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组开关以及座椅调节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2341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座椅调节模组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模组开关以及座椅调节模组,其中的模组开关包括:端子盒,内部设置有触片固定位、限位结构;滑动二向片,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限位结构内,所述滑动二向片设置为平板结构;开关拨动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端子盒内,且所述开关拨动杆的端部与所述滑动二向片抵接;动作弹片组件,设置于所述滑动二向片的滑动路径两端;触片组件,设置于所述端子盒的所述触片固定位,所述触片组件包括动触片、静触片;面盖,与所述端子盒为卡扣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滑动二向片的生产和安装难度降低,并且通过限位结构减少滑动二向片卡在动作弹片组件的几率,从而降低故障风险延长模组开关的使用寿命。降低故障风险延长模组开关的使用寿命。降低故障风险延长模组开关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组开关以及座椅调节模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座椅调节模组开关
,具体涉及模组开关以及座椅调节模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座椅的活动调节主要通过位于座椅一侧的模组开关完成,模组开关内设有开关拨动杆,但现有汽车座椅调节或腰托拨动开关缺少限位结构,使得开关拨动杆可以过行程拨动,可能导致滑动二向片卡在动作弹片组件内,造成动作弹片组件损坏,因此,现有的模组开关存在开关拨动杆过行程拨动导致故障风险高的问题。以及,现有模组开关的端子盒与面盖之间连接不紧密导致静电和外界异物容易进入模组开关内部与动作弹片组件或触片组件接触,导致模组开关出现通断异常。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模组开关以及座椅调节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其中一方案提供了一种模组开关,包括:
[0005]端子盒,内部设置有触片固定位、限位结构;
[0006]滑动二向片,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限位结构内,所述滑动二向片设置为平板结构;
[0007]开关拨动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端子盒内,且所述开关拨动杆的端部与所述滑动二向片抵接;
[0008]动作弹片组件,设置于所述滑动二向片的滑动路径两端;
[0009]触片组件,设置于所述端子盒的所述触片固定位,所述触片组件包括动触片、静触片;所述动触片和所述静触片分别设置于所述动作弹片组件两侧;
[0010]面盖,与所述端子盒为卡扣连接。
[0011]在本方案中,由所述开关拨动杆的摆动部带动所述滑动二向片与动作弹片组件接触,所述动作弹片组件发生形变,从而实现模组开关的控制功能;其中所述滑动二向片设置为平板结构且通过限位结构进行限位安装,使得所述滑动二向片的生产和安装难度降低,并且通过限位结构减少所述滑动二向片卡在动作弹片组件的几率,从而降低故障风险延长模组开关的使用寿命。
[0012]在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端子盒内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位于所述限位结构两端;所述面盖内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位置相对应,且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抵接形成屏蔽块;所述屏蔽块位于所述开关拨动杆两侧。
[0013]在本方案中,通过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加强所述端子盒或所述面盖的结构强度,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抵接形成屏蔽块,所述屏蔽块设置于所述开关拨动杆两侧,从而将所述开关拨动杆围成相对独立的空腔,即使外界异物从面盖上设置的
供开关拨动杆移动的通孔进入,也会被先容置在所述屏蔽块围成的空腔内,减少外界异物与动作弹片组件或触片组件接触的概率,降低外界异物导致模组开关失效的概率,使得开关模组具有更好的使用稳定性。
[0014]在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开关拨动杆包括杆体以及连接在所述杆体末端的摆动部,所述杆体远离所述摆动部的一端设置有镶嵌接口;所述摆动部设置有连接轴,且所述摆动部通过连接轴与所述端子盒的内设置的固定片可转动连接。
[0015]在本方案中,通过拨动所述开关拨动杆,所述开关拨动杆的摆动部带动所述滑动二向片与动作弹片组件接触,所述动作弹片组件发生形变,从而改变所述动作弹性组件与触片组件的接触状态,从而实现不同的开关调整。
[0016]在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滑动二向片设置为平板结构,所述滑动二向片中部与所述摆动部的接触位置设有中间加强筋;所述滑动二向片与所述动作弹片组件的接触侧边设置为弧面。
[0017]在本方案中,将所述滑动二向片设置为平板结构后,使得滑动二向片的生产工艺更简单,成本更低,组装方便,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所述中间加强筋结合所述端子盒的限位结构实现对滑动二向片的限位功能,同时能加强滑动二向片的整体强度;所述滑动二向片与所述动作弹片组件的接触侧边倒圆角设置为弧面,增加滑动二向片与动作弹片组件的接触面积,减少动作弹片组件中的动作弹片断裂几率。
[0018]在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优选方案中,述端子盒底部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二向片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槽上;所述滑动槽与所述滑动二向片的接触面为抛光面或所述滑动槽的接触面上设置有润滑涂层。
[0019]在本方案中,所述滑动槽与所述滑动二向片的接触面为抛光面或所述滑动槽的接触面上设置有润滑涂层,便于减少所述滑动槽与所述滑动二向片之间的摩擦力,并降低外界异物对所述滑动二向片的滑动过程的影响,便于所述滑动二向片的滑动,提升使用体验和耐用性。
[0020]在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端子盒的开口上设置有公止口,所述面盖的开口上设置有母止口,所述母止口与所述公止口卡合。
[0021]在本方案中,通过所述母止口与所述公止口卡合的方式可以增强所述端子盒与所述面盖连接处的密闭性性,实现防静电,也减少异物从外部进入模组内部的机会,降低静电和外界异物导致所述动作弹片组件失效的概率,使得开关模组具有更好的使用稳定性。
[0022]在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动作弹片组件包括弹性安装片、插针;所述弹性安装片中心设置有容置孔以及向所述容置孔延伸的动作弹片,所述动作弹片设置为拱形,且所述动作弹片的前端设置有定位边;所述弹性安装片还设置有开关触片;
[0023]所述插针包括安装部、针脚,所述安装部设置为U型且所述针脚连接于U型的底部,所述安装部的两侧壁均设置有卡位结构,所述卡位结构为三角形,且所述卡位结构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槽;
[0024]所述安装部一侧壁的定位槽与所述动作弹片的定位边卡接,所述安装部另一侧壁的定位槽与所述容置孔的孔沿卡接,所述插针与所述弹性安装片弹性卡接。
[0025]在本方案中,通过将所述动作弹片的前端设置为直线的定位边,令所述动作弹片与所述插针的所述卡位结构的扣合更紧,不易松脱,降低所述动作弹片组件失效的概率,使
得开关模组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0026]以及,在所述卡位结构为三角形的前提下,在所述卡位结构的底部设置定位槽,可以将所述动作弹片的定位边卡合进所述定位槽内,使得所述卡位结构具有更好的防脱性,降低所述动作弹片组件失效的概率。
[0027]在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动触片、所述静触片均设置有连接触点,所述连接触点设置于所述动触片、所述静触片朝向所述动作弹片组件的一侧,所述连接触点的表面设置为向外凸起的圆弧。
[0028]在本方案中,通过将所述连接触点设置为向外凸起的圆弧,使得所述连接触点与所述开关触片的接触方式由原先的面

