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压转油线的集合封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3559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减压转油线的集合封头,包括封头本体,其特征在于封头本体围绕中心设置有多个对称分布的拔制管口,而使各拔制管口的口部高于封头本体的外表面,并且,每个拔制管口在连接炉管后的中心轴线与封头本体的中心轴线相平行。采用上述结构后,使得各拔制管口在焊接低速段炉管时的焊接部位避开了封头本体和拔制管口之间的几何连接部位,即远离了应力集中点,故结构应力分布合理,而能提高结构的抗疲劳性能,有效地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还具有流线顺畅、结构对称性好,便于制造、检测的优点,在应用于减压转油线后,使得各炉管平行分布,而能缩短管线的总线程、并使管系柔性大,最终为装置的安稳长运行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满足大型常减压装置的需要。(*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炼油工艺管线,具体涉及一种应用在减压转油线高速段炉管上的集合封头。
技术介绍
减压转油线是炼油厂常减压装置中减压加热炉出口至减压蒸馏塔入口的一段管 线,是炼油厂最重要工艺管线之一。减压转油线操作温度接近40(TC,操作压力为负压。炉 后的高温油气在高速转低速过程中迅速蒸发,并伴随着剧烈相变和脉动冲击,介质冲刷力 强,管线承受的温度、压力变化大,热胀量大,设计条件恶劣,对管线材料和结构的要求都很 高。另外,如果能够减少从加热炉出口到减压蒸馏塔底入口这段管道的压力降、温度降,就 能提高减压蒸馏塔中油品馏分的拔出率,同时还能降低加热炉的能耗。 目前,国内众多常减压装置中,减压转油线普遍采用Y形三通、裤状三通或45度斜 接的结构型式,这种管线结构虽然能实现加热炉与减压蒸馏塔之间的连接,但由于Y形三 通、裤状三通或45度斜接的结构具有焊缝多,尺寸控制难的特点,因而制造起来难度大,并 且在三通相贯线部位应力高度集中、焊缝部位抗疲劳性能差,使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同时, 这种管线结构还造成过渡段和蒸发段总线程较长( 一般在15m以上),从而使得整个装置跨 度大,耗材多,而不能满足大型装置布置紧凑化的要求。 为此,现有技术里有公开这方面的专利文献,如专利号为CN98201530. 5的中国实 用新型专利《冷壁减压转油线》(授权公告号CN2327859Y),由低速水平段、耐磨衬里、隔 热层等组成,低速水平段的内侧壁有隔热层,在隔热层的一侧有耐磨衬里,耐磨衬里中有龟 甲网,虽然该专利热膨胀量减小,热应力减少,但焊接接头明显,应力较为集中,抗疲劳性能 差,其中的特制大小头制造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应力分布合 理、便于制造的减压转油线的集合封头,采用该集合封头后,可以使流线顺畅,并能縮短管 线的总线程。 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减压转油线的集合封头 包括封头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头本体围绕中心设置有多个对称分布的拔制管口 ,而 且使各拔制管口的口部高于封头本体的外表面,并且,每个拔制管口在连接炉管后的中心 轴线与封头本体的中心轴线相平行。 较好地,所述的拔制管口内壁与所述的封头本体之间为光滑过渡连接。而拔制管口的具体布置优选采用如下方案所述的拔制管口同心布置而形成一环状,此时所述的拔制管口可以为四个或八个。或拔制管口呈二同心环状布置。并且位于内环上的拔制管口最好与位于外环上的拔制管口错位分布,使得整个封头受力均匀。这时所述的拔制管口可以为十二个,其中位于内环上的拔制管口有四个,位于外环上的拔制管口有八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的拔制管口口部高于封头本体的表面,因而各 拔制管口在焊接好高速段炉管后,使得拔制管口与炉管之间的焊接部位避开了封头本体和 管口连接的几何形状突变部位,即焊接部位远离了应力集中点,故结构应力分布合理,而能 提高结构的抗疲劳性能,有效地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还具有流线顺畅、结构对称性好,便 于制造、检测的优点,在应用于减压转油线后,使得各炉管平行分布,而且能縮短管线的总 线程、并使管系柔性大。因而本技术最终为装置的安稳长运行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可以满足大型常减压装置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连接低速段炉管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应力变形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3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6为图5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俯视图。 