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液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2324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凝液回收装置,属于聚丙烯生产设备,包括凝液收集罐,换热器与凝液收集罐相连,冷却塔通过出水管进水管与换热器相连组成一个冷却水循环,控制阀组与换热器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加一根凝液回收线,凝液回收线一端连接于控制阀组,另一端连接于出水管,这样,就将富余的蒸汽冷凝液补充到冷却塔与换热器的冷却水循环中,既提高了循环水的水质又节省了循环水的补充水量,且使蒸汽冷凝液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聚丙烯英文名称:Polypropylene (简称PP)的 生产设备,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凝液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聚丙烯的生产过程中,装置在运行中产生大量的蒸汽凝 液,并被收集于凝液收集罐,现有技术中,凝液收集罐中的凝液除了 供应装置各用户的正常供应外,往往出现凝液富余,而对于这部分凝 液,由于没有回收被白白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降低机泵运行能 耗的压縮机废液回收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凝液回收装置,包括凝液 收集罐,换热器与凝液收集罐相连,冷却塔通过出水管进水管与换热 器相连组成一个冷却水循环,控制阀组与换热器相连,本技术通 过增加一根凝液回收线,凝液回收线一端连接于控制阀组,另一端连 接于出水管,这样,就将富余的蒸汽冷凝液补充到冷却塔与换热器的 冷却水循环中,既提高了循环水的水质又节省了循环水的补充水量, 且使蒸汽冷凝液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歩说明。附图说明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所示,本技术的凝液回收装置,包括凝液收集罐l,换热器3与凝液收集罐1相连,在换热器3与凝液收集罐1之间设有呈并 联设置的两组机泵(21、 22),进入到换热器3中的蒸汽凝液,经热交 换后,变成蒸汽冷凝液,控制阀组5与换热器3相连,通过控制阀组5分 配到供应装置各用户以满足正常供应,冷却塔4通过一根出水管41和进 水管42与换热器3相连,以组成一个冷却水循环,本技术通过增加 一根凝液回收线6,凝液回收线6—端连接于控制阀组5,另一端连接于 出水管41,这样,就将富余的蒸汽冷凝液补充到冷却塔4与换热器3的 冷却水循环中,既提高了循环水的水质又节省了循环水的补充水量, 且使蒸汽冷凝液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权利要求1、一种凝液回收装置,包括凝液收集罐(1),换热器(3)与凝液收集罐(1)相连,冷却塔(4)通过出水管(41)进水管(42)与换热器(3)相连组成一个冷却水循环,控制阀组(5)与换热器(3)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凝液回收线(6),凝液回收线(6)一端连接于控制阀组(5),另一端连接于出水管(41)。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凝液回收装置,属于聚丙烯生产设备,包括凝液收集罐,换热器与凝液收集罐相连,冷却塔通过出水管进水管与换热器相连组成一个冷却水循环,控制阀组与换热器相连,本技术通过增加一根凝液回收线,凝液回收线一端连接于控制阀组,另一端连接于出水管,这样,就将富余的蒸汽冷凝液补充到冷却塔与换热器的冷却水循环中,既提高了循环水的水质又节省了循环水的补充水量,且使蒸汽冷凝液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文档编号C08F110/06GK201415983SQ20092011928公开日2010年3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7日专利技术者劳一峰, 朱伟刚, 舒建成, 赵珏明, 钟建明 申请人:浙江绍兴三圆石化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凝液回收装置,包括凝液收集罐(1),换热器(3)与凝液收集罐(1)相连,冷却塔(4)通过出水管(41)进水管(42)与换热器(3)相连组成一个冷却水循环,控制阀组(5)与换热器(3)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凝液回收线(6),凝液回收线(6)一端连接于控制阀组(5),另一端连接于出水管(4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建明朱伟刚劳一峰赵珏明舒建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三圆石化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