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法自动造型的真空转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35659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05 1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V法自动造型的真空转接装置,包括第一转运车、第二转运车、三段式模型转运辊道和真空转接装置,三段式模型转运辊道沿模型输送方向依次顺序设置为放空箱模型转运辊道、加砂位模型转运辊道、覆背膜位模型转运辊道。真空转接装置包括固定真空装置和随动真空装置,分别用于在模型停止和运行时的真空切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同步机构与模型对接,使得随动真空梁和模型同步运行,确保模型在运行时抽真空的可靠性。在砂箱覆背膜后,模型到位后,固定真空阀打开,随动真空阀关闭,同步机构与模型脱开,同时起模机械手真空阀与第二转运车上的砂箱抽真空口对接,实现模型及砂箱的自动真空转接。空转接。空转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V法自动造型的真空转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V法造型生产线
,尤其涉及一种V法自动造型的真空转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由铸造大国向铸造强国的不断转变,以及国家铸造产业政策新的要求,各V法生产企业和装备制造企业不断地推动铸造行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品质,实现铸造装备核心技术的不断升级,自动V法造型生产线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在V法自动生产线造型生产过程中,模型及砂箱在自动转接时普遍存在真空对接的可靠性低的问题,真空对接过程中漏气严重,影响正常生产。如何在自动V法造型生产线中可靠实现模型及砂箱的自动真空转接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V法自动造型的真空转接装置,可以实现所有模型与随动真空梁同步运行一个工位,确保模型在辊道上运行时抽真空的可靠性,并实现模型及砂箱的自动真空转接。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V法自动造型的真空转接装置,包括第一模型转运车、第二模型转运车、三段式模型转运辊道和真空转接装置,所述三段式模型转运辊道沿模型输送方向依次顺序设置为放空箱模型转运辊道、加砂位模型转运辊道、覆背膜位模型转运辊道;
[0006]真空转接装置包括固定真空装置和随动真空装置,分别用于在模型停止和运行时的真空切换;
[0007]随动真空装置包括随动真空梁、用于对接模型以驱使随动真空梁和模型同步运行的同步机构、用于在模型运行过程中抽真空的随动真空阀以及用于驱动随动真空梁返回上一工位的随动驱动机构;
[0008]固定真空装置包括设置于辊道上的固定真空阀,用于在模型停止时抽真空;
[0009]当模型在辊道上开始运行时,随动真空阀打开并与模型的随动抽真空口对接,同步机构与模型对接使得随动真空梁和模型同步运行,确保模型在运行时抽真空的可靠性;
[0010]模型到位后,固定真空阀打开并与模型的固定抽真空口对接,同时随动真空阀关闭,同步机构与模型脱开,随动驱动机构驱动随动真空梁返回原位等待下一工作循环。
[0011]优选地,所述同步机构包括固定于随动真空梁上的固定支座和同步气缸,所述固定支座上固定有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上滑动设置有直线滑块,所述直线滑块背对直线导轨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轴承安装板,所述轴承安装板的顶端转动连接有同步轴承,所述同步气缸的活塞杆固定于轴承安装板上且其伸出方向朝向模型底部。
[0012]优选地,模型的两侧均设置有同步连接座,所述同步连接座上设置有与同步轴承相适配的卡槽。
[0013]优选地,所述随动驱动机构包括随动轨道支架和固定于其上的轨道,所述随动真空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和轨道滚动连接,所述随动轨道支架上固定设置有随动减速电机,所述随动减速电机通过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和随动真空梁传动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随动真空阀设置有四个,其中三个随动真空阀固定设置于随动真空梁上,该三个随动真空阀阀口竖直朝上且位于同一水平面,另一随动真空阀通过安装支架固定于随动真空梁上,使得该随动真空阀的阀口朝向模型的纵向中心面。
[0015]优选地,所述固定真空阀设置有三个,三个固定真空阀和放空箱模型转运辊道、加砂位模型转运辊道、覆背膜位模型转运辊道一一对应,每段辊道的一侧辊道支腿上固定有L型支架,固定真空阀固定连接于L型支架的顶端。
[0016]优选地,第一转运车和每段辊道上均设置有模型定位装置,用于检测模型是否运行到位。
[0017]优选地,每段辊道均由设置于辊道下方的辊道支腿进行支撑,每段辊道设置有两列,所述辊道支腿相应设置两列,所述真空转接装置架设于两列辊道之间。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运车设置于放空箱模型转运辊道前,用于输送空箱模型,所述第二转运车设置于覆背膜位模型转运辊道后,用于输送覆背膜后的模型。
