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轴承及涡轮增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63332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04 00:11
滑动轴承(2)具备:轴承主体(20);径向轴承部(21F),配置于轴承主体(20)的内周面;推力轴承部(22F),配置于轴承主体(20)的轴向端面;阻尼部(23F、24F),配置于轴承主体(20)的外周面;堤部(33),配置于轴承主体(20)的外周面;及油孔(30),具有在轴承主体(20)的外周面及堤部(33)中的至少一方形成开口的入口(300)和在轴承主体(20)的内周面形成开口的出口(301)。入口(300)、堤部(33)的至少一部分及阻尼部(23F、24F)从轴向内侧向轴向外侧依次排列。上游侧油路(905)的出口(906)与入口(300)的径向外侧相连。出口(906)的轴向外端(H)配置于与堤部(33)的轴向外端(F)在轴向上相同的位置或比轴向外端(F)靠轴向内侧处。端(F)靠轴向内侧处。端(F)靠轴向内侧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滑动轴承及涡轮增压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支撑径向载荷及推力载荷的滑动轴承及涡轮增压器。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滑动轴承的涡轮增压器。滑动轴承具备:径向轴承部、推力轴承部及一对阻尼部。径向轴承部配置于滑动轴承的内周面。推力轴承部配置于滑动轴承的轴向端面。一对阻尼部配置于滑动轴承的外周面的轴向两端。在滑动轴承穿设有沿着径向延伸的油孔。油孔的入口在滑动轴承的外周面(一对阻尼部之间)的正上位置开口。油孔的出口在滑动轴承的内周面开口。
[0003]在油孔的入口的上侧开设有壳体的油孔的出口。从该出口流出后的润滑油向滑动轴承的外径侧油路(经由阻尼部的油路)、内径侧油路(经由滑动轴承的油孔和径向轴承部的油路)分流。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说明书第7670056B2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在此,对推力轴承部会作用涡轮增压器的轴的离心力。因而,在推力轴承部中,润滑油容易从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流动。因此,经由外径侧油路的润滑油不容易向推力轴承部流入。相反,经由内径侧油路的润滑油容易向推力轴承部流入。
[0008]然而,在该文献记载的滑动轴承的情况下,滑动轴承的油孔的入口和壳体的油孔的出口在轴向上错开该出口的半径量地配置。因而,也会向外径侧油路分配与内径侧油路相同量程度的润滑油。因此,不容易向推力轴承部供给润滑油。
[0009]于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容易向推力轴承部供给润滑油的滑动轴承及涡轮增压器。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滑动轴承的特征在于,具备:筒状的轴承主体;径向轴承部,配置于上述轴承主体的内周面;推力轴承部,配置于上述轴承主体的轴向端面;阻尼部,配置于上述轴承主体的外周面;堤部,配置于上述轴承主体的外周面;及油孔,具有在上述轴承主体的外周面及上述堤部中的至少一方形成开口的入口和在上述轴承主体的内周面形成开口的出口,上述油孔的上述入口、上述堤部的至少一部分及上述阻尼部从轴向内侧向轴向外侧依次排列,上游侧油路的出口与上述油孔的上述入口的径向外侧相连,上述上游侧油路的上述出口的轴向外端配置于与上述堤部的轴向外端在轴向上相同的位置或比上述堤部的轴向外端靠轴向内侧处。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涡轮增压器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滑动轴承。
[0012]专利技术效果
[0013]油孔的入口、堤部的至少一部分及阻尼部从轴向内侧向轴向外侧依次排列。并且,上游侧油路的出口的轴向外端配置于与堤部的轴向外端在轴向上相同的位置。或者,上游侧油路的出口的轴向外端配置于比堤部的轴向外端靠轴向内侧处。因而,能够将从上游侧油路的出口流出的润滑油优先向油孔的入口导入。即,能够从轴承主体的内径侧向推力轴承部优先供给润滑油。由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滑动轴承及涡轮增压器,容易向推力轴承部供给润滑油。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涡轮增压器的轴向剖视图。
[0015]图2是图1中的框II内的放大图。
[0016]图3是图2中的框III内的放大图。
[0017]图4(A)是图2中的IVA