图8为图7沿C-C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减压转油线的集合封头由封头本体1 及设于封头本体1上的拔制管口 6组成,封头本体1一端焊接有低速段管路3并形成焊接 线5,封头本体1围绕中心冲压成型有八个中心对称的上述拔制管口 6,而使各拔制管口 6 的口部高于封头本体1的外表面,每个拔制管口 6上焊接有炉管2,并且,每个炉管2的中心 轴线与封头本体的中心轴线平行,即图4中X-X轴线与Y-Y轴线平行,保证了介质的流线顺 畅。拔制管口 6内壁与封头本体1光滑过渡连接,炉管2与拔制管口 6之间形成焊接线4。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拔制管口 6为八个,且呈一环状布置于封头本体1的中 心点附近。管路3采用复合钢板巻制,封头本体1采用不锈钢钢板。 根据结构特点和载荷特性,建立有限元力学模型,对本实施例进行了应力计算分 析。 本实施例受载后的变形趋势如图2所示。根据应力强度计算结果,得知应力分布 较为均匀。最大应力出现在炉管2过渡区两侧,偏向封头本体1中心,应力集中系数仅为 1. 2。总体和局部的应力水平均比较低,因此该结构具有较大的安全裕量。 实施例2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减压转油线的集合封头中拔制管口 6 为四个,且呈一环状布置于封头本体1的中心点附近。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减压转油线的集合封头中拔制管口 6 为十二个,呈二同心环状布置于封头本体1的中心点附近,位于内环上的拔制管口有四个, 位于外环上的拔制管口有八个,并且位于内环上的拔制管口与位于外环上的拔制管口错位分布,使得整个封头受力均匀。其他结构与实施例l相同,在此不再累述c权利要求一种减压转油线的集合封头,包括封头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头本体围绕中心设置有多个对称分布的拔制管口,而使各拔制管口的口部高于封头本体的外表面,并且,每个拔制管口在连接炉管后的中心轴线与封头本体的中心轴线相平行。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压转油线的集合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拔制管口内壁与 所述的封头本体光滑过渡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压转油线的集合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拔制管口同 心布置而形成一环状。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压转油线的集合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拔制管口为四个 或八个。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压转油线的集合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拔制管口呈 二同心环状布置。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压转油线的集合封头,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内环上的拔制 管口与位于所述外环上的拔制管口错位分布。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压转油线的集合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拔制管口为十二 个,其中位于内环上的拔制管口有四个,位于外环上的拔制管口有八个。专利摘要一种减压转油线的集合封头,包括封头本体,其特征在于封头本体围绕中心设置有多个对称分布的拔制管口,而使各拔制管口的口部高于封头本体的外表面,并且,每个拔制管口在连接炉管后的中心轴线与封头本体的中心轴线相平行。采用上述结构后,使得各拔制管口在焊接低速段炉管时的焊接部位避开了封头本体和拔制管口之间的几何连接部位,即远离了应力集中点,故结构应力分布合理,而能提高结构的抗疲劳性能,有效地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还具有流线顺畅、结构对称性好,便于制造、检测的优点,在应用于减压转油线后,使得各炉管平行分布,而能缩短管线的总线程、并使管系柔性大,最终为装置的安稳长运行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满足大型常减压装置的需要。文档编号F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压转油线的集合封头,包括封头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头本体围绕中心设置有多个对称分布的拔制管口,而使各拔制管口的口部高于封头本体的外表面,并且,每个拔制管口在连接炉管后的中心轴线与封头本体的中心轴线相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劲松俞立波张秀艳励国辉冯鲁苗
申请(专利权)人:镇海石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