[0019]优选地,所述随动真空装置还包括随动真空拖链,所述随动真空拖链中设置有四根真空软管,真空软管的一端与随动真空梁相连通,另一端接入车间真空管路。
[002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1]1、当模型在辊道上开始运行时,随动真空阀打开并与模型的随动抽真空口对接,同步机构与模型对接使得随动真空梁和模型同步运行,确保模型在运行时抽真空的可靠性。
[0022]2、在砂箱覆背膜后,砂箱与模型运行至第二转运车时,第二转运车的模型定位装置检测模型到位后,固定真空阀打开并与模型的固定抽真空口对接,随动真空阀关闭,同步机构与模型脱开,随动驱动机构驱动随动真空梁返回原位等待下一工作循环。同时控制起模机械手真空阀与第二转运车上的砂箱抽真空口对接,砂箱开始抽真空,从而实现模型及砂箱的自动真空转接。
[0023]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所有模型与随动真空梁同步运行一个工位,确保模型在辊道上运行时抽真空的可靠性,并实现模型及砂箱的自动真空转接。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是本专利技术的V法自动造型的真空转接装置的主视图,其中箭头示出了模型输送方向;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V法自动造型的真空转接装置的俯视图(其中第一转运车和第二转运车未显示);
[0027]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V法自动造型的真空转接装置的左视图,图3相对于图1放大了2.5
倍;
[0028]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随动转接装置及模型的主视图,其中同步气缸处于伸出状态;
[0029]图5是图4的B

B剖视图,其中同步气缸处于收回状态,为了便于示出细节,图5相对于图4放大了4倍。
[0030]图6是随动真空梁及安装支架的俯视图;
[0031]图7是随动真空梁及安装支架的左视图。
[0032]附图标记:1、第一转运车;2、随动真空装置;21、随动轨道支架;22、轨道;23、走轮;24、随动减速电机;25、随动真空梁;26、随动真空拖链;261、随动真空软管;27、同步机构;271、同步轴承;272、直线导轨;273、轴承安装板;274、直线滑块;275、同步气缸;276、固定支座;28、随动真空阀;29、安装支架;3、固定真空装置;31、固定真空阀;32、L型支架;4、三段式模型转运辊道;41、放空箱模型转运辊道;42、加砂位模型转运辊道;43、覆背膜位模型转运辊道;44、辊道支腿;45、横向支架;46、模型定位装置;5、模型;51、同步连接座;52、卡槽;6、砂箱;7、第二转运车。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V法自动造型的真空转接装置,包括第一转运车(1)、第二转运车(7)、三段式模型转运辊道(4)和真空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段式模型转运辊道沿模型(5)输送方向依次顺序设置为放空箱模型转运辊道(41)、加砂位模型转运辊道(42)、覆背膜位模型转运辊道(43);真空转接装置包括固定真空装置(3)和随动真空装置(2),分别用于在模型(5)停止和运行时的真空切换;随动真空装置(2)包括随动真空梁(25)、同步机构(27)、随动真空阀(28)以及随动驱动机构,固定真空装置(3)包括设置于辊道上的固定真空阀(31),用于在模型(5)停止时抽真空;当模型(5)在辊道上开始运行时,随动真空阀(28)打开并与模型(5)的随动抽真空口对接,同步机构(27)与模型(5)对接使得随动真空梁(25)和模型(5)同步运行,确保模型(5)在运行时抽真空的可靠性;模型(5)到位后,固定真空阀(31)打开并与模型(5)的固定抽真空口对接,同时随动真空阀(28)关闭,同步机构(27)与模型(5)脱开,随动驱动机构驱动随动真空梁(25)返回原位等待下一工作循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法自动造型的真空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机构(27)包括固定于随动真空梁(25)上的固定支座(276)和同步气缸(275),所述固定支座(276)上固定有直线导轨(272),所述直线导轨(272)上滑动设置有直线滑块(274),所述直线滑块(274)背对直线导轨(27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轴承安装板(273),所述轴承安装板(273)的顶端转动连接有同步轴承(271),所述同步气缸(275)的活塞杆固定于轴承安装板(273)上且其伸出方向朝向模型(5)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V法自动造型的真空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模型(5)的两侧均设置有同步连接座(51),所述同步连接座(51)上设置有与同步轴承(271)相适配的卡槽(5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法自动造型的真空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驱动机构包括随动轨道支架(21)和固定于其上的轨道(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宏刘小龙郭廷涛李松曹红范张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