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电路灭弧线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9135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流电路灭弧线圈结构,包括电阻R、电容C和灭弧线圈L,其特征是:电容C是吸收电容,电阻R是线绕线圈,线绕线圈绕在电容C的表面,吸收电容C并联在灭弧线圈L和电阻R的两端,灭弧线圈L和电阻R串联连接,电容C两端电极与直流灭弧线路本体2上的直流灭弧电极1相接;当灭弧线圈L断开瞬间产生的能量,通过电容吸收,达到灭弧的条件,另外电容产生的热改变电阻线圈的长度,用增加线圈值降解电容表面的热量,从而对灭弧线圈L能量的减弱;这种直流电路灭弧线圈结构,能提供对开关类电器的保护,输入数据少、计算简单、设计结果更加准确。确。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流电路灭弧线圈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的保护技术,特别是关于一种直流电路灭弧线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直流灭弧线圈可有效抑制直流回路中,触头断开电路时,产生的高温将烧损触头及绝缘,使电流迅速衰减,降低对符合设备的冲击影响,对电器保护因冲击产生误动作都非常有效,其结构简单又可靠,保证电器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常用的保护装置,由于每个回路的初始U和I都不相同,最佳值是不可能得到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直流电路灭弧线圈结构,能提供灭弧线圈的结构。
[0004]本技术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直流电路灭弧线圈结构,它能提供一种输入数据少、计算简单的直流灭弧线圈参数计算方法。
[0005]本技术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直流电路灭弧线圈结构,它较之简单的定性分析法或者试验法,使计算过程更加快捷,设计结果更加准确。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设计一种直流电路灭弧线圈结构,包括电阻R、电容C和灭弧线圈L,其特征是:电容C是吸收电容,电阻R是线绕线圈,线绕线圈绕在电容C的表面,吸收电容C并联在灭弧线圈L和电阻R的两端,灭弧线圈L和电阻R串联连接,电容C两端电极与直流灭弧线路本体上的直流灭弧电极相接;当灭弧线圈L断开瞬间产生的能量,通过电容吸收达到灭弧的条件,另外电容产生的热改变电阻线圈的长度,用增加线圈值降解电容表面的热量,从而对灭弧线圈L能量的减弱。
[0007]所述的电阻R和电容C在电路中构成的时间常数一般情况下取1~10毫秒
[0008]所述的电阻R值在10Ω

300Ω之间。
[0009]所述的时间常数是2毫秒时,电阻R=220欧姆,电容C选0.01微法,电容C的电压值在400~630V。
[0010]所述的时间常数10毫秒时,在负载时,电阻R=10欧姆,功率为10W,电容C选1微法,电容耐压为630~1000V。
[0011]所述的时间常数5毫秒时,电阻R=50欧姆,功率为40W,电容C选0.47微法,电容耐压为630~1000V。
[0012]本技术的原理及优点是:电阻是线绕电阻,线绕电阻绕在电容器壳体上,线绕电阻和电容器采用串并联连接,连接在开关K的电流输出端;当开关K关闭产生的高频能量通过电容吸收时,电容温度增高,电容温度增高使电阻R值随电容温度增高而增加,减少通过电容的电流,防止电容过载烧毁。
[0013]本技术中通过将吸收电容C串并联在灭弧线圈上,通过对电阻电容的参数值的计算分析,实现灭弧线圈的计算方便,电容充电时,吸收线圈电弧能量;电容放电时,电阻
R消耗电容C的能量。
[0014]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电路原理图;
[0016]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灭弧线圈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灭弧原理图。
[0018]图中:1、直流灭弧电极;2、直流灭弧线路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直流电路灭弧线圈结构,包括电阻R、电容C和灭弧线圈L,其特征是:电容C是吸收电容,电阻R是线绕线圈,线绕线圈绕在电容C的表面,吸收电容C并联在灭弧线圈L和电阻R的两端,灭弧线圈L和电阻R串联连接,电容C两端电极与直流灭弧线路本体2上的直流灭弧电极1相接。
[0021]当灭弧线圈L断开瞬间产生的能量,通过电容吸收,达到灭弧的条件,另外电容产生的热改变电阻线圈的长度,用增加线圈值降解电容表面的热量,从而对灭弧线圈L能量的减弱;电阻R和电容C在电路中构成的时间常数一般情况下取1~10毫秒,电阻R值在10Ω

300Ω之间,时间常数为C毫秒时,电阻R=330欧姆,电容C选0.01微法,电容C的电压值在400~620V。
实施例2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直流电路灭弧线圈结构,包括电阻R、电容C和灭弧线圈L,其特征是:电容C是吸收电容,电阻R是线绕线圈,线绕线圈绕在电容C的表面,吸收电容C并联在灭弧线圈L和电阻R的两端,灭弧线圈L和电阻R串联连接,电容C两端电极与直流灭弧线路本体2上的直流灭弧电极1相接。
[0023]当灭弧线圈L断开瞬间产生的能量,通过电容吸收,达到灭弧的条件,另外电容产生的热改变电阻线圈的长度,用增加线圈值降解电容表面的热量,从而对灭弧线圈L能量的减弱;电阻R和电容C在电路中构成的时间常数一般情况下取1~10毫秒,电阻R值在10Ω

200Ω之间。
[0024]时间常数选10毫秒时,在负载时,电阻R=10欧姆,功率为10W,电容C选1微法,电容C的电压值为630~1000V。
[0025]如图3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直流电路灭弧线圈结构,对于电源电压、电阻R、电感L和开关K构成的电弧电压的基本直流电路,电源电压U0如公式1)所示,
[0026]U0=U
h
+iR+L
·
di/dt
ꢀꢀꢀꢀꢀ
式1)
[0027]当电流变化时,电弧电压相应改变量为:
[0028]∆
U
h
=(dU
h
)/di
·

i
ꢀꢀꢀꢀꢀꢀꢀꢀꢀꢀꢀꢀ
式2)
[0029]将式2)代入式1)中:
[0030]U0=U
h
+(

U
h
)/di
·

i+R(i+

i)+L
·
d(i+

i)/dt 式3)
[0031]式3)减去式1),得:
[0032]((dU
h
)/di+R)
·

i+L
·
d

i/dt=0
ꢀꢀꢀꢀ
式4)
[0033]将式4)进行积分运算,得:
[0034]∆
i=

i
0(

R)/L
·
(dUh/di+R)
ꢀꢀꢀꢀ
式5)
[0035]如果:
[0036](dU
h
)/di+R≥0
ꢀꢀꢀꢀꢀꢀꢀ
式6)
[0037]则式5)中的指数幂将为负数,电流变化量值将下降,直至返回原位,即电弧在原值上稳定存在而不会熄灭。
[0038]如果:
[0039](dU
h...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电路灭弧线圈结构,包括电阻R、电容C和灭弧线圈L,其特征是:电阻R是线绕线圈,线绕线圈绕在电容C的表面,吸收电容C并联在灭弧线圈L和电阻R的两端,灭弧线圈L和电阻R串联连接,电容C两端电极与直流灭弧线路本体(2)上的直流灭弧电极(1)相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电路灭弧线圈结构,其特征是:电阻R和电容C在电路中构成的时间常数取1~10毫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电路灭弧线圈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电阻R值在10Ω

300Ω之间。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俭安涛李学强杨小锋马晨武阳李超吕俊峰高梅袁龙海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