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1754 阅读:2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限制电镐模式下的加工头的转动并提升使用性的电锤。在壳体内设置有锁止板,该锁止板能够与第2齿轮卡合以锁住其转动,该锁止板受到推压后可在与第2齿轮卡合的卡合位置和与第2齿轮分离的非卡合位置间滑动,另一方面,在模式切换钮的保持筒的外周设置限制部,在离合器仅与套筒卡合的两个角相位中,其中一个角相位处,限制部与锁止板抵接,使锁止板滑动到非卡合位置,另一个角相位处,限制部与锁止板的抵接被解除,允许锁止板滑动到卡合位置,从而可将电镐模式分为如下两个状态以供选择,即,在卡合销处在前角相位时的不限制前端工具保持件转动的状态,在卡合销处在后一个角相位时的限制前端工具保持件转动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对顶端加工头传递转动和/或冲击的电锤
技术介绍
对于电锤,现7>知有如下一种结构,如日本第3168363号专利技术专 利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在壳体内的前部支承有可转动的前端工具保 持件,加工头保持在该前端工具保持件的前端;在壳体内的后部设 置有沖击机构,该冲击机构利用往复运动的沖击部件,经由中间部 件间^接地对加工头传递冲击;在壳体内部的下侧,支岸义有与前端工 具保持件平行且可转动的中间轴,该中间轴用于传递电动机输出轴 的转动。在中间轴上设置有离合器部件,其轴向两端面具有离合 器爪,并且,其不仅可与中间轴一起转动,还可在中间轴上沿轴向 滑动;第2齿轮(转动传递部件),其位于离合器部件的前侧,且 与中间轴间隙配合,其上具有可与离合器卡合的爪,并且其与前端 工具保持件一侧的齿轮啮合;套筒(沖击传递部件),其位于离合 器部件的后侧,与中间轴间隙配合,并且其上具有与离合器卡合的 爪,该套筒能将中间轴的转动变换为前后运动并传递给冲击机构; 切换杆(模式切换机构),其上设置有压块(卡合销),该压块相 对于切换杆的中心轴呈偏心配置,且该压块与离合器部件外周面上 的卡合槽斜面相卡合。换言之,切换杆的转动使驱动块做偏心运动,进而使离合器部件 滑动,令离合器部件与第2齿轮和/或套筒卡合或分离,从而将电锤 选择为如下几个状态。即,离合器部件仅与第2齿轮卡合而仅向加工头传递转动的电钻模式,离合器部件同时与第2齿轮、套筒卡合 而同时对加工头传递转动和冲击的电锤模式,以及离合器部件仅与套筒卡合而仅向加工头传递冲击的电镐模式。这样的效果在于,以 简单的结构即可平滑地进行模式切换,抑制模式切换过程中的零部 件磨损和发热,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这种电锤在选择为电镐模式时,第2齿轮的转动处于自由状态,因此,第2齿轮与中间轴的摩擦会导致第2齿轮的自行转动,这样 会导致前端工具保持件和加工头转动。由此,在錾凿作业等需固定 加工头转角位置的作业过程中,电锤存在使用性变差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一种电锤,其既保留了使用卡合销 的优点,又能以简单的结构限制住电稿模式下的加工头的转动,提 高了使用性。为了实现该目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1提供一种电锤,壳体内设置锁止部件可在与转动传递部件卡合的卡合位置、和不与转动传递部 件卡合的非卡合位置间滑动;另一方面,在模式切换部件的卡合销 的外周设置有限制部,在离合器部件仅与沖击传递部件卡合时模式 切换部件所处于的两个角相位中,当模式切换部件处于上述两个角 相位中的 一 个角相位时,该限制部使锁止部件滑动到非卡合位置, 当模式切换部件处于上述两个角相位中的另 一 个角相位时,该限制 部使锁止部件滑动到卡合位置,从而能够使电镐模式进一步在如下 两个状态进行选择,即,当卡合销处在所述前一个角相位时的不限 制前端工具保持件转动的状态,当卡合销处在所述后一个角相位时 的限制前端工具保持件转动的状态。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2的电锤,除具有技术方案1的电锤的技术特征 外,为了切实地向前端工具保持件的转动受限的电镐模式进行切换, 锁止部件被第2施力机构向卡合位置一侧施力,当卡合销处在上述 前一个角相位时,锁止部件与限制部抵接,其向卡合位置的滑动受 到限制,并被维持在非卡合位置;当卡合销处在上述后一个角相位时,由限制部对锁止部件进行的滑动限制得以解除,允许锁止部件向卡合位置滑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3的电锤,除具有技术方案1或2所述电锤的技术特征外,为了提高模式切换的可靠性,在离合器部件的外周设置有v形内凹的槽,卡合销的顶端为楔状,并且该卡合销与该槽卡合,当在前端工具保持件转动受限的电镐模式和电钻模式间,对模式切换部件进行转动操作时,在离合器部件与转动传递部件间、或离合器部件和冲击传递部件间相互对着的端面间抵接而未卡合的情况下,卡合销顶端沿槽滑动的同时克服施力机构的压力而退却,以对离合器向其将要接合一侧的卡合位置施力,并且将所述卡合销的活动行程按照如下方式设置,在所述未卡合的情况下,在模式切换部件到达模式切换后的转动操作位置之前,限制住所述卡合销的退却动作。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既保留了釆用卡合销所带来的优点,还能够限制电镐模式下的加工头的转动,可以使使用性得到提升。而且,由于通过追加限制部和锁止部件这样的简单结构即可,因此,能以仅仅增加限制部和锁止部件这样的简单结构,将因追加了转动限制而导致的成本增加限制到了最低点。