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高效的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8578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节能高效的换热器,包括换热筒以及换热筒外侧安装的主动齿轮,所述换热筒一端的外侧转动安装有连接筒B,所述连接筒B的顶部连通有排水管,所述连接筒B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板,所述安装架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拨块,所述连接筒B远离换热筒的一侧安装有出液壳。通过设置的驱动电机启动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可以带动主动齿轮进行转动,主动齿轮转动后可以带动从动齿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换热筒在连接筒B和连接筒A的内部进行转动,从而使换热筒内部的换热水进行翻滚,使换热水的温度均匀,提升换热水的换热效果,提升传热系数和传热效果,减少能量浪费,并且减少传热死区,提升传热效果。升传热效果。升传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能高效的换热器


[0001]本技术属于换热器
,具体涉及节能高效的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具有传热系数高、换热高效,运行安全可靠,节能等特点,有很好的综合经济性能。
[0003]换热器虽然有结构简单、造价低、流通截面较宽、易于清洗的优势,但是存在很大不足:传热系数低,传热效果差,造成能量浪费,并且容易产生流动和传热死区,影响传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节能高效的换热器,解决了传热系数低,传热效果差,造成能量浪费,并且容易产生流动和传热死区,影响传热效果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节能高效的换热器,包括换热筒以及换热筒外侧安装的主动齿轮,所述换热筒一端的外侧转动安装有连接筒B,所述连接筒B的顶部连通有排水管,所述连接筒B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板,所述安装架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拨块,所述连接筒B远离换热筒的一侧安装有出液壳,所述出液壳远离连接筒B的一端连通有出液管,所述换热筒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从动齿轮,所述换热筒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拨块,所述换热筒远离连接筒B一端的外侧转动安装有连接筒A,所述连接筒A的顶部连通有注水管,所述连接筒A远离换热筒的一端安装有进液壳,所述进液壳远离连接筒A的一端连通有进液管,所述出液壳和进液壳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的相对侧插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导流板。
[0006]优选的,所述连接筒B和连接筒A的内侧均固定安装有密封轴承,所述换热筒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密封轴承的内侧。
[000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通过设置的密封轴承,可以将换热筒的两端转动密封安装在连接筒B和连接筒A的内部,从而方便换热筒在连接筒B和连接筒A的内部进行转动,从而使换热筒内部的换热水进行翻滚,使换热水的温度均匀,提升换热水的换热效果,另外密封轴承具有密封性,从而防止换热筒内部的换热水泄漏。
[0008]优选的,所述主动齿轮的外侧和从动齿轮的外侧相啮合。
[000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驱动电机启动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可以带动主动齿轮进行转动,主动齿轮转动后可以带动从动齿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换热筒在连接筒B和连接筒A的内部进行转动,从而使换热筒内部的换热水进行翻滚,使换热水的温度均匀,提升换热水的换热效果。
[0010]优选的,所述出液壳和进液壳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支撑座。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通过设置的支撑座方便对出液壳和进液壳进行支撑,从而对整个换热器进行支撑,保证换热器的正常运行。
[0012]优选的,所述拨块分别位于相邻两个导流板之间。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换热筒在连接筒B和连接筒A的内部进行转动后,可带动拨块进行转动,从而对换热筒内部的换热水进行拨动,从而使换热筒内部的换热水进行翻滚,使换热水的温度均匀,提升换热水的换热效果,拨块分别位于相邻两个导流板之间可以防止导流板对拨块造成阻挡。
[0014]优选的,所述进液壳远离进液管一端的外侧和连接筒A远离换热筒一端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组合安装板A,且组合安装板A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出液壳远离进液壳一端的外侧和连接筒B远离换热筒一端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组合安装板B,且组合安装板B通过螺栓相连接。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优点在于通过组合安装板A可以将进液壳和连接筒A进行组装,通过组合安装板B可以将出液壳和连接筒B进行组装。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通过设置的驱动电机启动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可以带动主动齿轮进行转动,主动齿轮转动后可以带动从动齿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换热筒在连接筒B和连接筒A的内部进行转动,从而使换热筒内部的换热水进行翻滚,使换热水的温度均匀,提升换热水的换热效果,提升传热系数和传热效果,减少能量浪费,并且减少传热死区,提升传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换热筒;2、出液壳;3、进液壳;4、出液管;5、进液管;6、排水管;7、主动齿轮;8、从动齿轮;9、注水管;10、支撑座;11、连接筒B;12、连接筒A;13、密封轴承;14、驱动电机;15、安装架板;16、隔板;17、拨块;18、导流板;19、导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案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案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案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案,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案。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案,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

图3所示,节能高效的换热器,包括换热筒1以及换热筒1外侧安装的主动齿轮7,换热筒1一端的外侧转动安装有连接筒B11,连接筒B11的顶部连通有排水管6,连接筒B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板15,安装架板1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4,驱动电机14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拨块17,连接筒B11远离换热筒1的一侧安装有出液壳2,出液壳2远离连接筒B11的一端连通有出液管4,换热筒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从动齿轮8,换热筒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拨块17,换热筒1远离连接筒B11一端的外侧转动安装有连接筒A12,连接筒A12的
顶部连通有注水管9,连接筒A12远离换热筒1的一端安装有进液壳3,进液壳3远离连接筒A12的一端连通有进液管5,出液壳2和进液壳3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隔板16,隔板16的相对侧插接有导流管19,导流管19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导流板18。
[0024]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5]驱动电机14启动后驱动电机14的输出端可以带动主动齿轮7进行转动,主动齿轮7转动后可以带动从动齿轮8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换热筒1在连接筒B11和连接筒A12的内部进行转动,从而使换热筒1内部的换热水进行翻滚,使换热水的温度均匀,提升换热水的换热效果,另外密封轴承13具有密封性,从而防止换热筒1内部的换热水泄漏,另外,换热筒1在连接筒B11和连接筒A12的内部进行转动后,可带动拨块17进行转动,从而对换热筒1内部的换热水进行拨动,从而使换热筒1内部的换热水进行翻滚,使换热水的温度均匀,提升换热水的换热效果,拨块17分别位于相邻两个导流板18之间可以防止导流板18对拨块17造成阻挡。
[0026]在另外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节能高效的换热器,包括换热筒(1)以及换热筒(1)外侧安装的主动齿轮(7),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筒(1)一端的外侧转动安装有连接筒B(11),所述连接筒B(11)的顶部连通有排水管(6),所述连接筒B(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板(15),所述安装架板(1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4),所述驱动电机(14)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拨块(17),所述连接筒B(11)远离换热筒(1)的一侧安装有出液壳(2),所述出液壳(2)远离连接筒B(11)的一端连通有出液管(4),所述换热筒(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从动齿轮(8),所述换热筒(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拨块(17),所述换热筒(1)远离连接筒B(11)一端的外侧转动安装有连接筒A(12),所述连接筒A(12)的顶部连通有注水管(9),所述连接筒A(12)远离换热筒(1)的一端安装有进液壳(3),所述进液壳(3)远离连接筒A(12)的一端连通有进液管(5),所述出液壳(2)和进液壳(3)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隔板(16),所述隔板(16)的相对侧插接有导流管(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正桥葛永峰张心安张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冰轮压力容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