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式高柔性车门内板总成焊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84536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0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焊接制造,具体涉及一种立体式高柔性车门内板总成焊接系统,包括呈十字分布的第一定位焊工位、补焊工位、第二定位焊工位和涂胶工位;第一定位焊工位包括第一四面转毂和第一空中平台,靠近第一四面转毂的地面和第一空中平台上布置有若干个第一焊接机器人;补焊工位包括双面转毂和靠近双面转毂布置的若干个第二焊接机器人;第二定位焊工位包括第二四面转毂和第二空中平台,靠近第二四面转毂的地面和第二空中平台上布置有若干个第三焊接机器人;涂胶工位包括涂胶泵和与所述涂胶泵连接的多点胶嘴涂胶组件。其能够在较小的场地实现多车型、高节拍、高质量生产,具有占地小、效率高、车型容量高的效果。车型容量高的效果。车型容量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式高柔性车门内板总成焊接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焊接制造,具体涉及一种立体式高柔性车门内板总成焊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行业内车门内板的焊接多采用人工(或机器人)平面式焊接、机器人工作站+夹具库切换等方式生产。人工(或机器人)平面式焊接只能平面布局按工位顺序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占用生产面积比较大,场地浪费比较严重,车型数容量较小。常规的机器人工作站+夹具库切换的方式,由于存在大量的单体车门内板焊接夹具,不仅占用了较多的场地,而且不同车型车门内板夹具库切换会带来较大的切换时间损失。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迭代更新,主机厂生产的车型越来越多,车门状态也越来越多,原有的平面式、仅点焊自动化焊接的生产线已经无法满足多品种、高节奏的现实需求,因此提升车间的面积和车型容量比,快速解决焊接车型容纳率低和兼容性差的现状,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体式高柔性车门内板总成焊接系统,其能够在较小的场地实现多车型、高节拍、高质量生产,具有占地小、效率高、车型容量高的效果。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立体式高柔性车门内板总成焊接系统,包括呈十字分布的第一定位焊工位、补焊工位、第二定位焊工位和涂胶工位;所述第一定位焊工位包括第一四面转毂和第一空中平台,所述第一四面转毂的单个侧面上布置有至少一套第一夹具,所述第一空中平台位于第一四面转毂上方,靠近第一四面转毂的地面和第一空中平台上布置有若干个第一焊接机器人;所述补焊工位包括双面转毂和靠近双面转毂布置的若干个第二焊接机器人,所述双面转毂的单个侧面上布置有至少一套第二夹具;所述第二定位焊工位包括第二四面转毂和第二空中平台,所述第二四面转毂的单个侧面上布置有至少一套第三夹具,所述第二空中平台位于第二四面转毂上方,靠近第二四面转毂的地面和第二空中平台上布置有若干个第三焊接机器人;所述涂胶工位包括涂胶泵和与所述涂胶泵连接的多点胶嘴涂胶组件。
[0006]进一步,所述补焊工位还包括靠近双面转毂布置的第一固定伺服焊接单元。
[0007]进一步,所述第二定位焊工位还包括靠近第二四面转毂布置的第二固定伺服焊接单元。
[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定位焊工位布置有第一安全光栅,所述第二定位焊工位布置有第二安全光栅。
[0009]进一步,所述第一空中平台上布置有第一搬运机器人,所述第一搬运机器人位于第一定位焊工位和补焊工位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搬运机器人将第一定位焊工位出口的工件转运至补焊工位。
[0010]进一步,所述第二空中平台上布置有第二搬运机器人,所述第二搬运机器人位于
补焊工位和第二定位焊工位之间,通过所述第二搬运机器人将补焊工位出口的工件转运至第二定位焊工位。
[0011]进一步,所述第二空中平台上布置有第三搬运机器人,所述第三搬运机器人位于第二定位焊工位和涂胶工位之间,通过所述第三搬运机器人将第二定位焊工位出口的工件转运至涂胶工位。
[0012]进一步,所述涂胶工位上布置有第四搬运机器人,通过所述第四搬运机器人将涂胶工位出口的工件转运至下一工序。
[0013]进一步,所述涂胶工位上布置有车门内板过渡置物台。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所述的第一定位焊工位、补焊工位、第二定位焊工位和涂胶工位呈十字分布,相较于现有按工位顺序平面布局的流水线式焊接系统,占用生产面积较小。同时结合第一空中平台和第二空中平台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场地空间利用率。并且通过在第一定位焊工位布置第一四面转毂、在补焊工位布置双面转毂、在第二定位焊工位布置第二四面转毂,在第一四面转毂、双面转毂和第二四面转毂的侧面上布置不同车型的车门内板定位夹具,进而能够在较小的场地实现多车型、高节拍、高质量生产,具有占地小、效率高、车型容量高的效果。