根据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除具有技术方案1的效果外,在向电镐模式切换的过程中,即便存在转动传递部件和锁止部件未卡合的情况,也可在转动传递部件转动之后,利用第2施力机构的施力,令锁止部件与转动传递部件立即卡合,可以可靠地向前端工具保持件的转动受限的电镐模式进行切换。根据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除具有技术方案1或2的效果之外,还可以防止锁止部件和转动传递部件在仍处于卡合状态时就转为电钻模式进行工作,提高了模式切换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l是电锤的局部纵剖视图(电钻才莫式)。图2是省略壳体后的电锤的内部构造的结构图,(A)为右视图,(B)为立体图。图3是电锤的仰视图。图4中,(A)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B)是模式切换钮和锁止^反的俯^L图。图5是电锤的局部纵剖视图(电锤模式)。图6是省略壳体后的电锤的内部构造的结构图,(A)为右视图,(B)为立体图。图7是电锤的仰视图。图8中,(A )是沿图5中B-B线的剖视图,(B )是模式切换4丑和锁止才反的俯^见图。图9是电锤的局部纵剖视图(中间模式)。图10是省略壳体后的电锤的内部构造的结构图,(A)为右视图,(B)为立体图。图11是电锤的仰视图。图12中,(A)是沿图10中C - C线的剖视图,(B)是模式切换钮和锁止板的俯视图。图13是电锤的局部纵剖视图(电镐模式)。图14是省略壳体后的电锤的内部构造的结构图,(A)为右视图,(B)为立体图。图15是电锤的仰视图。图16中,(A)是沿图14中C-C线的剖视图,(B)是模式切换钮和锁止板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l.电锤;2.壳体;3.前端工具保持件;4.加工头;5.输出轴;11.齿轮;16.沖击栓;22.冲击机构;23.气缸;24.空气室;25.撞击器;26.中间轴;29.第1齿轮;31.第2齿轮;32.套筒;33.摆杆轴承;34.连杆;37.离合器;38、 39.离合器爪;40、 41.卡合爪;42.卡合槽;44.模式切换钮;46.保持筒;47.卡合销;48.螺旋弹簧;49.限制筒;50.限制部;51.锁止板;52.下才反;53.前4反;56.锁止齿。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表示一例电锤的局部纵剖视图,图2为省略壳体后的电锤的内部构造的结构图。电锤1在壳体2的前部(图1左侧)安装有可相对壳体2转动的前端工具保持件3,在该前端工具保持件3的前端能够安装加工头4,另一方面,在壳体2的后部收纳有电动机(图中仅表示出其输出轴5),并且该电动机的输出轴5朝前。前端工具保持件3为筒状体,其中部6由滚珠轴承7支承在壳体2的前端,并可相对于壳体2转动;比中部6靠后的直径较大部分8由安装在壳体2内部后侧的内壳9支承,并可相对于该内壳9转动;前端工具保持件3的前端从壳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锤,在壳体内的前部支承有可相对于其转动的前端工具保持件,且能在该前端工具保持件的前端安装加工头;在前端工具保持件的后侧设置有冲击所述加工头的冲击机构;在所述壳体内的后部配置有电动机;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承的中间轴平行于所述前端工具保持件,用于传递从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输出的转动;在所述中间轴的前部设置有独立于该中间轴且可相对该中间轴转动的转动传递部件,其通过自身转动将所述中间轴的转动传递给所述前端工具保持件;在所述中间轴的后部设置有独立于该中间轴且可相对于该中间轴转动的冲击传递部件,其通过自身转动将所述中间轴的转动变换为前后运动并传递给所述冲击机构;在所述转动传递部件和所述冲击传递部件之间设置有离合器部件,该离合器部件既可与所述中间轴一起转动,又可相对于所述中间轴前后滑动,在该离合器机构处在不同滑动位置时,其可与所述转动传递部件和/或所述冲击传递部件卡合, 在所述壳体内,不仅设置有可被转动操作的模式切换部件,并且在该模式切换部件上相对于该模式切换部件转轴的偏心位置设置有卡合销,该卡合销能够沿所述离合器的径向在规定的行程内移动,并被施力机构 向其与所述离合器部件外周卡合的卡合位置施力,通过在所述壳体外部对所述模式切换部件进行回转操作,经由所述卡合销使所述离合器部件滑动,可在如下三个状态中进行选择:即,电钻模式,在此模式下,所述离合器部件仅与所述转动传递部件卡合,仅使所述前端工具保持件转动;电锤模式,在此模式下,所述离合器部件同时与所述转动传递部件和所述冲击传递部件卡合,既使所述前端工具保持件转动,又使所述冲击机构动作;电镐模式,在此模式下,所述离合器部件仅与所述冲击传递部件卡合,仅使所述冲击机构动作,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能与所述转动传递部件卡合以锁住所述转动传递部件转动的锁止部件,该锁止部件可在与所述转动传递部件卡合的卡合位置、和不与所述转动传递部件卡合的非卡合位置间滑动, 另一方面,在所述模式切换部件的所述卡合销的外周设置有 限制部,在所述离合器部件仅与所述冲击传递部件卡合的所述模式切换部件所处于的两个角相位中,当所述模式切换部件处于所述两个角相位中的一个角相位置时,所述限制部使所述锁止部件滑动到所述非卡合位置,当所述模式切换部件处于所述两个角相位中的另一个角相位时,所述限制部使所述锁止部件滑动到所述卡合位置,从而能够使所述电镐模式进一步在如下两个状态进行选择,即,当所述卡合销位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兼圣展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牧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