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晓泉专利>正文

一种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电源控制单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1976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电源控制单元,它利用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的通信信号控制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电源断开和闭合,取消了现有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独立的电源控制信号,简化了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一种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电源控制单元,利用分布式蓄 电池监测装置的通信信号控制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电源断开和闭合,属于电子技术领 域。
技术介绍
利用蓄电池监测装置实时监测蓄电池工作过程中的电流、电压和温度 参数的变化是提高蓄电池供电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降低蓄电池监测装置的电 能消耗,它要求蓄电池监测装置不工作时断开蓄电池监测装置的电源。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通常安装在蓄电池附近,利用被监测蓄电池作为分布式蓄 电池监测装置的工作电源,通过通信实现对蓄电池电流、电压和温度监测,为了实现分布蓄 电池监测装置电源的断开和闭合,现有的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是在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 置上增加独立的电源控制信号,使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的结构复杂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在电源控制方面的不足,本专利技术 利用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的通信信号控制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电源的断开和闭合,简 化了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的结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利用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的通信信号控制 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电源电路,简化了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的结构。和现有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相比,本专利技术利用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的接收信 号控制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电源的断开和闭合,取消了现有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独立 的电源控制信号,简化了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继承了现有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的固有特性,简化了分 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的结构,降低了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的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电源控制单元”原理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电源控制单元”实施例1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电源控制单元”原理结构图,它由蓄电 池电压输入11、通信信号12、输入保护电路13、通信收发电路14、电子开关电路15、延时电 路16、通信接收隔离电路17、控制电路输出18、通信隔离接收输出19、电源调节电路120、微 控制器121组成。图1虚线框I内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电源控制单元”的 结构,其中蓄电池电压输入11连接到蓄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为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提供 电源;通信信号12连接到通信网络中;输入保护电路13除去蓄电池电源中的电磁干扰;通 信收发电路14将通信信号12输入的信号变换为适合通信接收隔离电路17接收的信号;电 子开关电路15由电子元件组成的开关电路实施蓄电池电源的断开和闭合;延时电路16将 通信接收隔离电路17输出的通信接收信号变换为控制电子开关电路15延时断开信号,用 于控制电子开关电路15的断开和闭合;通信接收隔离电路17用于实施除分布式蓄电池监 测装置电源控制单元中通信收发电路14之外的其它电路单元与通信收发电路14之间的电气隔离;控制电路输出18是电子开关电路15的输出电路,它输入到电源调节电路120中, 经电源调节电路120变换为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中其它电路单元需求的电压;通信隔离 接收输出19是通信接收隔离电路17输出,它输入到微控制器121中,供微控制器121通信 接收用。电源调节电路120和微控制器121不在虚线框I内,它们不属于本专利技术“一种分布 式蓄电池监测装置电源控制单元”的内容,但与本专利技术“一种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电源控 制单元”关联紧密,其中电源调节电路120将控制电路输出18输出的电压变换为分布式蓄 电池监测装置其它电路要求的电压;微控制器121实施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检测、运算 禾口通信。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电源控制单元”原理结构图的工作 原理为蓄电池电源通过蓄电池电压输入11输入到输入保护电路13中除去蓄电池电源中 的电磁干扰后,再输入到电子开关电路15中。同时外部通信网络中的通信信号通过通信信 号12连接到通信收发电路14中,经通信收发电路14处理后产生的通信接收信号输入到通 信接收隔离电路17中,该信号经通信接收隔离电路17隔离后输入到延时电路16中,当通 信信号12中出现控制电子开关15闭合的信号时,经延时电路16变换后输入到电子开关电 路15中控制电子开关15闭合;当通信信号12中出现控制电子开关15断开的信号时,由于 延时电路16的延时作用,电子开关15仍能保持一段时间的闭合;当通信信号12中出现控 制电子开关15闭合的信号后,通信信号12中再出现控制电子开关15断开的信号,接着通 信信号12中又出现控制电子开关15闭合的信号,如果通信信号12中 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电源控制单元”的实施例1电路原理 图。它由蓄电池BT21、电感L21、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容C21、P沟道 M0SFETQ21、PNP三极管T21、光电耦合器U21、通信输入21、通信隔离输出23、电压输出22 组成。其中蓄电池BT21是被监测的蓄电池,同时它为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提供电源,蓄 电池BT21的负极连接到地,蓄电池BT21的正极连接到电感L21的一端,电感L21的另一端 连接到P沟道MOSFET Q21的源极,P沟道MOSFET Q21的漏极形成电压输出22。电阻R21 的一端连接到电感L21的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到电容C21的正极,电阻R24—端连 接到电容C21的正极,另一端连接到PNP三极管T21的发射极,PNP三极管T21的集电极接 地,电容C21的负极接地,电阻R23的一端连接到PNP三极管T21的基极,另一端连接到光 电耦合器U21中光电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出,组成由光电耦合器U21的控制的延时电路。延 时电路的输出由PNP三极管T21的发射极输出,它连接到P沟道MOSFET Q21的栅极,控制 P沟道MOSFET Q21组成电子开关的开断。电阻R22的一端连接到通信输入21、电阻R21的 另一端连接到光电耦合器U21中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光电耦合器U21中发光二极管的负极 接通信地GND1,光电耦合器U21中的光电三极管发射极接地,光电耦合器U21中的光电三极 管集电极形成通信隔离输出23,组成通信隔离电路。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电源控制单元”的实施例1的工作 原理为蓄电池BT21正极经电感L21滤掉电磁干扰后输出到P沟道MOSFET Q21的源极。 通信输入21经电阻R22限流输入到光电耦合器U21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当通信输入21为 高电平时,光电耦合器U21中的光电三极管导通使光电耦合器U21中光电三极管的集电极 接地,由于三极管T21的基极通过电阻R23连接到光电耦合器U21中光电三极管的集电极,光电耦合器U21中光电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导致PNP三极管T21导通,使三极管T21的发射极接地,此时一方面P沟道MOSFET Q21的源极与漏极之间导通,使电压输出22的电压等 于蓄电池滤掉电磁干扰后的电压,另一方面电容C21在电阻R24的限流作用下通过PNP三 极管T21放电。当通信输入21由高电平变到低电平时,光电耦合器U21中的光电三极管截 止,导致PNP三极管T21也处于截止状态,但由于电容C21的贮能作用,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电源控制单元,由蓄电池电压输入[11]、通信信号[12]、输入保护电路[13]、通信收发电路[14]、电子开关电路[15]、延时电路[16]、通信接收隔离电路[17]、控制电路输出[18]、通信隔离接收输出[19]、电源调节电路[120]、微控制器[121]组成,其特征是:外部通信网络通信信号由通信信号[12]接入到通信收发电路[14]中,经通信收发电路[14]处理后产生的通信接收信号输入到通信接收隔离电路[15]中隔离,经通信接收隔离电路[15]隔离后的通信接收信号输入到延时电路[16]中,经延时电路[16]处理后输入到电子开关[15]中控制电子开关[15]断开和闭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晓泉
申请(专利权)人:唐晓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