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剪断导向式防爬吸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1749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防爬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液压剪断导向式防爬吸能装置,包括吸能管、防爬部、第一连接部、多个隔板以及两个导向板,防爬部设置于吸能管的一端,第一连接部设置于吸能管的另一端;沿吸能管的轴向,多个隔板依次设置于吸能管内部,以将吸能管的内部分隔为多个第一吸能腔,多个第一吸能腔内均填充有第一蜂窝体;沿吸能管的垂向,两个导向板对称设置于吸能管内;导向板倾斜设置且具有相对的连接端和自由端,连接端与防爬部连接,自由端依次穿过多个隔板后延伸至第一连接部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防爬吸能装置能够实现在吸能阶段使得吸能管以及蜂窝体沿纵向冲击方向发生有序可控的塑性变形,同时提升防爬吸能装置在垂向和横向上的承载能力。上的承载能力。上的承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剪断导向式防爬吸能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爬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压剪断导向式防爬吸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防爬器是轨道交通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防止列车骑爬并能缓冲吸能的机械装置,在列车发生碰撞时,通过防爬器的缓冲吸能,能够为司乘人员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并极大地降低碰撞造成的破坏。
[0003]现有的防爬器按作用机理的不同主要分为切削式、压溃式以及膨胀式三种,其中,压溃式防爬器是一种通过在吸能管(通常为金属薄管)内部填充蜂窝体的方式来实现当列车发生碰撞时,吸能管和蜂窝体受到挤压发生变形,进而吸收碰撞能量的防爬器。
[0004]尽管压溃式防爬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但现有的压溃式防爬器通常仅在吸能管的内部设置有蜂窝体,并未增设其他的结构,以至于在发生碰撞时,无法确保吸能管以及蜂窝体沿纵向冲击方向发生有序可控的塑性变形,且整个防爬器在垂向和横向上的承载能力往往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剪断导向式防爬吸能装置,以至少克服现有压溃式防爬器所存在的无法确保吸能管以及蜂窝体沿纵向冲击方向发生有序可控的塑性变形,且防爬器在垂向和横向上的承载能力较差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液压剪断导向式防爬吸能装置,包括吸能管、防爬部、第一连接部、多个隔板以及两个导向板,所述防爬部设置于所述吸能管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吸能管的另一端;沿所述吸能管的轴向,所述多个隔板依次设置于所述吸能管内部,以将所述吸能管的内部分隔为多个第一吸能腔,所述多个第一吸能腔内均填充有第一蜂窝体;沿所述吸能管的垂向,所述两个导向板对称设置于所述吸能管内;所述导向板倾斜设置且具有相对的连接端和自由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防爬部连接,所述自由端依次穿过所述多个隔板后延伸至所述第一连接部外,所述导向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滑动配合,且所述连接端与所述自由端相比更加靠近所述吸能管的轴线。
[000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沿所述防爬部至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多个第一吸能腔内填充的所述第一蜂窝体的屈服强度依次递增。
[000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压溃管,所述压溃管设置于所述吸能管内部且位于所述两个导向板之间,所述压溃管的轴线与所述吸能管的轴线重合;所述压溃管的一端与所述防爬部连接,所述压溃管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多个隔板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压溃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吸能腔,所述第二吸能腔内填充有第二蜂窝体。
[000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连接部以及液压吸能组件,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设置,所述液压吸能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液压吸能组件包括缸体、电磁阀、活塞以及活塞杆,所述缸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缸体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缸体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出油口,所述电磁阀设置于所述出油口处以控制所述出油口的通断;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缸体内部,所述活塞与所述出油口之间设有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内填充有液压油且与所述出油口连通;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背离所述出油口的一侧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缸体后延伸至所述压溃管内部,所述活塞杆延伸至所述压溃管内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蜂窝体接触。
[001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缸体的外径等于所述压溃管的内径,所述缸体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后延伸至所述压溃管内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环绕所述缸体设置。
[001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蜂窝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蜂窝体沿所述压溃管的轴向依次重叠设置;靠近所述防爬部的所述第二蜂窝体与所述防爬部之间设有间隙。
[001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沿所述防爬部至所述第一连接部,多个所述第二蜂窝体的屈服强度依次递增。
[0013]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第二安装孔。
[001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隔板的至少两个侧边设置有凸沿,所述吸能管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隔板上的所述凸沿一一对应的容纳槽。
[00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液压剪断导向式防爬吸能装置,通过在吸能管内部沿纵向冲击方向依次设置多个隔板,以将吸能管内部分隔为多个第一吸能腔,并在多个第一吸能腔依次填充屈服强度依次递增的第一蜂窝体,实现了将多个第一蜂窝体串联组合使用的目的,大大提升了防爬吸能装置的吸能能力,且在吸能过程中,多个第一吸能腔内的第一蜂窝体能够独立的压溃变形,有效防止了不同第一吸能腔内的第一蜂窝体相互嵌入或同时压溃变形而导致吸能效果变差的问题出现,使得第一蜂窝体的压溃变形过程更加稳定有序。
[0016]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吸能管内进一步增设两个倾斜设置的导向板,一方面能够通过两个导向板起到良好的限位导向作用,以使得吸能管内部的多个第一吸能腔内的第一蜂窝体能够沿纵向冲击方向发生有序可控的塑性变形,同时利用两个导向板能够将第一吸能腔内的第一蜂窝体进一步的分隔成截面呈梯形的结构,能够使得每个第一吸能腔内的第一蜂窝体都能充分的压溃变形,从而使得每个第一蜂窝体的吸能能力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另一方面能够依靠两个导向板有效提高整个防爬吸能装置在垂向和横向上的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了防爬吸能装置安装在列车上使用时的可靠性。
[0017]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吸能管内部进一步增设压溃管并在压溃管内填充第二蜂窝体,能够配合多个第一吸能腔内的第一蜂窝体共同吸收碰撞能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增设液压吸能组件,利用液压油的粘性阻尼作用能够将碰撞能量转换为液压油的压力和热能,使得防爬吸能装置具备复合式吸能能力,进一步提升了防爬吸能装置的吸能能力。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压剪断导向式防爬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示出的防爬吸能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示出的防爬吸能装置的剖视图;图4为图1示出的防爬吸能装置内部且去除第一蜂窝体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示出的防爬吸能装置安装于列车底架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标:10

