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1734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检测装置,涉及空气检测领域,包括检测仪,所述检测仪的一侧安装有收集器,所述收集器与检测仪之间连接有导线,所述收集器的内壁安装有保护罩,保护罩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日光灯,所述保护罩的内部安装有传感器、电机与隔离板,所述传感器的外侧安装有除尘网,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扇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收集器、吸收仓以、隔离板及活性炭板,能够在检测完毕后,通过电磁缸带动隔离板移动,隔离板移动将吸收仓接入到气路中,使气流通过进气孔进入到吸收仓内,通过活性炭板对气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收,减少有害物质散发,有效解决了不便对产生的有害物质进行吸收的问题。物质进行吸收的问题。物质进行吸收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检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检测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是如今较为普遍的交通工具,车内由于通常处于密闭环境,因而容易产生车内空气污染,车内空气污染指汽车内部由于不通风、车体装修等原因造成的空气质量差的情况。车内空气污染源主要来自车体本身、装饰用材等,其中甲醛、二甲苯、苯等有毒物质污染后果最为严重,为此汽车出厂时,需要对汽车内部的空气进行检测。
[0003]现有的检测通常都是采用检测探头在汽车内部移动进行,对汽车室内的不同位置进行检查,现有的汽车内饰通常会采用塑料制品(如中控台、座位、坐垫等),内部还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在正常环境下很难释放到空气中,但是如果受到太阳直射或者温度升高,有害物质才能更好的散发,现有的检测方法通常会将车辆窗门密闭后,置于阳光下直射一段时间,随后通过检测仪对车辆内的空气进行检查,但是此时的检测仅仅是对车辆内饰产生的有害气体总体进行检查是否超标,而不同的内饰材料工艺不同,所产生的有害物质量也不同,现有方法不能对不同的内饰进行检查,检测效果不佳,且在活化后,也没有合适的装置对产生的有害物质进行吸收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检测装置,以解决不便对不同的车饰进行检查、不便对产生的有害物质进行吸收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仪,所述检测仪的一侧安装有收集器,所述收集器与检测仪之间连接有导线,所述收集器的内壁安装有保护罩,保护罩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日光灯,所述保护罩的内部安装有传感器、电机与隔离板,所述传感器的外侧安装有除尘网,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扇叶,所述隔离板的一侧安装有电磁缸,所述收集器的内壁开设有与保护罩接通的导气槽,所述导气槽的侧面连接有多组换气管,且每组换气管皆延伸至日光灯的外侧,所述检测仪的外侧安装有吸收仓,所述收集器的内壁开设有进气孔,所述保护罩与吸收仓通过进气孔接通,所述隔离板的外壁开设有与进气孔相匹配的圆锥顶杆,且圆锥顶杆的顶端与底端连接有密封头,移动隔离板,密封头对导气槽进行密封,且导气槽与保护罩的接通,圆锥顶杆与进气孔分离,将保护罩与吸收仓接通。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收集器对检测部位进行密封,并通过日光灯对检测部位进行照射以及加热,加热后通过扇叶带动气流进入到保护罩内,通过传感器对有害物质进行检查,提高了检测效果,且检测后,通过隔离板移动,使气流进入到吸收仓内,对有害物质进行吸收,减少有害物质对外界的污染。
[000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仪的顶端连接有收线杆,所述导线缠绕在收线杆的外侧,所述检测仪的背面连接有安装架,所述收集器通过安装架与螺栓与检测仪固定连
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方便对导线进行收集,并通过安装架对收集器进行固定。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器的背面连接有两组把手,所述把手由柔性材料构成,且收集器的端面安装有橡胶密封圈。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手与收集器固定,并带动收集器与检测部位紧密贴合。
[00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日光灯靠近收集器的一侧安装有反光板,所述反光板为圆弧板,且反光板的内壁涂抹反光材料。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日光灯产生的光线进行收集折射,使得日光灯产生的光线都照射在检测部位上。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气管环绕在反光板的外侧,且换气管的侧面连接有多组喷管,每组喷管皆贯穿反光板延伸至日光灯的侧面,所述喷管开口与收集器的开口朝向一致。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方便喷气管喷出的气流对日光灯进行散热,且使加热后的气流吹向检测部位。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收仓的内部安装有两组隔离板,且两组隔离板之间连接有活性炭板,所述活性炭板的端部延伸至吸收仓的外侧安装有换料握把。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方便对气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收,并通过换料握把对活性碳板进行更换。