[0016]2、本技术通过在相邻工位之间布置搬运机器人,实现了工件的自动转运,提高了生产制造效率。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
[0018]图1是本技术所述立体式高柔性车门内板总成焊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所述第一空中平台和第二空中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所述第一四面转毂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所述双面转毂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所述车门内板过渡置物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第一定位焊工位,11—第一四面转毂,12—第一空中平台,121—第一空中长轴,122—第二空中长轴,13—第一夹具,14—第一焊接机器人,15—第一安全光栅,16—第一搬运机器人,17—第一地面长轴组件;
[0024]2—补焊工位,21—双面转毂,22—第二夹具,23—第二焊接机器人,24—第一固定伺服焊接单元,25—第二搬运机器人;
[0025]3—第二定位焊工位,31—第二四面转毂,32—第二空中平台,321—第三空中长轴,322—第四空中长轴,33—第三夹具,34—第三焊接机器人,35—第二安全光栅,36—第三搬运机器人,37—第二固定伺服焊接单元,38—第二地面长轴组件;
[0026]4—涂胶工位,41—涂胶泵,42—多点胶嘴涂胶组件,43—车门内板过渡置物台,44—第四搬运机器人;
[0027]5—安全围栏。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将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中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技术,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9]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图式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30]参见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立体式高柔性车门内板总成焊接系统,包括呈十字分布的第一定位焊工位1、补焊工位2、第二定位焊工位3和涂胶工位4。所述第一定位焊工位1包括第一四面转毂11和第一空中平台12,所述第一四面转毂11的单个侧面上布置有两套第一夹具13,进而第一四面转毂11的四个侧面总共能够布置八套第一夹具13,使得该焊接系统能够同时满足八种不同型号的车门内板总成的共线焊接生产需求。
[0031]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式高柔性车门内板总成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十字分布的第一定位焊工位(1)、补焊工位(2)、第二定位焊工位(3)和涂胶工位(4);所述第一定位焊工位(1)包括第一四面转毂(11)和第一空中平台(12),所述第一四面转毂(11)的单个侧面上布置有至少一套第一夹具(13),所述第一空中平台(12)位于第一四面转毂(11)上方,靠近第一四面转毂(11)的地面和第一空中平台(12)上布置有若干个第一焊接机器人(14);所述补焊工位(2)包括双面转毂(21)和靠近双面转毂(21)布置的若干个第二焊接机器人(23),所述双面转毂(21)的单个侧面上布置有至少一套第二夹具(22);所述第二定位焊工位(3)包括第二四面转毂(31)和第二空中平台(32),所述第二四面转毂(31)的单个侧面上布置有至少一套第三夹具(33),所述第二空中平台(32)位于第二四面转毂(31)上方,靠近第二四面转毂(31)的地面和第二空中平台(32)上布置有若干个第三焊接机器人(34);所述涂胶工位(4)包括涂胶泵(41)和与所述涂胶泵(41)连接的多点胶嘴涂胶组件(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高柔性车门内板总成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焊工位(2)还包括靠近双面转毂(21)布置的第一固定伺服焊接单元(2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高柔性车门内板总成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焊工位(3)还包括靠近第二四面转毂(31)布置的第二固定伺服焊接单元(3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高柔性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久雷吴强邢晓燕李大勇李少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