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侯亚专利>正文

一种培养皿的回收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82678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培养皿收集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培养皿的回收处理系统,包括回收处理仓、投料轨道、分离清洗轨道、清洗管,所述回收处理仓提供清洗封闭环境,所述回收处理仓包括用于培养皿分离的盖盒分离仓和用于分离后的培养皿冲洗的输送清洁仓,所述投料轨道延伸至所述盖盒分离仓内部,用于将闭合后的培养皿进行引导进入;该系统结合实验室培养皿实验产生的污染后培养皿进行回收处理,将闭合的培养皿实现分离,同时利用培养皿的形状结合重力,通过分离清洗轨道对培养皿盖体和培养皿仓体进行清洗,在结构简化的基础上,对培养皿盖体和培养皿仓体进行均匀冲刷,对培养皿进行回收清洗后,用于后续二次使用。用于后续二次使用。用于后续二次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培养皿的回收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培养皿收集处理
,具体是一种培养皿的回收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首先培养皿主要包括上盖和仓体,仓体内主要具有培养液、菌类等,在实验完成后,为了避免液体洒落,因此通过上盖进行封闭后,在进行回收处理,由于培养皿内的物质可能对外部或者人体产生影响,因此在处理时,最好保证培养皿为封闭状态转运,为了对培养皿进行无接触拆封清洗,因此需要一种处理系统,实现培养皿的分离以及培养液的冲洗,使冲洗后的培养皿再进行后续的灭菌浸泡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培养皿的回收处理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培养皿的回收处理系统,包括回收处理仓、投料轨道、分离清洗轨道、清洗管;
[0006]所述回收处理仓提供清洗封闭环境,所述回收处理仓包括用于培养皿分离的盖盒分离仓和用于分离后的培养皿冲洗的输送清洁仓;
[0007]所述投料轨道分布在所述盖盒分离仓的侧面上端,所述投料轨道延伸至所述盖盒分离仓内部,用于将闭合后的培养皿进行引导进入;
[0008]所述分离清洗轨道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分离清洗轨道分布在所述投料轨道的两侧,所述分离清洗轨道前端与所述投料轨道末端具有重叠区,所述重叠区开设有拆分孔,所述盖盒分离仓内壁两侧固定连接有拉伸分离控制件,所述拉伸分离控制件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吸附头,所述吸附头通过气路与外部气体控制器连通,所述吸附头用于夹持封闭培养皿上下盖分离后,送入所述分离清洗轨道的内部;
[0009]所述清洗管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分离清洗轨道之间,所述清洗管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培养皿盖体内壁和培养皿仓体内壁的侧冲淋喷头,所述分离清洗轨道的顶部设置有对培养皿盖体、培养皿仓体周侧、后侧冲淋的顶清洗喷头,所述清洗管与所述顶清洗喷头通过顶冲淋管连通。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离清洗轨道靠近所述投料轨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阻隔翻板,所述投料轨道的末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出口弧形软板,所述阻隔翻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出口弧形软板位置对应的进入弧形软板。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离清洗轨道的内壁底面固定连接有废液排放底板,所述回收处理仓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有废液收集器,所述废液收集器位于所述废液排放底板的正下方。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拆分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吸附头的直径,所述拆分孔的直径小于培养皿的直径,所述吸附头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圈。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离清洗轨道末端延伸至所述输送清洁仓的外部,所述输送清洁仓上开设有与所述分离清洗轨道配合的分离出口。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本系统的使用流程为:将培养皿放置在投料轨道的上方,使培养皿受到重力影响在投料轨道内向下滑动,在投料轨道的末端受到阻碍结构进行阻碍后,控制拉伸分离控制件推动吸附头穿过拆分孔进入分离清洗轨道的内部,直至吸附头与培养皿盖体和培养皿仓体接触,通过气路控制外部负压机构对吸附头处抽真空,产生吸力,拉伸分离控制件带动吸附头回收,使培养皿盖体和培养皿仓体分离后,出口弧形软板发生弹性形变,培养皿盖体和培养皿仓体从投料轨道内分离后,进入弧形软板发生弹性形变,培养皿盖体和培养皿仓体进入分离清洗轨道内部,直至吸附头经过拆分孔再次运动,吸附头与培养皿盖体和培养皿仓体分离后,培养皿盖体和培养皿仓体进入分离清洗轨道内,通过阻隔翻板进行封闭,此时的培养皿盖体和培养皿仓体受到重力影响在分离清洗轨道内发生滚动,滚动时,侧冲淋喷头直接对培养皿盖体和培养皿仓体的内壁进行冲洗,同时通过顶冲淋管将液体通过顶清洗喷头喷出,使转动的培养皿盖体和培养皿仓体周侧和外侧均匀受到顶清洗喷头的冲洗作用,冲洗后的液体通过废液排放底板后下落至废液收集器处收集,培养皿盖体和培养皿仓体通过分离出口运动至分离清洗轨道的外部轨道处进入后续工序。