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顶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7787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4
本申请涉及一种便携式顶升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并使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顶升机构驱动连接,以及所述第二丝杆与所述第二顶升机构驱动连接,进而使旋钮所述第一丝杆时,所述第一丝杆推抵所述第一顶升机构带动所述顶升杆的第一端升起,旋钮所述第二丝杆时,所述第二丝杆推抵所述第二顶升机构带动所述顶升杆的第一端升起至抬起柜体,这样使柜体脱离底盘的上表面,待顶起高度足够时,人工控制底盘离开,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分离,比起人工搬运和吊车搬运都更加轻松方便,无需多人协助,避免多人协作麻烦、安全风险大的问题,同时无需采用龙门架,避免耗费成本高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顶升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搬抬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顶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取放运输的货物所采用的结构多为在移动底盘的上部安装执行机构,执行机构如机械臂,滚筒等。如图1所示,这种机构的常见结构就是“底盘

上层柜体”式结构,上层为柜体10,下层为底盘20。
[0003]虽然这种结构能够实现物料的运输取放,但是,其在实际调试和使用中,存在着弊端,如其底盘20在现场出现故障需要检查或维修时,必须将上层柜体10拆除。而柜体10重量较大,拆除的方法通常是多人合作将其搬下来,或者用龙门吊吊起,这两种方法在客户工厂实施起来都非常困难,人工拆除需要多人协作,容易受伤;塔吊的方式需要大型龙门架,在大部分工厂内都无法实现。
[0004]因此,需要一种便携式顶升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拆卸底盘

上层柜体式结构时因采用人工导致的多人协作麻烦、安全风险大,以及采用龙门架导致的耗费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拆卸底盘

上层柜体式结构时因采用人工导致的多人协作麻烦、安全风险大,以及采用龙门架导致的耗费成本高问题的便携式顶升装置。
[0006]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便携式顶升装置,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还包括:
[0008]第一顶升机构,所述第一顶升机构的底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底座上;
[0009]第二顶升机构,所述第二顶升机构的底端安装于所述第二底座上;
[0010]顶升杆,所述顶升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顶升机构的顶端连接,所述顶升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顶升机构的顶端连接,所述顶升杆的上端面用于抵顶柜体;
[0011]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顶升机构驱动连接,以使旋钮所述第一丝杆时,所述第一丝杆推抵所述第一顶升机构带动所述顶升杆的第一端升起;
[0012]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与所述第二顶升机构驱动连接,以使旋钮所述第二丝杆时,所述第二丝杆推抵所述第二顶升机构带动所述顶升杆的第一端升起至抬起柜体。
[0013]具体而言,所述第一顶升机构包括第一底部连接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一顶部连接件;所述第一底部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底部连接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活动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支撑杆的第一端均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支撑杆的第一端均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顶部连接件还均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
第二端和所述第四支撑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顶部连接件还与所述顶升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驱动连接,以使旋转所述第一丝杆时,所述第一丝杆牵引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聚拢,以带动所述第一顶部连接件向上顶升所述顶升杆。
[0014]具体而言,所述第二顶升机构包括第二底部连接件、第五支撑杆、第六支撑杆、第七支撑杆、第八支撑杆、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和第二顶部连接件;所述第二底部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五支撑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支撑杆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底部连接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七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支撑杆的第二端活动连接,所述第八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支撑杆的第二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与第五支撑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七支撑杆的第一端均活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与第六支撑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八支撑杆的第一端均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顶部连接件还均与所述第七支撑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八支撑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顶部连接件还与所述顶升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丝杆与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驱动连接,以使旋转所述第二丝杆时,所述第二丝杆牵引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聚拢,以带动所述第二顶部连接件向上顶升所述顶升杆。
[0015]具体而言,所述第一丝杆的端部设有第一旋钮件,旋钮所述第一旋钮件,以使所述第一丝杆牵引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聚拢,以带动所述第一顶部连接件向上顶升所述顶升杆。
[0016]具体而言,所述第二丝杆的端部设有第二旋钮件,旋钮所述第二旋钮件,以使所述第二丝杆牵引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四连接件聚拢,以带动所述第二顶部连接件向上顶升所述顶升杆。
[0017]具体而言,所述顶升杆包括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所述第一顶杆和所述第二顶杆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顶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顶部连接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顶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顶部连接件活动连接。
[0018]具体而言,所述第一顶杆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顶杆上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孔,一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以使所述第一顶杆和所述第二顶杆可拆卸连接。
[0019]具体而言,所述第一顶杆包括两固定板,两所述固定板上均设有所述第一连接孔;两所述固定板之间设有固定卡位,所述第二顶杆伸入所述固定卡位后与所述第二顶杆可拆卸连接。
[0020]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底座包括第一座体和多个第一地脚,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一底部连接件连接;各所述第一地脚均安装于所述第一座体上。
[0021]具体而言,所述第二底座包括第二座体和多个第二地脚,所述第二底座与所述第二底部连接件连接;各所述第二地脚均安装于所述第二座体上。
[0022]本技术实现技术效果如下:
[0023]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并使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顶升机构驱动连接,以及所述第二丝杆与所述第二顶升机构驱动连接,进而使旋钮所述第一丝杆时,所述第一丝杆推抵所述第一顶升机构带动所述顶升杆的第一端升起,旋钮所述第二丝杆时,所述第二丝杆推抵所述第二顶升机构带动所述顶升杆的第一端升起至抬起柜体,这
样使柜体脱离底盘的上表面,待顶起高度足够时,人工控制底盘离开,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分离,比起人工搬运和吊车搬运都更加轻松方便,无需多人协助,避免多人协作麻烦、安全风险大的问题,同时无需采用龙门架,避免耗费成本高问题。
附图说明
[0024]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5]图1为现有技术中底盘

上层柜体式结构的示意图;
[0026]图2为便携式顶升装置顶升底盘

上层柜体式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7]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便携式顶升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便携式顶升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便携式顶升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顶升装置,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顶升机构,所述第一顶升机构的底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底座上;第二顶升机构,所述第二顶升机构的底端安装于所述第二底座上;顶升杆,所述顶升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顶升机构的顶端连接,所述顶升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顶升机构的顶端连接,所述顶升杆的上端面用于抵顶柜体;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顶升机构驱动连接,以使旋钮所述第一丝杆时,所述第一丝杆推抵所述第一顶升机构带动所述顶升杆的第一端升起;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与所述第二顶升机构驱动连接,以使旋钮所述第二丝杆时,所述第二丝杆推抵所述第二顶升机构带动所述顶升杆的第一端升起至抬起柜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升机构包括第一底部连接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一顶部连接件;所述第一底部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底部连接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活动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支撑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支撑杆的第一端均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二支撑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支撑杆的第一端均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顶部连接件还均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支撑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顶部连接件还与所述顶升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驱动连接,以使旋转所述第一丝杆时,所述第一丝杆牵引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聚拢,以带动所述第一顶部连接件向上顶升所述顶升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升机构包括第二底部连接件、第五支撑杆、第六支撑杆、第七支撑杆、第八支撑杆、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和第二顶部连接件;所述第二底部连接件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五支撑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支撑杆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底部连接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七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支撑杆的第二端活动连接,所述第八支撑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六支撑杆的第二端活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兆明周易乐胡青潘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仙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