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座椅的可调节头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7738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动车组座椅的可调节头枕,包括座椅靠背,座椅靠背上端的正面设置有头枕,所述头枕面向座椅靠背的一侧中部螺栓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座椅靠背上端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T形导向杆,两个所述T形导向杆的外侧对称活动连接有导向壳体,所述座椅靠背正面上端的中部设置有顶块,所述顶块的正下方设置有底块,所述底块和顶块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该动车组座椅的可调节头枕,通过设置的顶块、底块、第一丝杆、旋钮、升降块、安装板的相互配合方便调节头枕的高度,进而可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增加了适应性,T形导向杆和导向壳体的设置便于对头枕进行导向,增加了头枕的稳定性。定性。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车组座椅的可调节头枕


[0001]本技术涉及动车组座椅领域,特别涉及动车组座椅的可调节头枕。

技术介绍

[0002]动车座椅是指动车上供人坐下休息的椅具,具有倾斜度调节以及间距调节的功能,其表面包裹有布料材质,使得相关人员能够在座椅上坐卧时更加舒适,动车座椅是动车上进行休息使用的一种必备用具。
[0003]动车座椅的正面上端一般还会设置头枕,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头枕一般都是与靠背一体设置,不方便更具需求进行高度的调节,因此不能满足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并且头枕对头部的包裹程度也无法调节,头部容易活动偏移,无法满足不同的需求,实用性较差。
[0004]因此,提出动车组座椅的可调节头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动车组座椅的可调节头枕,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动车组座椅的可调节头枕,包括座椅靠背,座椅靠背上端的正面设置有头枕,所述头枕面向座椅靠背的一侧中部螺栓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座椅靠背上端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T形导向杆,两个所述T形导向杆的外侧对称活动连接有导向壳体,所述座椅靠背正面上端的中部设置有顶块,所述顶块的正下方设置有底块,所述底块和顶块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的顶部设置有旋钮,所述第一丝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升降块。
[0008]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左右两端对称螺栓安装有合页,两个所述合页的相远离一端对称螺栓安装有包裹调节板,所述座椅靠背正面上端两侧边缘处对称嵌设有圆筒,所述圆筒的内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丝套,所述丝套的内侧螺纹连接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的前端设置有弧形头。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丝杆的前端外侧设置有防滑纹。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丝杆与包裹调节板对应且通过弧形头抵触配合,所述包裹调节板与头枕的背部边缘通过螺栓固定。
[0011]优选的,所述圆筒的后端位于座椅靠背的上端内部,所述第二丝杆后端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圆筒内腔后端的两侧对称开设有限位槽。
[0012]优选的,所述限位块远离第二丝杆的一端活动连接于限位槽的内侧。
[0013]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向壳体的前侧螺栓安装,所述安装板的中部与升降块螺栓安装。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丝杆的上端延伸至顶块的上方。
有益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动车组座椅的可调节头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该动车组座椅的可调节头枕,通过设置的顶块、底块、第一丝杆、旋钮、升降块、安装板的相互配合方便调节头枕的高度,进而可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增加了适应性,T形导向杆和导向壳体的设置便于对头枕进行导向,增加了头枕的稳定性。
[0017]该动车组座椅的可调节头枕,通过设置的合页、包裹调节板、圆筒、轴承,丝套、第二丝杆、弧形头的相互配合可以方便改变头枕两端的弯曲程度,进而实现对头部包裹程度的调节,防止使用者睡觉休息时头部发生偏移歪斜,避免了使用者倾倒,增加了适应性,防滑纹的设置可以方便对丝套进行旋转,限位槽和限位块的设置便于对第二丝杆进行限位,防止转动丝套时带动第二丝杆跟随转动。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头枕、安装板、座椅靠背拆分开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圆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座椅靠背;2、头枕;3、安装板;4、包裹调节板;5、合页;6、T形导向杆;7、导向壳体;8、底块;9、顶块;10、旋钮;11、第一丝杆;12、升降块;13、圆筒;14、丝套;15、第二丝杆;16、防滑纹;17、弧形头;18、限位槽;19、限位块;20、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4]如图1

