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专用高效喷气纺纱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1326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专用高效喷气纺纱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纤维原料进行预混;S2,进行精细抓取、混合均匀;S3,减少打击点,并控制各打手速度;S4,各单机采取全补风;S5,降低棉卷罗拉转速棉卷重定量、短定长;S6,梳棉机充分梳理和及时转移纤维;S7,并条机减少后弯钩,降低棉结及条干不匀率;S8,根据喷气纺纱机牵伸倍数大、强气流双喷嘴包缠加捻及纺速高的特性,进行纺纱;S9,将纺织得到的纱线进行络筒和包装,并抽样进行质量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有效快速的生产制造,提升了产品的品质,适合企业进行大力的生产,满足了企业生产的要求,有利于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争力。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专用高效喷气纺纱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专用高效喷气纺纱工艺,属于纺织技术相关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再生纤维素纤维是以天然纤维素为原料,不改变它的化学结构,仅仅改变天然纤维素的物理结构,从而制造出来性能更好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其结构组成与棉相似,不同的是它的吸湿性与透气性比棉纤维好,可以说它是所有化学纤维中吸湿性与透气性最好的一种,被誉为"会呼吸的面料";如何提高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纺织效率并保证其质量符合要求,是企业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专用高效喷气纺纱工艺,更加高效的实现了产品的生产,同时保证了产品的品质。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专用高效喷气纺纱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5]S1,采用专用预混机构对纤维原料进行预混;
[0006]S2,抓棉机打手伸出肋条距离为2.5

,进行精细抓取、混合均匀;
[0007]S3,减少打击点,并控制各打手速度,机梳打手速度控制在500r/min,机综合打手速度低于800r/min;
[0008]S4,各单机采取全补风,同时缩小尘棒间隔距,放大打手与尘棒间隔距;
[0009]S5,降低棉卷罗拉转速,10r/min,棉卷重定量、短定长;
[0010]S6,梳棉机采用“轻定量、低速度、小隔距、强分梳、多梳少落”的工艺原则,充分梳理和及时转移纤维;
[0011]S7,并条机采用“多并合、大隔距、重加压、慢速度”的工艺原则,提高纤维平行伸直度,减少后弯钩,降低棉结及条干不匀率;
[0012]S8,根据喷气纺纱机牵伸倍数大、强气流双喷嘴包缠加捻及纺速高的特性,采用“适当降低总牵伸和主牵伸倍数,放大间隔,加重加压,调慢车速,加强控制”的工艺原则进行纺纱;
[0013]S9,将纺织得到的纱线进行络筒和包装,并抽样进行质量检测。
[0014]作为优选的一种方案,在步骤S1中,加大储棉间及清棉车间相对湿度,对棉堆进行补湿,采用区域隔断,并根据棉包含油情况,必要时补油。
[0015]作为优选的一种方案,在步骤S6中,梳棉机选用新型化纤锡林针布和刺辊锯条,主要工艺参数为:(1)生条定量15g/5m;(2)降低各部件速度:锡林300r/min,盖板97mm/min,道夫15r/min,刺辊570r/min;(3)缩小各部间距:锡林~盖板间距为0.35

