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法铸造用发热保温冒口套组合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85490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铸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V法铸造用发热保温冒口套组合结构及其使用方法,该组合结构包括发热保温冒口套、透气套和易割片,发热保温冒口套的外侧设有透气套,发热保温冒口套和透气套的下端共同安装有易割片,透气套的外侧包覆有由塑料薄膜缠绕形成有密封管,密封管相对于透气套凸出的管部通过胶带粘接固定有通气道管或气道模。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发热保温冒口套外包一层透气套,透气套用透气性很好的耐火材料制作而成,透气套和发热保温冒口套装配为一体;透气套外侧裹覆塑料薄膜,透气套和发热保温冒口套的底部带有易割片,透气套顶部通过通气道管或气道模与大气连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实现V法铸造过程发热、保温补缩作用。用。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V法铸造用发热保温冒口套组合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铸造
,具体涉及一种V法铸造用发热保温冒口套组合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V法铸造是真空密封造型或负压造型铸造的简称。V法铸造是将真空技术与砂型铸造相结合的铸造方法,通过塑料薄膜覆模造型并密封砂箱,借助真空抽气系统抽出型内空气,从而使铸型内和箱外形成压力差,使干砂紧实,形成所需的型腔,并一直真空抽吸砂型。而后,经下芯、合箱、浇注、铸件凝固、解除负压、开箱落砂等步骤,从而获得铸件。由于不需要在干砂内添加水分和粘结剂,因而干砂的回用率高达95%以上,不仅节能环保,而且铸件表面品质和尺寸精度大大提高。
[0003]为了提高工艺出品率和产品的工艺稳定性,铸造工艺一般会采用发热保温冒口,但因为V法铸造的特性,常规结构发热保温冒口套在使用过程中有一定的缺陷。V法铸造的特性就是抽负压造型,砂型内空气被抽走。而发热保温冒口套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氧气参与反应才能完全燃烧,起到应有的作用;然而,发热保温冒口套在V法铸造使用过程中,冒口套是处于负压环境中,无法从空气中汲取氧气,导致冒口套无法充分燃烧,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造成发热保温冒口套失去功效,并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V法铸造用发热保温冒口套组合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V法铸造用发热保温冒口套组合结构,包括发热保温冒口套、透气套和易割片,所述发热保温冒口套的外侧设有透气套,所述发热保温冒口套和透气套的下端共同安装有易割片,所述透气套的外侧包覆有由塑料薄膜缠绕形成有密封管,所述密封管相对于透气套凸出的管部通过胶带粘接固定有通气道管或气道模。
[0007]进一步地,上述V法铸造用发热保温冒口套组合结构中,所述发热保温冒口套包括发热保温冒口套本体,所述发热保温冒口套本体的内部设有开口朝下的冒口内腔,所述冒口内腔的顶部中心处设有向下凸出的凸起,所述冒口内腔的顶部位于凸起的外围开设有排气孔。
[0008]进一步地,上述V法铸造用发热保温冒口套组合结构中,所述透气套的内部设有开口朝下的套接腔,所述套接腔的形状与发热保温冒口套的形状相互配合,所述透气套的下端面与发热保温冒口套的下端面平齐。
[0009]进一步地,上述V法铸造用发热保温冒口套组合结构中,所述易割片包括易割片本体,所述易割片本体的中心处设有上坡口和下坡口;所述易割片本体的上侧位于上坡口的外围设有便于支撑发热保温冒口套和透气套的环形支撑面,所述易割片本体的外径值等于
透气套的底端外径值。
[0010]进一步地,上述V法铸造用发热保温冒口套组合结构中,所述上坡口的锥度为120~180度,所述下坡口的锥度为100~150度。
[0011]进一步地,上述V法铸造用发热保温冒口套组合结构中,所述下坡口距离铸件表面的高度为易割片厚度的1/4

