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商用车的车身控制系统以及商用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82490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商用车的车身控制系统以及商用车。车身控制系统包括用于管理驾驶室中部区域的第一控制器、用于管理驾驶室左车门区域的第二控制器、用于管理驾驶室右车门区域的第三控制器、用于管理底盘前部区域第四控制器、用于管理底盘中部区域的第五控制器和用于管理底盘后部区域的第六控制器;其中,第一控制器通过响应驾驶员的控制操作生成区域控制信号;第二控制器、第三控制器、第四控制器、第五控制器和第六控制器,用于接收第一控制器生成的区域控制信号,并根据区域控制信号对各自管理区域内的电控部件进行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基于区域控制方式实现的商用车的车身控制系统,能够更好的适应商用车车身结构复杂、部件分布散乱的特点。散乱的特点。散乱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商用车的车身控制系统以及商用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电子电气
,尤其涉及一种商用车的车身控制系统以及商用车。

技术介绍

[0002]商用车(Commercial Vehicle),是在设计和技术特征上是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商用车包含了所有的载货汽车和9座以上的客车,分为客车、货车、半挂牵引车、客车非完整车辆和货车非完整车辆。
[0003]商用车的车身系统结构包括独立的驾驶室、底盘、上装或挂车等,相比于乘用车更加复杂,使得乘用车的车身控制系统无法移植到商用车中使用。因此,如何为设计一套适用于商用车的车身控制系统成为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商用车的车身控制系统以及商用车。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商用车的车身控制系统,包括用于管理驾驶室中部区域的第一控制器、用于管理驾驶室左车门区域的第二控制器、用于管理驾驶室右车门区域的第三控制器、用于管理底盘前部区域第四控制器、用于管理底盘中部区域的第五控制器和用于管理底盘后部区域的第六控制器;
[0006]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第三控制器、第四控制器、第五控制器和第六控制器通信连接;
[0007]所述第一控制器通过响应驾驶员的控制操作生成区域控制信号,并发送给所述第二控制器、第三控制器、第四控制器、第五控制器和第六控制器;
[0008]所述第二控制器、第三控制器、第四控制器、第五控制器和第六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控制器生成的区域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区域控制信号对各自管理区域内的电控部件进行控制。
[0009]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案中,所述第一控制器通过CAN

FD总线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第三控制器、第四控制器、第五控制器和第六控制器通信连接。
[0010]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案中,所述第一控制器采用的是高算力控制芯片,其内部包括整车控制逻辑;所述第二控制器、第三控制器、第四控制器、第五控制器和第六控制器采用的是低算力控制芯片。
[0011]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案中,所述第一控制器与驾驶室中部区域内的电控部件电连接;所述驾驶室中部区域内的电控部件包括天线部件、开关部件、雨刮控制部件、空调控制部件和智能节点。
[0012]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案中,所述第二控制器与驾驶室左车门区域内的电控部件电连接;所述驾驶室左车门区域内的电控部件包括左车窗升降部件、左车窗防夹部件、左车门解闭锁部件、左后视镜调节驱动部件、左后视镜加热部件、左后视镜调节开关部件、左后视
镜加热开关部件、中控锁开关部件。
[0013]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案中,所述第三控制器与驾驶室右车门区域内的电控部件电连接;所述驾驶室右车门区域内的电控部件包括右车窗升降部件、右车窗防夹部件、右车门锁部件、右后视镜调节部件、右后视镜加热部件。
[0014]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案中,所述第四控制器与底盘前部区域内的电控部件电连接;所述底盘前部区域内的电控部件包括:盘前部灯光部件、喇叭部件、起动控制部件、缓速器控制部件、风扇控制部件、大灯清洗部件、发动机附近控制部件。
[0015]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案中,所述第五控制器与底盘中部区域内的电控部件电连接;所述底盘中部区域内的电控部件包括底盘中部的灯光部件、燃油液位监测部件、空气压力监测部件、取力器控制部件、右转弯报警部件。
[0016]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案中,所述第六控制器与底盘后部区域内的电控部件电连接;所述底盘后部区域内的电控部件包括底盘后部的灯光部件、差速锁控制部件、坡起控制部件、倒车报警部件、刹车报警部件。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商用车,包括有本专利技术方案中的车身控制系统。
[001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基于区域控制方式实现的商用车的车身控制系统,能够更好的适应商用车车身结构复杂、部件分布散乱的特点,而且在优化线束长度的同时还能兼顾产品变型的要求。
[0019]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商用车的车身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控制器与驾驶室中部区域内的电控部件电连接的示意图;
[0023]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控制器与驾驶室左车门区域内的电控部件电连接的示意图;
[0024]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控制器与驾驶室右车门区域内的电控部件电连接的示意图;
[0025]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四控制器与底盘前部区域内的电控部件电连接的示意图;
[0026]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五控制器与底盘中部区域内的电控部件电连接的示意图;
[0027]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六控制器与底盘后部区域内的电控部件电连接的示意图;
[0028]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商用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申请人考虑到商用车车身系统相较乘用车车身系统结构、组成更为复杂,包括独立的驾驶室、底盘、上装或挂车,并且电子电气系统相关的传感器、执行器、开关、负载等部件分布在整车的驾驶室、底盘、挂车、上装各位置,布置情况更为复杂;使得乘用车的车身控制系统不适用于商用车。除此之外,功能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下的车身控制器,既要连接驾驶室部件又要连接底盘上的部件,存在大量线束从驾驶室连接至底盘,上下穿过的线束不仅增加了整车成本,较粗的线束还会导致可靠性下降。正是考虑到这些问题,本专利技术方案提出了根据商用车车身系统情况设计商用车专用的基于区域控制的车身控制系统。在具体实现时,针对商用车车身部分进行区域控制设计,将驾驶室划分为左车门、右车门、驾驶室中部三个区域,将底盘划分为底盘前、底盘中、底盘后部三个区域。每个区域各自部署一个控制器,也即通过六个区域控制器组成车身控制系统。具体的参见如下实施例的描述。
[0031]实施例一
[0032]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商用车的车身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商用车的车身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商用车的车身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管理驾驶室中部区域的第一控制器、用于管理驾驶室左车门区域的第二控制器、用于管理驾驶室右车门区域的第三控制器、用于管理底盘前部区域第四控制器、用于管理底盘中部区域的第五控制器和用于管理底盘后部区域的第六控制器;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第三控制器、第四控制器、第五控制器和第六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通过响应驾驶员的控制操作生成区域控制信号,并发送给所述第二控制器、第三控制器、第四控制器、第五控制器和第六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第三控制器、第四控制器、第五控制器和第六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控制器生成的区域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区域控制信号对各自管理区域内的电控部件进行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通过CAN

FD总线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第三控制器、第四控制器、第五控制器和第六控制器通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采用的是高算力控制芯片,其内部包括整车控制逻辑;所述第二控制器、第三控制器、第四控制器、第五控制器和第六控制器采用的是低算力控制芯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与驾驶室中部区域内的电控部件电连接;所述驾驶室中部区域内的电控部件包括天线部件、开关部件、雨刮控制部件、空调控制部件和智能节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苑海涛薛选峰赵铁军沙彦红贺冰姜子超吕彦卿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