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健专利>正文

四自由度弹性运动的座椅靠背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5159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四自由度弹性运动的座椅靠背支撑装置,旨在提供一种座椅靠背支撑装置,实现靠背在垂直面上较大幅度的前后直线运动,同时又能满足水平面上的旋转运动、矢状面上的摆动和额状面上的扭转等四自由度的弹性运动。该装置连接于座椅靠背与相结合的靠背支架之间,包括弹性钢片、橡胶体和硬质塑料连接件,所述弹性钢片极具弹性和韧性,其两侧端脚上分别开设固定孔,设有两个侧结合件从固定孔伸入靠背上对应部位内形成结合;所述橡胶体为具有可弯曲、扭转变形和极具耐磨特性的弹性基材;所述硬质塑料连接件极具刚性,埋设在所述橡胶体的上部,其中心部位为一贯穿孔,设有一个中间结合件从靠背支架上对应部位伸入贯穿孔内形成结合。(*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座椅靠背用的部件,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具有弹性运动的座椅靠背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座椅为人们生活必须的家具之一,一般座椅靠背结构,其多是将靠背直接固定在 坐面后侧边缘,或者直接与坐面为一整体结构,然而这样所形成的主体架构是一种固定状 态的靠背结构。人体纵然处于坐靠状态,而人体背部、头部通常会有前后左右摇摆或晃动的 小幅运动,由于靠背是固定不动的,并不能随着人体的运动而运动,坐上一段时间人体就会 不同程度地感到压迫和不适。 有鉴于此,后来有技术人员针对这一问题在靠背结构上做了一些改进。例如,在坐 面后侧边缘用一可以弯曲弹性变形的支架连接该靠背,可以实现靠背一定程度的后仰。然 而上述结构仅能提供支架弹性变形方向的弯曲,方向单一,无更多方向变化,还不足以满足 人体背部多自由度运动的需求。 美国专利US5195804公开了一种通过弹性柱体实现弹性支撑效果的双靠背结构, 采用这样简单的设计利用弹性柱体可以万向弯曲摆动的特性,使靠背可以朝多方向灵活倾 摆。然而上述结构虽然可以实现多方向倾摆,但就靠背结构而言,应当表现为某一方向的运 动灵活性,以适应人体自然运动的特性(如垂直面上的前后直线运动机率大于水平面上的 旋转运动机率)。 中国专利200720141542. 6公开了一种座椅椅背结合装置,利用弹性基材受力具 有弹性变形的特性,使椅背产生相对于椅背支架的弹性偏移。然而组成结构的限制,该装置 所产生的垂直面上的前后直线运动幅度十分有限,且结构复杂,生产装配工艺要求高。 因此,针对上述现有弹性运动的座椅靠背支撑结构设计上的不足,开发一种既能 够实现垂直面上较大幅度的前后直线运动,又结构简单的靠背支撑装置,就变得尤为迫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自由度弹性运动的座椅靠背支撑装置,针对现 有技术上的不足,实现靠背在垂直面上较大幅度的前后直线运动,同时又能满足水平面上 的旋转运动、矢状面上的摆动和额状面上的扭转等四自由度的弹性运动,且装置结构简单, 生产装配工艺要求不高,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种四自由度弹性运动的座椅靠背支撑装置,连接于座椅靠背与相结合的靠背支 架之间,包括弹性钢片、橡胶体和硬质塑料连接件,所述弹性钢片极具弹性和韧性,所述橡 胶体为具有可弯曲、扭转变形和极具耐磨特性的弹性基材,所述硬质塑料连接件极具刚性; 所述弹性钢片为单峰方波形,其水平横梁穿过所述橡胶体的下部,横梁穿过部分前后两侧 各宽出一翅片,翅片上各开设两圆孔,分别向上下两个方向旋转70度;所述弹性钢片两侧端脚略宽于横梁其他部位,其上分别开设固定孔,设有两个侧结合件从固定孔伸入靠背上对应部位内形成结合;所述硬质塑料连接件埋设在所述橡胶体的上部,其中心部位为一贯穿孔,设有一个中间结合件从靠背支架上对应部位伸入贯穿孔内形成结合。 所述弹性钢片一次冲压成型,两侧端脚为扁平状,所设侧结合件为螺栓或铆钉,其横梁其他部位为方形,也可以为弹簧钢制成,此时水平横梁穿过部分的前后两翅片,为分别向上下两个方向旋转70度的位置焊接上。所述橡胶体的中部为内凹弧形。所述硬质塑料连接件中心部位开设的贯穿孔为螺纹孔,具有合适的螺纹深度, 一般不小于2厘米,与之相连接的中间结合件为螺栓。