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该系统结合培养皿实验产生的污染后培养皿进行回收处理,将闭合的培养皿实现分离,同时利用培养皿的形状结合重力,通过分离清洗轨道对培养皿盖体和培养皿仓体进行清洗,通过侧冲淋喷头将培养皿盖体和培养皿仓体内壁进行冲刷,通过顶冲淋管对培养皿盖体和培养皿仓体的周侧进行均匀冲洗,在结构简化的基础上,对培养皿盖体和培养皿仓体进行均匀冲刷,结构简单,同时培养液不会与人体产生接触,对培养皿进行回收清洗后,通过分离清洗轨道可以直接投放至浸泡消毒池进行后续操作,用于后续二次使用。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一种培养皿的回收处理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2为一种培养皿的回收处理系统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0020]图3为一种培养皿的回收处理系统中分离清洗机构的独立立体示意图;
[0021]图4为一种培养皿的回收处理系统中拉伸分离控制件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5为一种培养皿的回收处理系统中分离清洗轨道的两个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6为一种培养皿的回收处理系统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中:1、回收处理仓;11、盖盒分离仓;12、输送清洁仓;13、分离出口;14、废液收集器;2、投料轨道;21、出口弧形软板;3、分离清洗轨道;31、阻隔翻板;311、进入弧形软板;32、拆分孔;33、废液排放底板;34、顶清洗喷头;4、清洗管;41、侧冲淋喷头;42、顶冲淋管;5、拉伸分离控制件;51、气路;52、吸附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5]请参阅图1

图6:
[0026]包括回收处理仓1、投料轨道2、分离清洗轨道3、清洗管4;
[0027]回收处理仓1提供清洗封闭环境,回收处理仓1包括用于培养皿分离的盖盒分离仓11和用于分离后的培养皿冲洗的输送清洁仓12;
[0028]投料轨道2分布在盖盒分离仓11的侧面上端,投料轨道2延伸至盖盒分离仓11内部,用于将闭合后的培养皿进行引导进入;
[0029]分离清洗轨道3的数量为两个,分离清洗轨道3分布在投料轨道2的两侧,分离清洗轨道3前端与投料轨道2末端具有重叠区,重叠区开设有拆分孔32,盖盒分离仓11内壁两侧固定连接有拉伸分离控制件5,拉伸分离控制件5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吸附头52,吸附头52通过气路51与外部气体控制器连通,吸附头52用于夹持封闭培养皿上下盖分离后,送入分离清洗轨道3的内部;
[0030]清洗管4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分离清洗轨道3之间,清洗管4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培养皿盖体内壁和培养皿仓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培养皿的回收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收处理仓(1)、投料轨道(2)、分离清洗轨道(3)、清洗管(4);所述回收处理仓(1)提供清洗封闭环境,所述回收处理仓(1)包括用于培养皿分离的盖盒分离仓(11)和用于分离后的培养皿冲洗的输送清洁仓(12);所述投料轨道(2)分布在所述盖盒分离仓(11)的侧面上端,所述投料轨道(2)延伸至所述盖盒分离仓(11)内部,用于将闭合后的培养皿进行引导进入;所述分离清洗轨道(3)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分离清洗轨道(3)分布在所述投料轨道(2)的两侧,所述分离清洗轨道(3)前端与所述投料轨道(2)末端具有重叠区,所述重叠区开设有拆分孔(32),所述盖盒分离仓(11)内壁两侧固定连接有拉伸分离控制件(5),所述拉伸分离控制件(5)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吸附头(52),所述吸附头(52)通过气路(51)与外部气体控制器连通,所述吸附头(52)用于夹持封闭培养皿上下盖分离后,送入所述分离清洗轨道(3)的内部;所述清洗管(4)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分离清洗轨道(3)之间,所述清洗管(4)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培养皿盖体内壁和培养皿仓体内壁的侧冲淋喷头(41),所述分离清洗轨道(3)的顶部设置有对培养皿盖体、培养皿仓体周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亚
申请(专利权)人:侯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