;锡林~道夫间距为0.18

,锡林~刺辊间距为0.23

,刺辊~给棉板间距为0.38

;(4)采用化纤专用金属
针布,并保持针布平整、锋利、光洁。
[0016]作为优选的一种方案,在步骤S7中,并条机工艺措施有:(1)牵伸分配:总牵伸头并偏小,二并较大,三并再加大,后区牵伸则逐道减小;(2)加重摇架加压,放大罗拉隔距;(3)采取偏轻定量,头并干定量16.8g/5m,二并14.5g/5m,三并11g/5m,并条速度降低;(4)车间相对湿度控制在55%以上,并将棉条在车间存放24h以上。
[0017]作为优选的一种方案,在步骤S8中,喷气纺纱机的主要工艺参数为:(1)纺纱速度210m/min;(2)总牵伸165倍,主牵伸35.8倍;(3)放大罗拉中心距,为44mmX41.5mmX44mm,胶辊中心距为48.5mmX39mmX42mm,前罗拉至第一喷嘴距离为39mm;(4)胶辊加压为20daN、22aN、22aN、22aN;(5)喷嘴气压比为0.25,未入比为0.98,卷绕比为0.99,集合器为2mm。
[0018]作为优选的一种方案,在步骤S9中,质量检测的各项指标为:断裂强度14.9cN/tex,强力CV 10.0%,重量偏差+0.4%,重量CV 1.9%,条干CV 13.11%,细节9个/km,粗节33个/km,棉结35个/km。
[0019]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20]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专用高效喷气纺纱工艺,通过对喷气纺纱工艺的改进和完善,实现了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有效快速的生产制造,更加高效的实现了产品的生产,并对其进行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提升了产品的品质,使用的制备方法不复杂,适合企业进行大力的生产,满足了企业生产的要求,有利于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22]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专用高效喷气纺纱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5]实施例一
[0026]如附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专用高效喷气纺纱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27]S1,采用专用预混机构对纤维原料进行预混;加大储棉间及清棉车间相对湿度,对棉堆进行补湿,采用区域隔断,并根据棉包含油情况,必要时补油;有一定条件的可以加长纤维包和成卷的存放时间,要求在48小时以上,使棉卷回潮均匀;
[0028]步骤S2

S5采用了“细抓、少打、轻梳、少落、薄层、快喂”的工艺原则,为了减少对纤维的打击、揉搓、减少棉结和短绒的产生,提高棉卷均匀度:
[0029]S2,抓棉机打手伸出肋条距离为2.5

,进行精细抓取、混合均匀;
[0030]S3,减少打击点,并控制各打手速度,机梳打手速度控制在500r/min,机综合打手速度低于800r/min;
[0031]S4,各单机采取全补风,同时缩小尘棒间隔距,放大打手与尘棒间隔距;
[0032]S5,降低棉卷罗拉转速,10r/min,棉卷重定量、短定长;
[0033]S6,梳棉机采用“轻定量、低速度、小隔距、强分梳、多梳少落”的工艺原则,充分梳理和及时转移纤维;梳棉机选用新型化纤锡林针布和刺辊锯条,主要工艺参数为:(1)生条定量15g/5m;(2)降低各部件速度:锡林300r/min,盖板97mm/min,道夫15r/min,刺辊570r/min;(3)缩小各部间距:锡林~盖板间距为0.35

;锡林~道夫间距为0.18

,锡林~刺辊间距为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专用高效喷气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采用专用预混机构对纤维原料进行预混;S2,抓棉机打手伸出肋条距离为2.5

,进行精细抓取、混合均匀;S3,减少打击点,并控制各打手速度,机梳打手速度控制在500r/min,机综合打手速度低于800r/min;S4,各单机采取全补风,同时缩小尘棒间隔距,放大打手与尘棒间隔距;S5,降低棉卷罗拉转速,10r/min,棉卷重定量、短定长;S6,梳棉机采用“轻定量、低速度、小隔距、强分梳、多梳少落”的工艺原则,充分梳理和及时转移纤维;S7,并条机采用“多并合、大隔距、重加压、慢速度”的工艺原则,提高纤维平行伸直度,减少后弯钩,降低棉结及条干不匀率;S8,根据喷气纺纱机牵伸倍数大、强气流双喷嘴包缠加捻及纺速高的特性,采用“适当降低总牵伸和主牵伸倍数,放大间隔,加重加压,调慢车速,加强控制”的工艺原则进行纺纱;S9,将纺织得到的纱线进行络筒和包装,并抽样进行质量检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专用高效喷气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加大储棉间及清棉车间相对湿度,对棉堆进行补湿,采用区域隔断,并根据棉包含油情况,必要时补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专用高效喷气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梳棉机选用新型化纤锡林针布和刺辊锯条,主要工艺参数为:(1)生条定量15g/5m;(2)降低各部件速度:锡林300r/min,盖板97mm/min,道夫15r/min,刺辊570r/min;(3)缩小各部间距:锡林~盖板间距为0.3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建华盛卫萍沈水林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嘉嘉福喷气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