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盖板组件及应用其的动力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8955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应用其的动力电池,电池盖板组件包括盖板、铆接圈和极柱,盖板上设有通孔,铆接圈至少部分伸入通孔,且铆接圈包括贯穿盖板厚度方向的安装孔,极柱至少部分伸入安装孔,且极柱靠近电芯的一端与铆接圈远离电芯的一端铆接以形成铆接部,铆接部位于所述通孔中。铆接圈与极柱通过铆接的方式安装于盖板的两侧,连接强度高,不易脱落,铆接部设置在盖板的通孔内,使得铆接部隐藏于盖板厚度方向的空间内,有助于缩短极柱的高度,减少了极柱和铆接圈对盖板厚度方向的空间占用,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盖板组件及应用其的动力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电芯结构相关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应用其的动力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电池得到了大量应用,现有电池结构包括有电芯、极柱和转接片,电芯的极耳与极柱通过转接片进行转接,由于转接片的存在,使得制造电池的成本增加,电池重量高,内阻高,易发热,导电效率差,另外,转接片占用了电池内部空间,降低了电池的能量密度,而且,现有的极柱高度难以做薄,导致其占用空间较大,进一步降低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电池的极柱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厚度大,空间占用率高,电池的能量密度难以提高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应用其的动力电池。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其包括:盖板、铆接圈和极柱,所述盖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铆接圈至少部分伸入所述通孔,且所述铆接圈包括贯穿所述盖板厚度方向的安装孔,所述极柱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安装孔,且所述极柱靠近电芯的一端与所述铆接圈远离电芯的一端铆接以形成铆接部,所述铆接部位于所述通孔中。
[0006]在本方案中,铆接圈与极柱通过铆接的方式安装于盖板的两侧,连接强度高,不易脱落,铆接部设置在盖板的通孔内,使得铆接部隐藏于盖板厚度方向的空间内,有助于缩短极柱的高度,减少了极柱和铆接圈对盖板厚度方向的空间占用,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0007]较佳的,所述铆接圈远离所述电芯的一端具有环状阻挡部,所述环状阻挡部位于所述通孔内,所述极柱穿过所述环状阻挡部并进入所述安装孔,所述铆接部位于所述安装孔内并抵接所述环状阻挡部。
[0008]在本方案中,铆接部与环状阻挡部抵接,限制铆接圈和极柱相互远离,使得两者紧固于盖板上,且由于铆接部与环状阻挡部均位于盖板的通孔内,充分利用了盖板的厚度空间,减少了空间占用,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0009]较佳的,所述铆接部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远离所述电芯的一侧,所述安装孔形成开口朝向所述电芯的气体空间。
[0010]在本方案中,安装孔靠近电芯的一侧形成气体空间,气体空间的开口连通电芯,电芯自身产生的气体可存储于气体空间内,从而降低电芯膨胀自爆的风险。
[0011]较佳的,所述铆接圈靠近所述电芯的一端具有底板,所述底板远离所述电芯的一面与所述盖板抵接。
[0012]在本方案中,底板对铆接圈具有限位作用,底板限制铆接圈在盖板通孔内沿远离电芯的方向移动。
[0013]较佳的,所述底板靠近所述电芯的一面与极耳电连接。
[0014]在本方案中,底板直接与电芯的极耳电连接,未设置中间部件,减少了空间占用,有利于提高电池能量密度。
[0015]较佳的,所述电池盖板组件还包括密封圈,所述盖板靠近所述电芯的一面具有环绕所述通孔的密封槽,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密封槽内,并位于所述盖板和所述底板之间。
[0016]在本方案中,密封圈用于将底板和盖板密封,以降低电芯产生的气体通过底板与盖板的间隙向外泄漏的风险。
[0017]较佳的,所述电池盖板组件还包括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安装于所述通孔内远离所述电芯的一侧,并设于所述盖板和所述极柱之间。
[0018]在本方案中,极柱与盖板之间设置绝缘件,将极柱与盖板隔离,避免极柱漏电。
