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铅铜合金滑动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1330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Cu-Bi-硬物质基烧结合金的Bi和硬物质应该充分显示各自的性能。在含有1-30%的Bi和0.1-10%的平均颗粒直径为10-50μm的硬物质颗粒的无Pb铜基烧结合金中,(1)Bi相的平均颗粒直径比硬物质颗粒的小,并且分散在Cu基质中,或者基于所述硬物质颗粒的总数,与所述Bi相的接触长度比为50%或以下的硬物质颗粒以70%或以上的比例存在,其中所述接触长度比基于与所述Bi相接触的硬颗粒的总圆周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铜基烧结合金。更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不含Pb但滑 动性能得到改善的铜基烧结合金。
技术介绍
Pb通常被加到铜合金中用于滑动用途,在滑动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 在滑动表面上发生膨胀和伸长。结果,由于Pb使滑动表面冷却并同时 显示出优异的自润滑性能,因而咬粘(seizure)得到了防止。另外,由 于Pb形成软分散相,所以它具适应性(conformability)以及使外来物 质嵌入Pb中的性质。但是,Pb容易被除了硫酸以外的酸腐蚀。当Pb在Cu合金中以粗 颗粒形式存在时,轴承的承载能力下降。所以,专利文献1 (日本已审 专利公开(kokoku) Hei 8-19945 )提出以可以用具体的计算公式表示的 细颗粒形式分散Pb。该等式可以如下理解。观察在O.lmm2 ( 10Vm2) 视场中的Pb颗粒总数。将这些颗粒的平均面积比转换到一个颗粒上, 该面积比为0.1%或更小。根据该公开文献的实施例,采用的是Cu-Pb-Sn 预合金粉末(pre-alloy powder)。另外,它报导了在更低烧结温度下得 到了更细的Pb结构。所以,可以理解该文献中采用的技术是通过低温 烧结抑制Pb的淀析和生长。从专利文献2 (日本已审专利7^开(kokoku) No.Hei 7-9046)中可 以了解,为了增强烧结铜合金的耐磨性,在所述烧结铜合金中加入碳化 物比如Cr2C3、 Mo2C、 WC、 VC和NbC作为硬物质。根据该公开文献, 采用V型混合机混合平均颗粒直径为lO-lOO^im的铜合金粉末和平均颗 粒直径为5-150jum的硬物质粉末,随后压实和烧结。有关Pb存在于铜 颗粒晶界中的描述(第4栏,第21-22行)和从平衡相图推导的知识并不矛盾,即,Pb在固体Cu中几乎不溶。专利文献3 (日本未审专利公开(kokai) No.Hei 10-330868 )描述 了 一种无Pb合金,它的滑动性质和Cu-Pb基烧结合金的等同。从该文 献的附图中,可以清楚发现Bi (合金)相位于晶界三叉点处和靠近三叉 点的晶界处。在专利文献4 (日本专利No.3421724)中提出在Pb或Bi相中结合 硬物质,以防Pb或Bi从烧结铜合金中流出;Pb或Bi相充当所述硬物 质的緩冲层,从而减轻了硬物质对相对轴的冲击;分离的硬物质又被Pb 或Bi相俘获,从而减緩了磨损。在该专利中,硬物质的存在是使其包 裹在Bi相中。所以,Bi相的尺寸比石更物质的大。在专利文献5 (日本未审专利公开(kokai) No.2001-220630 )中, 公开了加入金属间化合物来增强Cu-Bi (Pb)基烧结合金的耐磨性;其 微观结构使得所述金属间化合物位于Bi或Pb相周围。在滑动过程中, 金属间化合物外凸,而Bi或Pb相以及Cu基质在铜合金表面上下凹, 形成储油部分。结果,滑动材料的抗咬粘性和抗疲劳性都得到改善。提 出的烧结条件的例子是在800-92(TC下烧结大约15分钟。专利文献l:日本已审专利公开(kokoku) No.Hei 8-19945 专利文献2:日本已审专利公开(kokoku) No.Hei 7-9046 专利文献3:日本未审专利公开(kokai) No.Hei 10-330868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No.3421724专利文献5:日本未审专利公开(kokai) No.2001-220630 专利文献6:日本未审专利公开(kokai) No.2002-1290
技术实现思路
