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水道双层排气道式缸盖砂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2719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水道双层排气道式缸盖砂芯,包括水道砂芯、排气道砂芯,所述水道砂芯由主水道砂芯、副水道砂芯组成,所述排气道砂芯由上排气道砂芯、下排气道砂芯组成,所述上排气道砂芯、下排气道砂芯分别对应装在副水道砂芯的上、下位置上,所述上排气道砂芯、下排气道砂芯的头部包裹在主水道砂芯内。在所述上、下排气道砂芯的尾部上对应装有上百分表、下百分表。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保证粘接时各砂芯位置的准确性、牢固性,并实现在线装配精度检测。粘接完成后可直接将各砂芯方便、顺利、快速装入浇铸模具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完美解决了无法同时下芯、定位难的问题,明显降低了缸盖砂芯破损率,提高了生产效率。了生产效率。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水道双层排气道式缸盖砂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铸造缸盖的缸盖砂芯,具体是涉及一种具有水道气道的缸盖砂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技术的日益革新,汽车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大主机厂纷纷研究和推出了新能源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新能源电动汽车使用纯电驱动,混合动力汽车采用油电混合驱动。在此技术背景下,所研发的油电混合发动机结构越来越复杂,为了满足发动机运行时达到可控的温度,作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的缸盖设计就尤为重要。传统缸盖的冷却水道及进排气系统只有单个水道砂芯及单个进、排气道砂芯构成,油电混合发动机的冷却水道则由两个水道(分主、副水道)组成、双层排气道和单个进气道构成进排气系统,其制造难度远远高于传统缸盖。在油电混动缸盖制作中最难解决的是主、副水道及上、下排气道的下芯及定位问题。使用传统的缸盖砂芯与浇铸模具接触定位已经无法解决油电混动缸盖的主、副水道与上、下排气道的下芯及定位问题,使用传统的下芯方式使得缸盖砂芯破损率高达30%以上,严重制约生产的连续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便于下芯、定位良好的双水道双层排气道式缸盖砂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双水道双层排气道式缸盖砂芯,包括水道砂芯、排气道砂芯,所述水道砂芯由主水道砂芯、副水道砂芯组成,所述排气道砂芯由上排气道砂芯、下排气道砂芯组成,所述上排气道砂芯、下排气道砂芯分别对应装在副水道砂芯的上、下位置上,所述上排气道砂芯、下排气道砂芯的头部包裹在主水道砂芯内。
[0005]在所述上排气道砂芯的尾部上装有上百分表,在所述下排气道砂芯的尾部上装有下百分表。在所述副水道砂芯的尾部顶端具有副水道定位凸台,在所述副水道砂芯的尾部顶端、并在副水道定位凸台的侧边处设有副水道存胶槽,所述上排气道砂芯的尾部分别具有与副水道定位凸台位置对应的上排气定位凹槽、与副水道存胶槽位置对应的上排气注胶口;在所述下排气道砂芯的尾部两侧均具有下排气定位凸台,在该下排气定位凸台上设有下排气存胶槽,所述副水道砂芯的尾部分别具有与下排气定位凸台位置对应的副水道定位凹槽、与下排气存胶槽位置对应的副水道注胶口。
[0006]采用本专利技术结构后,所述下排气道砂芯的尾部及其两侧的下排气定位凸台与副水道砂芯的尾部的副水道定位凹槽可装配相嵌对接,并通过其副水道注胶口、下排气存胶槽进行注胶、存胶、粘合,所述副水道砂芯的尾部顶端的副水道定位凸台与上排气道砂芯的尾部的上排气定位凹槽可装配相嵌对接,并通过其上排气注胶口、副水道存胶槽进行注胶、存胶、粘合,从而将副水道砂芯和上、下排气道砂芯粘合形成整体而再与主水道砂芯进行组合。整个粘接装配过程均在上、下百分表组成的专用工装上进行,有效保证粘接时各砂芯位
置的准确性、牢固性,并实现在线检测装配精度。粘接完成后可直接将组合砂芯方便、顺利、快速装入浇铸模具中。本专利技术完美解决了无法同时下芯、定位难的问题,明显降低了缸盖砂芯破损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专利技术双水道双层排气道式缸盖砂芯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图1与上、下百分表装配的示意图(去除主水道砂芯)。
[0009]图3为图1中的副水道砂芯与下排气道砂芯装配示意图(部分)。
[0010]图4为图1中的副水道砂芯与上排气道砂芯装配示意图(部分)。