[0019]较佳的,所述通孔的深度为1.4mm~2.6mm,所述环状阻挡部的厚度为0.5mm~0.9mm,所述铆接部的厚度为0.7mm~1.3mm。
[0020]较佳的,所述极柱远离所述电芯的一端具有圆盘部,所述圆盘部的材质为铝,所述铆接部的材质为铜,所述铆接圈的材质为铜。
[0021]在本方案中,铆接部与铆接圈材质相同,均为铜,有利于铆接。
[0022]一种动力电池,其包括上述的电池盖板组件。
[0023]在本方案中,应用上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减少了极柱的高度,有利于提高动力电池内部空间的利用率,有利于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
[0024]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例。
[0025]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装置通过设置盖板、铆接圈和极柱,盖板上设有通孔,铆接圈至少部分伸入所述通孔,且铆接圈包括贯穿所述盖板厚度方向的安装孔,极柱至少部分伸入安装孔,且极柱靠近电芯的一端与所述铆接圈远离电芯的一端铆接以形成铆接部,所述铆接部位于所述通孔中,铆接圈与极柱通过铆接的方式安装于盖板的两侧,连接强度高,不易脱落,铆接部设置在盖板的通孔内,使得铆接部隐藏于盖板厚度方向的空间内,有助于缩短极柱的高度,减少了极柱和铆接圈对盖板厚度方向的空间占用,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中电池盖板组件一种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中极柱的剖视图。
[0028]图3为本技术中铆接圈的剖视图。
[0029]图4为本技术电池盖板组件组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盖板10
[0032]通孔11
[0033]大孔13
[0034]小孔14
[0035]铆接圈20
[0036]安装孔21
[0037]环状阻挡部22
[0038]气体空间23
[0039]底板24
[0040]密封槽25
[0041]铆接部31
[0042]圆盘部32
[0043]正极柱33
[0044]负极柱34
[0045]密封圈40
[0046]绝缘件50
[0047]塑胶板60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0049]图1

图4所展示为本技术一种电池盖板组件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其包括:盖板10、铆接圈20和极柱,盖板10上设有通孔11,铆接圈20至少部分伸入通孔11,且铆接圈20包括贯穿盖板10厚度方向的安装孔21,极柱至少部分伸入安装孔21,且极柱靠近电芯的一端与铆接圈20远离电芯的一端铆接以形成铆接部31,铆接部31位于通孔11中。具体的,盖板10开设有两个通孔11,极柱包括正极柱33和负极柱34,两个通孔11内分别安装正极柱33和负极柱34。
[0050]在本实例中,铆接圈20与极柱通过铆接的方式安装于盖板10的两侧,连接强度高,不易脱落,铆接部31设置在盖板10的通孔11内,使得铆接部31隐藏于盖板10厚度方向的空间内,有助于缩短极柱的高度,减少了极柱和铆接圈20对盖板10厚度方向的空间占用,有利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0051]如图3所示,铆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通孔;铆接圈,所述铆接圈至少部分伸入所述通孔,且所述铆接圈包括贯穿所述盖板厚度方向的安装孔;极柱,所述极柱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安装孔,且所述极柱靠近电芯的一端与所述铆接圈远离电芯的一端铆接以形成铆接部,所述铆接部位于所述通孔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圈远离所述电芯的一端具有环状阻挡部,所述环状阻挡部设置于所述通孔内,所述极柱穿过所述环状阻挡部,所述铆接部位于所述安装孔内并抵接所述环状阻挡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部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远离所述电芯的一侧,所述安装孔形成开口朝向所述电芯的气体空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圈靠近所述电芯的一端具有底板,所述底板远离所述电芯的一面与所述盖板抵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靠近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佩佩陆天奇张杰曹生荣钱佳
申请(专利权)人: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