吸能管,11

第一吸能腔,12

容纳槽,20

防爬部,30

第一连接部,40

隔板,41

凸沿,50

导向板,51

连接端,52

自由端,60

第一蜂窝体,70

压溃管,71

第二吸能腔,80

第二蜂窝体,90

第二连接部,100

液压吸能组件,101

缸体,102

电磁阀,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剪断导向式防爬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能管、防爬部、第一连接部、多个隔板以及两个导向板,所述防爬部设置于所述吸能管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吸能管的另一端;沿所述吸能管的轴向,所述多个隔板依次设置于所述吸能管内部,以将所述吸能管的内部分隔为多个第一吸能腔,所述多个第一吸能腔内均填充有第一蜂窝体;沿所述吸能管的垂向,所述两个导向板对称设置于所述吸能管内;所述导向板倾斜设置且具有相对的连接端和自由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防爬部连接,所述自由端依次穿过所述多个隔板后延伸至所述第一连接部外,所述导向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滑动配合,且所述连接端与所述自由端相比更加靠近所述吸能管的轴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剪断导向式防爬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防爬部至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多个第一吸能腔内填充的所述第一蜂窝体的屈服强度依次递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剪断导向式防爬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溃管,所述压溃管设置于所述吸能管内部且位于所述两个导向板之间,所述压溃管的轴线与所述吸能管的轴线重合;所述压溃管的一端与所述防爬部连接,所述压溃管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多个隔板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压溃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吸能腔,所述第二吸能腔内填充有第二蜂窝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剪断导向式防爬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部以及液压吸能组件,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设置,所述液压吸能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液压吸能组件包括缸体、电磁阀、活塞以及活塞杆,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涛李玉如肖守讷张敬科阳光武杨冰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