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直流切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0037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交直流切换电路,该交直流切换电路包括直流部分电路以及交流部分电路,所述直流部分电路与所述交流部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直流部分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流输入滤波电路、直流输入控制电路以及直流输出滤波电路;所述交流部分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交流转直流输出电路、滤波电路以及交流控制直流切换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交直流切换电路可在直流输入、交流输入以及交直流同时输入的任一种情况下都能及时切换以完成对后续设备的供电,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路简单,生产成本低,解决现有的交直流切换电路存在供电延迟,电路复杂,生产成本高等问题。生产成本高等问题。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直流切换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路领域,特别是一种交直流切换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交直流切换电路采用继电器进行切换,存在交流或直流断电的过程中,电路无法及时供电的问题,虽然有些电路解决了切换时间的要求,但电路复杂,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解决现有的交直流切换电路存在供电延迟,电路复杂,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一种能及时供电且低成本的交直流切换电路。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交直流切换电路,包括直流部分电路以及交流部分电路,所述直流部分电路与所述交流部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直流部分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流输入滤波电路、直流输入控制电路以及直流输出滤波电路;所述交流部分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交流转直流输出电路、滤波电路以及交流控制直流切换电路。
[0006]可选地,在所述直流部分电路中,所述直流输入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1和C2;所述直流输入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R2、场效应管Q1、Q2以及稳压管D2;所述直流输出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3、C4以及二极管D1;
[0007]电容C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以及电阻R1的一端与输入端正极VIN+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以及场效应管Q1的源极S极与输入端负极VIN

连接;场效应管Q1和Q2的漏极D极与稳压管D2的阳极连接,场效应管Q1和Q2的栅极G极与稳压管D2的阴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稳压管D2的阴极连接;场效应管Q2的源极S极、电容C3的一端以及电容C4的一端与输出端负极VO

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与输出端正极VO+连接。
[0008]可选地,在所述交流部分电路中,所述交流转直流输出电路包括交流转直流芯片M1;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5以及C6;所述交流控制直流切换电路包括稳压管D4、电阻R3、光电耦合器U1以及二极管D3;
[0009]电容C5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稳压管D4的阴极以及二极管D3的阳极与交流转直流芯片M1的VO+引脚连接,二极管D3的阴极与输出端正极VO+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以及光电耦合器U1的2引脚与交流转直流芯片的VO

引脚连接,交流转直流芯片的VO

引脚还与输出端负极VO

连接;稳压管D4的阳极通过电阻R3与光电耦合器U1的1引脚连接。
[0010]可选地,所述场效应管Q1和场效应管Q2相同。
[0011]本技术的交直流切换电路在只有直流电输入时,直流电部分电路输出供电,只有交流电输入时,交流电部分电路输出供电,当同时有交流电和直流电输入时,交流控制直流切换电路切断直流部分电路的输出供电,优先交流部分电路输出供电,保证电路在直
流输入、交流输入以及交直流同时输入的任一种情况下都能及时供电,且本技术的电路简单,生产成本低,解决现有的交直流切换电路存在供电延迟,电路复杂,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交直流切换电路的框架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交直流切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6]参阅图1,本技术的交直流切换电路包括直流部分电路以及交流部分电路,所述直流部分电路与所述交流部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直流部分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流输入滤波电路、直流输入控制电路以及直流输出滤波电路;所述交流部分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交流转直流输出电路、滤波电路以及交流控制直流切换电路。
[0017]具体地,直流电从直流输入滤波电路输入,经滤波后从直流输入控制电路流入直流输出滤波电路,再经滤波后输出供电。交流电从交流转直流输出电路输入,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流入滤波电路,经滤波后流入交流控制直流切换电路。
[0018]当电路中只有直流电输入时,直流电依次通过直流部分电路的直流输入滤波电路、直流输入控制电路以及直流输出滤波电路后输出供电。当电路中只有交流电输入时,交流电通过交流部分电路的交流转直流输出电路、滤波电路以及交流控制直流切换电路后输出供电,当电路中同时有交流电和直流电输入时,交流部分电路中的交流控制直流切换电路切断直流部分电路输出的直流电,以使交流电优先通过交流部分电路输出供电,即本技术的交直流切换电路在只有直流电输入时,直流电部分电路输出供电,只有交流电输入时,交流电部分电路输出供电,当同时有交流电和直流电输入时,交流控制直流切换电路切断直流部分电路的输出供电,优先交流部分电路输出供电,保证电路在直流输入、交流输入以及交直流同时输入的任一种情况下都能及时供电,且本技术的电路简单,生产成本低,解决现有的交直流切换电路存在供电延迟,电路复杂,生产成本高等问题。
[0019]进一步地,参阅图2,在所述直流部分电路中,所述直流输入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1和C2;所述直流输入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R2、场效应管Q1、Q2以及稳压管D2;所述直流输出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3、C4以及二极管D1。
[0020]电容C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以及电阻R1的一端与输入端正极VIN+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以及场效应管Q1的源极S极与输入端负极VIN

连接;场效应管Q1和Q2的漏极D极与稳压管D2的阳极连接,场效应管Q1和Q2的栅极G极与稳压管D2的阴极连
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稳压管D2的阴极连接;场效应管Q2的源极S极、电容C3的一端以及电容C4的一端与输出端负极VO

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与输出端正极VO+连接。
[0021]在所述交流部分电路中,所述交流转直流输出电路包括交流转直流芯片M1;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5以及C6;所述交流控制直流切换电路包括稳压管D4、电阻R3、光电耦合器U1以及二极管D3。
[0022]电容C5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稳压管D4的阴极以及二极管D3的阳极与交流转直流芯片M1的VO+引脚连接,二极管D3的阴极与输出端正极VO+连接;电容C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直流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部分电路以及交流部分电路,所述直流部分电路与所述交流部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直流部分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流输入滤波电路、直流输入控制电路以及直流输出滤波电路;所述交流部分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交流转直流输出电路、滤波电路以及交流控制直流切换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直流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直流部分电路中,所述直流输入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1和C2;所述直流输入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R2、场效应管Q1、Q2以及稳压管D2;所述直流输出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3、C4以及二极管D1;电容C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以及电阻R1的一端与输入端正极VIN+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以及场效应管Q1的源极S极与输入端负极VIN

连接;场效应管Q1和Q2的漏极D极与稳压管D2的阳极连接,场效应管Q1和Q2的栅极G极与稳压管D2的阴极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稳压管D2的阴极连接;场效应管Q2的源极S极、电容C3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科严明孙腾飞王理想颜蕾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四维通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