4所示,动车组座椅的可调节头枕,包括座椅靠背1,座椅靠背1上端的正面设置有头枕2,头枕2面向座椅靠背1的一侧中部螺栓安装有安装板3,座椅靠背1上端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T形导向杆6,两个T形导向杆6的外侧对称活动连接有导向壳体7,座椅靠背1正面上端的中部设置有顶块9,顶块9的正下方设置有底块8,底块8和顶块9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11,第一丝杆11的上端延伸至顶块9的上方,第一丝杆11的顶部设置有旋钮10,第一丝杆11的外侧螺纹连接有升降块12,安装板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向壳体7的前侧螺栓安装,安装板3的中部与升降块12螺栓安装,通过设置的顶块9、底块8、第一丝杆11、旋钮10、升降块12、安装板3的相互配合方便调节头枕2的高度,进而可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增加了适应性,T形导向杆6和导向壳体7的设置便于对头枕2进行导向,增加了头枕2的稳定性。
[0025]进一步的,安装板3的左右两端对称螺栓安装有合页5,两个合页5的相远离一端对称螺栓安装有包裹调节板4,包裹调节板4与头枕2的背部边缘通过螺栓固定,座椅靠背1正面上端两侧边缘处对称嵌设有圆筒13,圆筒13的后端位于座椅靠背1的上端内部,圆筒13的内侧通过轴承20转动连接有丝套14,丝套14的内侧螺纹连接有第二丝杆15,第二丝杆15的前端设置有弧形头17,第二丝杆15与包裹调节板4对应且通过弧形头17抵触配合,通过设置
的合页5、包裹调节板4、圆筒13、轴承20,丝套14、第二丝杆15、弧形头17的相互配合可以方便改变头枕2两端的弯曲程度,进而实现对头部包裹程度的调节,防止使用者睡觉休息时头部发生偏移歪斜,避免了使用者倾倒,增加了适应性。
[0026]进一步的,第二丝杆15的前端外侧设置有防滑纹16,防滑纹16的设置可以方便对丝套14进行旋转。
[0027]进一步的,第二丝杆15后端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9,圆筒13内腔后端的两侧对称开设有限位槽18,限位块19远离第二丝杆15的一端活动连接于限位槽18的内侧,限位槽18和限位块19的设置便于对第二丝杆15进行限位,防止转动丝套14时带动第二丝杆15跟随转动。
[002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动车组座椅的可调节头枕,使用时在顶块9、底块8、第一丝杆11、旋钮10、升降块12、安装板3的相互配合方便调节头枕2的高度,具体的,从顶部旋转旋钮10带动第一丝杆11转动,第一丝杆11通过升降块12带动安装板3上下位移,安装板3带动头枕2上下位移,进而可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增加了适应性,T形导向杆6和导向壳体7的设置便于对头枕2进行导向,增加了头枕2的稳定性,在合页5、包裹调节板4、圆筒13、轴承20,丝套14、第二丝杆15、弧形头17的相互配合可以方便改变头枕2两端的弯曲程度,具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动车组座椅的可调节头枕,包括座椅靠背(1),座椅靠背(1)上端的正面设置有头枕(2),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2)面向座椅靠背(1)的一侧中部螺栓安装有安装板(3),所述座椅靠背(1)上端的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T形导向杆(6),两个所述T形导向杆(6)的外侧对称活动连接有导向壳体(7),所述座椅靠背(1)正面上端的中部设置有顶块(9),所述顶块(9)的正下方设置有底块(8),所述底块(8)和顶块(9)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丝杆(11),所述第一丝杆(11)的顶部设置有旋钮(10),所述第一丝杆(11)的外侧螺纹连接有升降块(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车组座椅的可调节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3)的左右两端对称螺栓安装有合页(5),两个所述合页(5)的相远离一端对称螺栓安装有包裹调节板(4),所述座椅靠背(1)正面上端两侧边缘处对称嵌设有圆筒(13),所述圆筒(13)的内侧通过轴承(20)转动连接有丝套(14),所述丝套(14)的内侧螺纹连接有第二丝杆(15),所述第二丝杆(15)的前端设置有弧形头(17)。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怀林王瑞晨高爽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扬明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