面接触变成了面

弧接触,减少了接触面积,降低所述连接触点或所述开关触片的接触端发生烧蚀和电弧几率,避免所述连接触点的接触面受损失效,使得开关模组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0029]在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连接触点的接触面设置有网状花纹,所述网状花纹的深度为0.1

0.15mm。
[0030]在本方案中,通过在所述连接触点的接触面设置网状花纹,降低所述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组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子盒,内部设置有触片固定位、限位结构;滑动二向片,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限位结构内,所述滑动二向片设置为平板结构;开关拨动杆,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端子盒内,且所述开关拨动杆的端部与所述滑动二向片抵接;动作弹片组件,设置于所述滑动二向片的滑动路径两端;触片组件,设置于所述触片固定位,所述触片组件包括动触片、静触片;所述动触片和所述静触片分别设置于所述动作弹片组件两侧;面盖,与所述端子盒为卡扣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盒内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位于所述限位结构两端;所述面盖内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位置相对应,且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抵接形成屏蔽块;所述屏蔽块位于所述开关拨动杆两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拨动杆包括杆体以及连接在所述杆体末端的摆动部,所述杆体远离所述摆动部的一端设置有镶嵌接口;所述摆动部设置有连接轴,且所述摆动部通过连接轴与所述端子盒的内设置的固定片可转动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二向片中部与所述摆动部的接触位置设有中间加强筋;所述滑动二向片与所述动作弹片组件的接触侧边设置为弧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盒底部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二向片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槽上;所述滑动槽与所述滑动二向片的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烈易清富马源治张斌马亮吴钊容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信征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