g高密度聚乙烯加入高压反应釜内,搅拌升温至150℃,待温度稳定后向高压反应釜内加入9000g经预热的按质量比为3/1混合的二氟一氯甲烷和四氟二氯乙烷混合溶剂。
[0019]步骤S20,搅拌升温至第二预设温度(180℃)后,通入氮气加压至指定气压(12MPa),同时升温至第三预设温度(230℃),继续搅拌搅拌时间2h,转速为100r/min),此时物料溶于混合溶剂形成均匀的纺丝液。
[0020]步骤S30,将纺丝液经过减压室,然后被泵至喷丝头喷出,溶剂迅速瞬间挥发,发生两次相分离,纺丝液中的聚合物迅速析出固化,形成纤维束。
[0021]步骤S40,纤维束通过高压环境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阻隔防护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将高密度聚乙烯加入高压反应釜内,搅拌升温至第一预设温度,待温度稳定后,再向高压反应釜内加入经预热的二氟一氯甲烷和四氟二氯乙烷混合溶剂;步骤S20,搅拌升温至第二预设温度后,通入氮气加压至指定气压,同时升温至第三预设温度,继续搅拌,此时物料溶于混合溶剂形成均匀的纺丝液;步骤S30,将所述纺丝液经过减压室,然后被泵至喷丝头喷出,纺丝液中的聚合物迅速析出固化,形成纤维束;步骤S40,所述纤维束通过高压环境,进行二次拉伸,纤维束均匀展开成网状蓬松结构,然后并通过静电环境,形成单丝纤维,通过移动纤维获得纤维网;步骤S50,将所述纤维网导入PVDC乳液中浸渍,纤维网经过热压机初步定型后,通过导布辊将布料导入热轧机定型。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喜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超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