[001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两组所述密封头皆贯穿收集器的内壁延伸至吸收仓的内部,且密封头通过隔离板与活性炭板隔离,所述隔离板的边缘开设有开口,所述密封头的内壁开设有回气槽,当密封头切断导气槽与保护罩内部接通时,回气槽将导气槽与吸收仓内部接通。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将保护罩在不同情况下与导气槽或者吸收仓进行接通。
[0019]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检测仪、收集器以及传感器,能够在对内饰进行检测时,通过手带动收集器移动到需要检测的内饰外侧,并通过挤压收集器,对收集器以及汽车内饰进行适当密封,随后通过收集器内的日光灯对内饰进行处理,并对处理后产生的有害物质进行收集检测,从而对不同的内饰进行隔离检测,避免了互相干扰,有效解决了不便对不同的车饰进行检查的问题。
[0021]2、且本专利技术还通过设置的收集器、日光灯、换气管以及电机,能够在进行检测时,通过日光灯对汽车内饰进行照射加热,模拟汽车行驶是受到照射的情况,并且通过气流带动日光灯产生的热量对内饰进行进一步加热,不仅仅能够对日光灯进行降温,还进一步提高对内饰的加热,日光有害物质的散发效果。
[0022]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收集器、吸收仓以、隔离板及活性炭板,能够在检测完毕后,通过电磁缸带动隔离板移动,隔离板移动将吸收仓接入到气路中,使气流通过进气孔进入到吸收仓内,通过活性炭板对气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收,减少有害物质散发,有效解决了
不便对产生的有害物质进行吸收的问题,且过滤后的空气顺着隔离板移动进入到回气槽内,回气槽与导气槽接通,使得过滤后的气体对导气槽以及换气管内部的有害物质也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收集器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导气槽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反光板与换气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隔离板闭合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隔离板打开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隔离板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吸收仓与隔离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1]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吸收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1、检测仪;101、收线杆;102、导线;2、收集器;201、把手;202、橡胶密封圈;203、导气槽;204、进气孔;3、日光灯;4、反光板;5、换气管;501、喷管;6、吸收仓;601、隔离板;7、保护罩;8、电磁缸;9、隔离板;901、圆锥顶杆;902、密封头;903、回气槽;904、密封圆弧板;10、传感器;11、电机;1101、扇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仪(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仪(1)的一侧安装有收集器(2),所述收集器(2)与检测仪(1)之间连接有导线(102),所述收集器(2)的内壁安装有保护罩(7),保护罩(7)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日光灯(3),所述保护罩(7)的内部安装有传感器(10)、电机(11)与隔离板(9),所述传感器(10)的外侧安装有除尘网(12),所述电机(11)的输出端连接有扇叶(1101),所述隔离板(9)的一侧安装有电磁缸(8),所述收集器(2)的内壁开设有与保护罩(7)接通的导气槽(203),所述导气槽(203)的侧面连接有多组换气管(5),且每组换气管(5)皆延伸至日光灯(3)的外侧,所述检测仪(1)的外侧安装有吸收仓(6),所述收集器(2)的内壁开设有进气孔(204),所述保护罩(7)与吸收仓(6)通过进气孔(204)接通,所述隔离板(9)的外壁开设有与进气孔(204)相匹配的圆锥顶杆(901),且圆锥顶杆(901)的顶端与底端连接有密封头(902),移动隔离板(9),密封头(902)对导气槽(203)进行密封,且导气槽(203)与保护罩(7)的接通,圆锥顶杆(901)与进气孔(204)分离,将保护罩(7)与吸收仓(6)接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仪(1)的顶端连接有收线杆(101),所述导线(102)缠绕在收线杆(101)的外侧,所述检测仪(1)的背面连接有安装架,所述收集器(2)通过安装架与螺栓与检测仪(1)固定连接。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必伟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大正机动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