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一种四自由度弹性运动的座椅靠背支撑装置所 具有的优点在于,在其使用中,由于弹性钢片与座椅靠背的连接,以及硬质塑料连接件与靠 背支架的连接,都是很紧密的配合,橡胶体的弹性变形和耐磨特性,加上弹性钢片的极佳弹 性和韧性,都使得实际应用中在满足四自由度弹性运动的同时,有效避免靠背抖动、不稳定 的现象发生,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对装配工艺的要求,提升产品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面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剖面左视图;图5是本技术应用时装配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应用时装配部位剖视图;图7是本技术应用时靠背垂直面上的前后直线运动装配部位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应用时靠背水平面上的旋转运动装配部位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应用时靠背矢状面上的摆动装配部位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应用时靠背额状面上的扭转装配部位剖视图。图中弹性钢片l水平横梁ll翅片12两侧端脚13固定孔14橡胶体2硬质塑料连接件3贯穿孔(螺纹孔)31侧螺栓4中间螺栓5靠背6螺纹孔61靠背支架7安装 孔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作为参照,图2、图3和图4是剖面三视图。 从这些图中可以看出,本技术的四自由度弹性运动的座椅靠背支撑装置的主体部分构 成包括弹性钢片1、橡胶体2和硬质塑料连接件3等。弹性钢片1为极具弹性和韧性的钢 片一次冲压成型,也可以为弹簧钢制成,其主要起到支撑和连接橡胶体2的作用,在外力作 用下产生靠背垂直面上可回复性的弯曲变形,形成前后直线运动;其整体为单峰方波形,水 平横梁11穿过橡胶体2的下部,穿过部分前后两侧各宽出一翅片12,翅片12上各开设两 圆孔,分别向上下两个方向旋转70度;若弹性钢片1为弹簧钢制成,则两翅片12为分别向 上下两个方向旋转70度的位置焊接上,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当与之相接触的橡胶体2发生弯曲和扭转变形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材料性能差异造成的对橡胶体2的剪切作用力,翅 片12上开设的圆孔可以使橡胶体2与翅片12更好地联结为一个整体,延长橡胶体2的使 用寿命;其两侧端脚13略宽于水平横梁11其他部位,为扁平状,可以很好地与靠背6贴合, 其上分别开设固定孔14,可以通过两个侧结合件从固定孔14伸入靠背6上对应部位内形 成结合。橡胶体2为具有可弯曲、扭转变形和极具耐磨特性的弹性基材,在外力作用下产生 靠背水平面上的旋转运动、矢状面上的摆动和额状面上的扭转,其中部为内凹弧形,可以有 效较少扭转运动中剪切力的破坏作用。硬质塑料连接件3为极具刚性的连接件,其埋设在 橡胶体2的上部,中心部位为一贯穿孔(螺纹孔)31,为使连接牢靠,螺纹深度一般不小于 2厘米,可以根据预留空间大小调整,可以通过一个中间结合件从靠背支架7上对应部位伸 入贯穿孔(螺纹孔)31内形成结合。 图5和图6是本技术应用时装配立体示意图和装配部位剖视图。由于弹性钢 片1自身的良好弹性作用,就降低了装配过程中对于相对位置的精度要求,当然最佳的装 配状态还是让弹性钢片l处于无额外受力的自然状态。从这些图中可以看出,在装配时,用 两枚侧螺栓4从弹性钢片1的两侧端脚13上的固定孔14伸入靠背6上对应部位事先打好 的螺纹孔61。接着用一枚中间螺栓5从靠背支架7上对应部位的安装孔71伸入硬质塑料 连接件3中心部位的贯穿孔(螺纹孔)31拧紧。为了保证靠背支架7与橡胶体2的紧密贴 合性及美观性,可以将靠背支架7下端与硬质塑料连接件3的接触面做成平面,靠背支架7 上端安装孔71做成一沉孔,将中间螺栓5的螺栓头沉入沉孔,外面以标志等覆盖。 图7和图8是本技术应用时靠背垂直面上的前后直线运动和水平面上的旋转 运动装配部位剖视图,这是本技术所能实现的其中两种主要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四自由度弹性运动的座椅靠背支撑装置,连接于座椅靠背与相结合的靠背支架之间,包括弹性钢片、橡胶体和硬质塑料连接件,其特征是,所述弹性钢片极具弹性和韧性,所述橡胶体为具有可弯曲、扭转变形和极具耐磨特性的弹性基材,所述硬质塑料连接件极具刚性;所述弹性钢片为单峰方波形,其水平横梁穿过所述橡胶体的下部,横梁穿过部分前后两侧各宽出一翅片,翅片上各开设两圆孔,分别向上下两个方向旋转70度;所述弹性钢片两侧端脚略宽于横梁其他部位,其上分别开设固定孔,设有两个侧结合件从固定孔伸入靠背上对应部位内形成结合;所述硬质塑料连接件埋设在所述橡胶体的上部,其中心部位为一贯穿孔,设有一个中间结合件从靠背支架上对应部位伸入贯穿孔内形成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刘志平王安之
申请(专利权)人:王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