IVA方向剖视图。图4(B)是图4(A)中的IVB

IVB方向剖视图。
[0018]图5是该涡轮增压器所具备的滑动轴承的立体图。
[0019]图6是该滑动轴承的轴向剖视图。
[0020]图7是其他实施方式(其1)的滑动轴承的立体图。
[0021]图8是其他实施方式(其2)的滑动轴承的立体图。
[0022]图9是其他实施方式(其3)的滑动轴承的立体图。
[0023]图10是其他实施方式(其4)的滑动轴承的轴向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滑动轴承及涡轮增压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5]<涡轮增压器的结构>
[0026]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涡轮增压器的结构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后的图中,前后方向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轴向”。在图1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涡轮增压器的轴向剖视图。在图2中示出图1中的框II内的放大图。在图3中示出图2中的框III内的放大图。在图4(A)中示出图2中的IVA

IVA方向剖视图。在图4(B)中示出图4(A)中的IVB

IVB方向剖视图。在图5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滑动轴承的立体图。在图6中示出该滑动轴承的轴向剖视图。
[0027]涡轮增压器1具备:滑动轴承2、旋转部5、轴承壳体90、压缩机壳体91及涡轮机壳体92。在轴承壳体90的内部形成有轴承配置部900和壳体侧油路905。壳体侧油路905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上游侧油路”的概念。在壳体侧油路905中流动着润滑油O。轴承配置部900与壳体侧油路905的下侧相连。轴承配置部900沿着前后方向延伸。
[0028]旋转部5能够相对于轴承壳体90旋转。旋转部5具备:旋转轴50、压缩机叶片51、涡轮机叶片52及止推环53。旋转轴50在前后方向上贯通轴承壳体90。旋转轴50呈以轴心A为中心的带台阶的圆柱状。旋转轴50由后述的滑动轴承2从径向外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并且,旋转轴50由滑动轴承2从前后方向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压缩机叶片51安装于旋转轴50的前端(轴向一端)。涡轮机叶片52与旋转轴50的后端(轴向另一端)相连。即,旋转轴50连结压缩机叶片51与涡轮机叶片52。止推环53固定于旋转轴50的外周面。止推环53由滑动轴承2从后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
[0029]<轴承配置部附近的结构>
[0030]接着,对轴承配置部附近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在轴承配置部900配置有止推环53、滑动轴承2、旋转轴50的一部分。旋转轴50从前侧向后侧具备小径部500、中径部501及大径部502。中径部501比小径部500的直径大。在小径部500与中径部501之间配置有为环状且朝前的第一台阶部503。大径部502比中径部501的直径大。在中径部501与大径部502之间配置有为环状且朝前的第二台阶部504。止推环53为环状,环绕安装于小径部500。止推环53的后端面(径向内侧部分)与第一台阶部503抵接。
[0031](滑动轴承2)
[0032]滑动轴承2环绕安装于中径部501。滑动轴承2配置于第一台阶部503(止推环53)与第二台阶部504之间。滑动轴承2具备:轴承主体20、前后一对的径向轴承部21F、21R、前后一对的推力轴承部22F、22R、前后一对的第一阻尼部23F、23R、前后一对的第二阻尼部24F、24R、前后一对的第一槽部34F、34R、前后一对的第二槽部25F、25R、前后一对的油槽群27F、27R、内径侧凹部29、油孔30、堤部33、前后一对的外径侧油路31F、31R及前后一对的内径侧油路32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滑动轴承,筒状的轴承主体;径向轴承部,配置于所述轴承主体的内周面;推力轴承部,配置于所述轴承主体的轴向端面;阻尼部,配置于所述轴承主体的外周面;堤部,配置于所述轴承主体的外周面;及油孔,具有在所述轴承主体的外周面及所述堤部中的至少一方形成开口的入口和在所述轴承主体的内周面形成开口的出口,所述油孔的所述入口、所述堤部的至少一部分及所述阻尼部从轴向内侧向轴向外侧依次排列,上游侧油路的出口与所述油孔的所述入口的径向外侧相连,所述上游侧油路的所述出口的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克巳中屋和范原田和真
申请(专利权)人:大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