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消除平面反射的探地雷达罩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9636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损探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实现消除平面反射的探地雷达罩壳,由雷达罩壳主体和尖劈型底板构成,所述雷达罩壳主体内部具有空腔,所述尖劈型底板设置在所述雷达罩壳主体的底部,所述尖劈型底板的底界面为形成多散射面的尖劈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消除了探地雷达罩壳与道床表面间的多次平面反射,提高了探地雷达检测有砟铁路脏污等微弱目标的敏感度和精度;结构简单合理,制造及使用方便,便于应用于既有探地雷达的检测作业中,适于推广。适于推广。适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现消除平面反射的探地雷达罩壳


[0001]本技术涉及无损探测
,尤其是一种可实现消除平面反射的探地雷达罩壳。

技术介绍

[0002]铁路车载探地雷达有砟轨道路基高速检测技术研究”是探地雷达通过发射电磁波检测铁路道床及路基中道砟粉末、泥土含量、含水分布等目标特性。由于道砟粉末、泥土含量等大多属于电磁散射微弱目标,常规探地雷达的发射波及反射波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有所干扰,从而影响检测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实现消除平面反射的探地雷达罩壳,通过将探地雷达罩壳的底部设置多散射面尖劈型结构,消除了探地雷达罩壳与道床表面间的多次平面反射,提升探地雷达对微弱目标的检测能力。
[0004]本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0005]一种可实现消除平面反射的探地雷达罩壳,其特征在于:由雷达罩壳主体和尖劈型底板构成,所述雷达罩壳主体内部具有空腔,所述尖劈型底板设置在所述雷达罩壳主体的底部,所述尖劈型底板的底界面为形成多散射面的尖劈结构。
[0006]所述尖劈结构的尖劈形状对称布置在所述尖劈型底板的底界面。
[0007]所述雷达罩壳主体和所述尖劈型底板固定连接构成整体。
[0008]所述雷达罩壳主体的外壁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加强筋。
[0009]所述尖劈结构设置在所述尖劈型底板的底界面的中部位置,其两侧位置的板体分别与所述雷达罩壳主体连接。
[0010]所述尖劈型底板为电磁高透射底板。
[0011]本技术的优点是:消除了探地雷达罩壳与道床表面间的多次平面反射,提高了探地雷达检测有砟铁路脏污等微弱目标的敏感度和精度;结构简单合理,制造及使用方便,便于应用于既有探地雷达的检测作业中,适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中探地雷达罩壳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中探地雷达罩壳尖劈型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的原理示意图。
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0018]如图1

5所示,图中标记1

9分别表示为:雷达罩壳主体1、尖劈型底板2、空腔3、加强筋4、尖劈结构5、常规雷达罩壳6、具有尖劈型底板的雷达罩壳7、电磁波8、道床9。
[0019]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可实现消除平面反射的探地雷达罩壳由雷达罩壳主体1和尖劈型底板2组合构成,其中尖劈型底板2设置在雷达罩壳主体1的底部位置。该雷达罩壳主体1内部具有空腔3,该空腔3用于安装探地雷达。尖劈型底板2的底界面设置有尖劈结构5,从而在该底界面上形成多散射面结构。
[0020]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图中左侧标识(a)表示为常规雷达罩壳6的工作状态,图中右侧标识(b)表示为本实施例中的具有尖劈型底板的雷达罩壳7的工作状态。
[0021]常规雷达罩壳6的底界面为平面结构,其与道床平面基本平行,这样探地雷达所发射的电磁波8将在雷达罩壳底界面与作为检测对象的道床9上表面形成的平行结构间形成多次反射,从而在雷达原有的真实回波上将叠加出额外的多次波,降低探测系统的信噪比,进而干扰微弱目标的准确检测。如图5所示,标识为A的回波为经道床9上表面第一次反射回波示意图,其真实反应了道床距离等信息;标识为B的回波即为雷达罩壳底界面与道床9上表面形成的平行结构间的多次反射,而该多次反射即影响了检测精度。
[0022]而本实施例中具有尖劈型底板的雷达罩壳7的尖劈型底板2采用多散射面尖劈型优化设计,改变了雷达罩壳底界面与道床上表面形成的平行结构,即应用具有尖劈型底板的雷达罩壳7时,标识为B的回波将通过雷达罩壳底面的尖劈结构5,将反射回波反射到与罩壳底面法线对称的角度,改变了回波再次重新垂直入射到道床9表面,从而在雷达图谱上叠加多次回波的情况,消除了雷达罩壳与道床表面间的多次平面反射,提高了探地雷达的检测能力,尤其是对微弱目标的检测能力。
[0023]如图2和图4所示,尖劈结构5的尖劈形状对称布置在尖劈型底板2底界面的中部位置,其两侧位置的板体分别与雷达罩壳主体1固定连接构成整体,以保证雷达罩壳在使用时的结构强度及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雷达罩壳主体1与尖劈型底板2之间的连接可采用焊接、螺接等各种方式进行。
[0024]如图3所示,在雷达罩壳主体1的外壁设置有纵横交错的加强筋4,以进一步提高雷达罩壳主体1的结构强度。
[0025]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尖劈型底板2采用非金属的电磁高透射材料制作,以保证电磁波8能够经其透射至检测对象。
[0026]虽然以上实施例已经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目的的构思和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限定范围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可以对本技术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故在此不一一赘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消除平面反射的探地雷达罩壳,其特征在于:由雷达罩壳主体和尖劈型底板构成,所述雷达罩壳主体内部具有空腔,所述尖劈型底板设置在所述雷达罩壳主体的底部,所述尖劈型底板的底界面为形成多散射面的尖劈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消除平面反射的探地雷达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尖劈结构的尖劈形状对称布置在所述尖劈型底板的底界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消除平面反射的探地雷达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罩壳主体和所述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行张建强史柏生沈正强吴元良吴勇锋朱继东徐志黄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