Pb和Bi基本不溶于固体Cu合金的Cu基质。另外,Pb或Bi都不 形成金属间化合物。Pb和Bi因此形成和Cu基质不同的相。这种孩。現结 构和性质被用来实现铜合金对于滑动应用的适应性。另一方面,Pb和 Bi相是低强度部分,因此导致抗疲劳性下降。结果,在专利文献l中提 出的低温烧结使Pb相细化,因此有效减少了上述缺陷。但是,抑制Pb 生长所需的低温会不利地降低铜合金颗粒的结合强度。在专利文献3、 4和5中提出的Cu-Bi基合金中的Bi相,导致当合 金在高温或者劣化油中使用时出现渗出或腐蚀。结果,Bi含量下降到低于所添加量的水平,从而使滑动性能下降。另外,Bi可能溶出进入到润滑油中。但是,当Bi处于细分散状态时,每个Bi相的体积如此之小以 至于渗出、腐蚀和Bi量的下降都可以得到抑制。Bi的细分散和铜合金 的烧结性质具有彼此对立关系。在专利文献4和专利文献5中提出的含Bi的Cu基合金的烧结过程 中,Bi相变成液体相,Cu基质的组分4艮容易扩散到Bi相中并在该处形 成金属间化合物。所以,该金属间化合物通常存在于Bi相和Cu基质的 边界处。相应地,Cu基质对金属间化合物的保持效果差。由于常规烧 结不能获得所需的微观结果,所以进行长时间烧结以获得专利文献5中 的所需结构。应该理解由于长时间烧结,Bi相的尺寸变得比专利文献 4的图2所示的硬颗粒大;而且,下述硬颗粒的存在比几乎是100%。另 外,专利文献5的图l示出了下述的高"硬物质接触比"。这种Bi相 是Cu-Bi基烧结合金的抗疲劳性和抗腐蚀性下降的原因。如上所述,在传统Cu-Bi基合金中,适应性、抗疲劳性和抗腐蚀性 不能高水平兼容。考虑上述观点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涉及无Pb 铜基烧结合金,特征在于其组成包含1-30质量%的Bi、 0.1-10质量%的 平均颗粒直径为10-50pm的硬物质颗粒,以及由Cu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组成的余量,而且,平均颗粒直径比硬物质颗粒小的Bi相分散在Cu基 质中。考虑上述观点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涉及无Pb铜基烧结合 金,特征在于其组成包含1-30质量%的Bi和0.1-10质量%的平均颗粒 直径为10-50^im的硬物质颗粒,以及由Cu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的余 量,而且,基于所述硬物质颗粒的总数,与Bi相的接触长度比为50% 或以下(基于该硬颗粒与所述Bi相接触的总圆周长度)的硬颗粒以70% 或以上的比例存在。附图简述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某实施例的烧结铜合金的微观结构(200倍)的照片。示出了本专利技术该实施例的烧结铜合金的微观结构(500倍)的 照片。倍)的照片。 ,,^ 、 、 , 5、 a示出了本专利技术该对比实施例的烧结铜合金的微观结构(500 倍)的照片。在附图说明图1和图2中分别给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No.4在200倍和50(M咅 的微观照片。同样,在图3和图4中分别给出了本专利技术对比实施例No.3 在200倍和500倍的微观照片。显而易见,在前面的图1和图2中,硬 物质和Bi相的接触比小,而在后面的图3和4中硬物质和Bi相的接触 比大。下面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 (1 )合金组成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Cu-Bi基烧结合金的Bi含量小于1质量°/。时,抗咬 粘性差。另一方面,当Bi含量高于30质量%时,强度低,抗疲劳性差。 所以,Bi含量为1-30质量%,优选1-15质量%。在本专利技术中,硬物质颗粒可以是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的那些,但优 选是这种Fe基化合物,比如Fe2P、 Fe3P、 FeB、 Fe2B和Fe3B,其在铜 合金中烧结良好。由于Fe基化合物对Bi的润湿性低而相反对Cu的润 湿性高,所以Bi相和硬颗粒的接触比低得使硬颗粒容易4皮Cu基质固定。 这样使得硬颗粒难以分离,进而使硬颗粒难以断裂。所以,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无Pb铜基烧结合金,特征在于其组成包含1-30质量%的Bi、0.1-10质量%的平均颗粒直径为10-50μm的硬物质颗粒、以及由Cu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的余量,而且,平均颗粒直径比硬物质颗粒小的Bi相分散在Cu基质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田裕美吉留大辅小林弘明河口弘之
申请(专利权)人:大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