[0011]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装配过程工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13]参照图1至图4可知,本专利技术双水道双层排气道式缸盖砂芯,包括水道砂芯、排气道砂芯,所述水道砂芯由主水道砂芯4(在上位)、副水道砂芯2(在下位)组成,所述排气道砂芯由上排气道砂芯3、下排气道砂芯1组成,所述上排气道砂芯3、下排气道砂芯1分别对应装在副水道砂芯2的上、下位置上,所述上排气道砂芯3、下排气道砂芯1的头部包裹在主水道砂芯4内(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距离)。所述上排气道砂芯3、下排气道砂芯1与副水道砂芯2均为其尾部之间的相应位置对接。
[0014]如图3、图4所示,在所述副水道砂芯2的尾部顶端具有副水道定位凸台14(一个),在所述副水道砂芯2的尾部顶端、并在副水道定位凸台14的侧边处设有副水道存胶槽13(左、右各一个),所述上排气道砂芯3的尾部分别具有与副水道定位凸台14位置对应的上排气定位凹槽12、与副水道存胶槽13位置对应的上排气注胶口11(一个);在所述下排气道砂芯1的尾部两侧均具有下排气定位凸台9(左、右各一个),在该下排气定位凸台9上设有下排气存胶槽8(前、后各一个),所述副水道砂芯2的尾部分别具有与下排气定位凸台9位置对应的副水道定位凹槽10(左、右各一个)、与下排气存胶槽8位置对应的副水道注胶口7(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各一个,共四个)。如图2所示,在所述上排气道砂芯3的尾部上装有上百分表5(处于上排气注胶口11的侧边位置),在所述下排气道砂芯1的尾部上装有下百分表6,在方便装配的同时能实现在线检测其安装精度,该上、下右分表5、6(已包括表架)即可作为各砂芯装配的专用工装。
[0015]如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装配过程工序为:首先,将所述下排气道砂芯1的尾部及其两侧的下排气定位凸台9(左、右各一个)对应插入至所述副水道砂芯2的尾部的副水道定位凹槽10(左、右各一个)内,并将该下排气定位凸台9上的下排气存胶槽8(共四个)与所述副水道砂芯2的尾部具有的副水道注胶口7(共四个)位置一一对应,然后,对着所述副水道注胶口7(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各一个,共四个)进行注胶而胶水顺着流入至下排气存胶槽内实现存胶,从而将下排气道砂芯1的尾部与副水道砂芯2的尾部之下对接粘合为副水道下排气道砂芯粘合体(砂芯粘合体A);接着,将所述副水道砂芯2的尾部顶端的副水道定位凸台14(一个)对应插入至所述上排气道砂芯3的尾部的上排气定位凹槽12内,并将所述副水道砂芯2的尾部顶端的副水道存胶槽13(两个)与所述上排气道砂芯3的尾部的上排气注胶口11
(一个,居中)位置对应,然后,对着所述上排气注胶口11进行注胶而胶水顺着上排气定位凹槽12的两侧边流入至副水道存胶槽13内实现存胶,从而将上排气道砂芯3的尾部与副水道下排气道砂芯粘合体对接粘合为副水道上下排气道砂芯粘合体(砂芯粘合体B);最后,将所述副水道上下排气道砂芯粘合体(砂芯粘合体B)的上排气道砂芯3、下排气道砂芯1的头部包裹在主水道砂芯4内(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距离)而组合形成缸盖砂芯粘合整体C(由四个砂芯组装而成)。此整个装配粘接过程均在上、下百分表5、6组成的专用工装上进行,保证粘接时各砂芯位置的准确性、牢固度,并能实现在线检测。粘接完成后,操作人员可左手拿主水道砂芯4、右手拿副水道砂芯2与上、下排气道砂芯3、1等砂芯粘合体B,方便、顺利、快速装入浇铸模具中定位即可。本专利技术完美解决了各砂芯(四个)同时下芯的破损问题和定位精度低的问题,可以将砂芯破损率降低到1%以内,且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水道双层排气道式缸盖砂芯,包括水道砂芯、排气道砂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道砂芯由主水道砂芯、副水道砂芯组成,所述排气道砂芯由上排气道砂芯、下排气道砂芯组成,所述上排气道砂芯、下排气道砂芯分别对应装在副水道砂芯的上、下位置上,所述上排气道砂芯、下排气道砂芯的头部包裹在主水道砂芯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道双层排气道式缸盖砂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排气道砂芯的尾部上装有上百分表,在所述下排气道砂芯的尾部上装有下百分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水道双层排气道式缸盖砂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副水道砂芯的尾部顶端具有副水道定位凸台,在所述副水道砂芯的尾部顶端、并在副水道定位凸台的侧边处设有副水道存胶槽,所述上排气道砂芯的尾部分别具有与副水道定位凸台位置对应的上排气定位凹槽、与副水道存胶槽位置对应的上排气注胶口;在所述下排气道砂芯的尾部两侧均具有下排气定位凸台,在该下排气定位凸台上设有下排气存胶槽,所述副水道砂芯的尾部分别具有与下排气定位凸台位置对应的副水道定位凹槽、与下排气存胶槽位置对应的副水道注胶口。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德双高琦林振宇吴佳辉吴素坤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