1/3。
[0012]进一步地,上述V法铸造用发热保温冒口套组合结构,其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3]S1、放置易割片,易割片套放放于定位座上,易割片材质由保温材料、发热材料、型砂等耐火材料制造而成;
[0014]S2、覆EVA铸造膜,抽真空,并使EVA铸造膜通过真空吸附于模具、易割片及定位座上;
[0015]S3、切除易割片冒口颈位置的EVA铸造膜;
[0016]S4、用塑料薄膜裹覆在透气套外壁,并放置在易割片上,在透气套与易割片对接处用胶带粘结、密封;
[0017]S5、准备通气道管或者气道模,通气道管或气道模外侧壁都用塑料薄膜裹覆,塑料薄膜要高出通气道管或气道模5~30mm,然后将通气道管或气道模放置到透气套顶部,并在对接处用胶带粘结、密封;
[0018]S6、砂型内加入砂子、振实、填平后,把高出通气道管或气道模部分的塑料膜折平后附在砂子表面;
[0019]S7、砂箱表面覆上塑料薄膜作为背膜,然后模具真空解除,砂箱抽吸真空;
[0020]S8、切除气道模、通气道管上部对应部位的背膜;拔出气道模,通气道管可以不拔出;
[0021]S9、造型完成,此时,发热保温冒口套通过外侧透气套、通气道管或气道模形成的空腔,与大气完整接触;此时,通过发热保温冒口套外侧透气套、通气道管或气道模形成的空腔进入型腔的大气与其它型腔通气道一起共同维持V法造型所需正压。
[0022]进一步地,浇注过程中,高温钢水进入V法铸造用组合结构的发热保温冒口套后,在真空抽吸下,外界大气通过发热保温冒口套外侧透气套、通气道管或气道模形成的空腔进入发热保温冒口套,引燃发热保温冒口套的发热材料,从而实现发热保温冒口套在V发铸造中正常发挥功效。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V法铸造用发热保温冒口套组合结构,其中发热保温冒口套包括带冒口内腔的发热保温冒口套,发热保温冒口套外包一层透气套,透气套用透气性很好的耐火材料制作而成,透气套和发热保温冒口套装配为一体;透气套外侧(不包括顶部)裹覆塑料薄膜以形成密封管;透气套和发热保温冒口套的底部带有易割片,易割片外形尺寸与透气套外形尺寸一致;透气套顶部通过通气道管或气道模与大气连接。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实现V法铸造过程发热、保温补缩作用。
[0025]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
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通用发热保温冒口套组合结构的组成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发热保温冒口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透气套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易割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发热保温冒口套组合结构的组成示意图;
[0032]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发热保温冒口套组合结构的组成示意图;
[0033]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通用发热保温冒口套组合结构的使用流程图;
[0034]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发热保温冒口套组合结构的使用流程图;
[0035]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发热保温冒口套组合结构的使用流程图;
[0036]附图中,各部件的标号如下:
[0037]1‑
发热保温冒口套,101

发热保温冒口套本体,102

冒口内腔,103

凸起,104

排气孔,2

透气套,3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V法铸造用发热保温冒口套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保温冒口套、透气套和易割片,所述发热保温冒口套的外侧设有透气套,所述发热保温冒口套和透气套的下端共同安装有易割片,所述透气套的外侧包覆有由塑料薄膜缠绕形成有密封管,所述密封管相对于透气套凸出的管部通过胶带粘接固定有通气道管或气道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法铸造用发热保温冒口套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保温冒口套包括发热保温冒口套本体,所述发热保温冒口套本体的内部设有开口朝下的冒口内腔,所述冒口内腔的顶部中心处设有向下凸出的凸起,所述冒口内腔的顶部位于凸起的外围开设有排气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法铸造用发热保温冒口套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套的内部设有开口朝下的套接腔,所述套接腔的形状与发热保温冒口套的形状相互配合,所述透气套的下端面与发热保温冒口套的下端面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法铸造用发热保温冒口套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易割片包括易割片本体,所述易割片本体的中心处设有上坡口和下坡口;所述易割片本体的上侧位于上坡口的外围设有便于支撑发热保温冒口套和透气套的环形支撑面,所述易割片本体的外径值等于透气套的底端外径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V法铸造用发热保温冒口套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坡口的锥度为120~180度,所述下坡口的锥度为100~150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V法铸造用发热保温冒口套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坡口距离铸件表面的高度为易割片厚度的1/4

1/3。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莹张海勋郭祥文张进学王洪岩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凯星仕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