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2266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2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目镜,包括由像方至物方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光阑、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其中,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组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组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组成双胶合透镜,其他透镜均为单透镜。该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目镜由于受到目镜的出瞳距、出瞳直径的限制,而存在的出瞳距小、出瞳直径小且畸变高的缺点,通过特别设计材质、形状、光焦度、空气间隙的八片透镜与光阑的配合,具有出瞳直径大、出瞳距大且畸变低的优点。变低的优点。变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目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目镜,应用在光学成像产品目镜的生产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目镜常被用于观察前方光学系统所成的像,对前方光学系统的像进行再次放大且便于人眼观察。现有的许多目镜在使用时,人眼观察较困难,主要是由于受到目镜的出瞳距、出瞳直径的限制(现有目镜的出瞳直径一般为5

7mm、出瞳距为18

20mm),观察时需要人眼非常贴近目镜,并且人眼的观察位置也要与目镜在同一光轴上,且成像效果差(畸变高一般约5%)。那么此时便体现出增加目镜系统的出瞳距以及出瞳直径,增加人眼观察范围的必要性。
[0003]因此,提供一种出瞳直径大、出瞳距大且畸变低的目镜己成为当务之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目镜由于受到目镜的出瞳距、出瞳直径的限制,而存在的出瞳距小、出瞳直径小且畸变高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目镜,通过特别设计材质、形状、光焦度、空气间隙的八片透镜与光阑的配合,具有出瞳直径大、出瞳距大且畸变低(出瞳直径超过7或8mm算大,出瞳距大于20mm算大,畸变小于3%算低)的优点。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目镜,使用时设在物方和人眼之间,包括由像方至物方10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光阑9、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以及第八透镜8;其中,第一透镜1与第二透镜2组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5与第六透镜6组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7与第八透镜8组成双胶合透镜,其他透镜均为单透镜;
[0007]第一透镜1为负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凹面;
[0008]第二透镜2为正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凹面;
[0009]第三透镜3为正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凹面;
[0010]第四透镜4为正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凸面;
[0011]第五透镜5为正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凹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凸面;
[0012]第六透镜6为负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凹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凸面;
[0013]第七透镜7为正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凸面;
[0014]第八透镜8为负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凹面;
[0015]且第三透镜3的两个表面均为扩展奇次非球面;
[0016]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之间的空气间隙为:0.07

0.15mm;
[0017]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之间的空气间隙为:0.07

0.15mm;
[0018]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之间的空气间隙为:0.07

0.15mm;
[0019]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之间的空气间隙为:2.7

4mm;
[0020]第一透镜1为玻璃材料:1.85<n<2.10,15<Vd<25;
[0021]第二透镜2为玻璃材料:1.80<n<2.10,20<Vd<30;
[0022]第三透镜3为塑料材料:1.80<n<2.10,35<Vd<45;
[0023]第四透镜4为玻璃材料:1.80<n<2.10,15<Vd<30;
[0024]第五透镜5为玻璃材料:1.80<n<2.10,35<Vd<45;
[0025]第六透镜6为玻璃材料:1.80<n<2.10,10<Vd<35;
[0026]第七透镜7为玻璃材料:1.80<n<2.10,30<Vd<45;
[0027]第八透镜8为玻璃材料:1.80<n<2.10,10<Vd<35;
[0028]第一透镜1的第一表面曲率半径为

11.987


11.448,第一透镜1的第二表面和第二透镜2的第一表面曲率半径均为

29.467


22.026;第二透镜2的第二表面曲率半径均为

16.622


16.327;第三透镜3的第一表面曲率半径为

189.113


80.322,第二表面曲率半径为

42.012


41.188;第四透镜4的第一表面曲率半径为33.105

34.113,第二表面曲率半径为;

2.053E+010;第五透镜5的第一表面曲率半径为15.8

16.380,第五透镜5的第二表面曲率半径和第六透镜6的第一表面曲率半径均为47.469

79.071;第六透镜6的第二表面曲率半径为8.85

9.531,第七透镜7的第一表面曲率半径为16.436

17.966,第七透镜7的第二表面曲率半径和第八透镜8的第一表面曲率半径均为

32.857


19.949,第八透镜8的第二表面曲率半径为

713.510

140.029。
[0029]本申请的目镜通过特别设计材质、形状、光焦度、空气间隙的八片透镜与光阑的配合,具有出瞳直径大、出瞳距大且畸变低(出瞳直径超过7或8mm算大,出瞳距大于20mm算大,畸变小于3%算低)的优点。使用时,光阑处即出瞳位置,出瞳距即为光阑与第一透镜之间的间隙。所述目镜在

30℃至70℃的环境下均适用,全视场MTF满足30lp/mm>0.3,适用于可见光。且特征在于满足以下参数:出瞳直径:6

15mm,出瞳距:10

25mm。
[0030]表1光学结构参数
[0031]表面圆锥系数第一透镜S10第一透镜S2/第二透镜S10第二透镜S20第三透镜S1

9.393第三透镜S2

19.982第四透镜S10第四透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目镜,使用时设在物方(10)和人眼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像方至物方(10)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光阑(9)、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以及第八透镜(8);其中,第一透镜(1)与第二透镜(2)组成双胶合透镜,第五透镜(5)与第六透镜(6)组成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7)与第八透镜(8)组成双胶合透镜,其他透镜均为单透镜;第一透镜(1)为负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凹面;第二透镜(2)为正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凹面;第三透镜(3)为正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凹面;第四透镜(4)为正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凸面;第五透镜(5)为正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凹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凸面;第六透镜(6)为负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凹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凸面;第七透镜(7)为正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凸面;第八透镜(8)为负光焦度透镜,朝向物方(10)一侧的第一表面为凸面,朝向像方一侧的第二表面面为凹面;且第三透镜(3)的两个表面均为扩展奇次非球面;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之间的空气间隙为:0.07

0.15mm;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之间的空气间隙为:0.07

0.15mm;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之间的空气间隙为:0.07

0.15mm;第六透镜(6)、第七透镜(7)之间的空气间隙为:2.7

4mm;第一透镜(1)为玻璃材料:1.85<n<2.10,15<Vd<25;第二透镜(2)为玻璃材料:1.80<n<2.10,20<Vd<30;第三透镜(3)为塑料材料:1.80<n<2.10,35<Vd<45;第四透镜(4)为玻璃材料:1.80<n<2.10,15<Vd<30;第五透镜(5)为玻璃材料:1.80<n<2.10,35<Vd<45;第六透镜(6)为玻璃材料:1.80<n<2.10,10<Vd<35;第七透镜(7)为玻璃材料: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晓锋林勇杰吴杭英刘剑芳何孔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福特科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