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流式的生态护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7505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潜流式的生态护坡,包括铺设于河岸上的硬质基底,硬质基底的引水基底与硬质基底的斜坡基底的坡顶相连,引水基底的高度低于河岸顶面高度,在引水基底上靠近斜坡基底的坡顶处设置有石笼挡墙,石笼挡墙与河岸之间留有排水沟;石笼挡墙外壁连接多组底部固定在斜坡基底上的土工格室,土工格室与石笼挡墙围成净化区,多组土工格室沿河岸排布,净化区的坡底设置溢水口,净化区内除溢水口以外的部分,沿斜坡基底的垂直方向,从下到上依次设有净化区砾石层、种植土层和植被层,所述净化区砾石层和种植土层内设置有三维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恢复河流边坡消落带的植被,增强雨水的净化能力,提高其景观效果,并且施工简单、造价低。造价低。造价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潜流式的生态护坡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治理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潜流式的生态护坡。

技术介绍

[0002]河流驳岸作为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纽带,城市河道滨水驳岸是维系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绿色基础设施,由于城市发展的过度开发,维持河岸的稳定和减少水土流失,很多城市河道滨水驳岸均采取了硬化加固处理,导致驳岸的生态功能严重减弱,对雨水的净化能力丧失,并且生态景观效果不佳。随着对生态恢复的重视,城市河道滨水硬化驳岸如何改造,恢复其生态功能,将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难点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潜流式的生态护坡,在不破坏现有基础结构的情况下,以解决传统的城市河道滨水硬化驳岸生态修复的难题,同时可加强驳岸对雨水的净化能力,并且工序简单费用较少。
[0004]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潜流式的生态护坡,包括铺设于河岸上的硬质基底,硬质基底的引水基底与硬质基底的斜坡基底的坡顶相连,引水基底的高度低于河岸顶面高度,在引水基底上靠近斜坡基底的坡顶处设置有石笼挡墙,石笼挡墙与河岸之间留有排水沟;石笼挡墙外壁连接多组底部固定在斜坡基底上的土工格室,土工格室与石笼挡墙围成净化区,多组土工格室沿河岸排布,净化区的坡底处设置有溢水口,净化区内除溢水口以外的部分沿斜坡基底的垂直方向,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净化区砾石层、种植土层和植被层,所述净化区砾石层和种植土层内设置有三维网。
[0006]如上所述溢水口包括三维网和由三维网包裹的溢水口砾石层。
[0007]如上所述净化区砾石层填充在三维网下部,种植土层的下部填充在三维网上部并且种植土层的上部将三维网覆盖。
[0008]如上所述三维网底部用多组锚固钉固定在斜坡基底上。
[0009]如上所述土工格室为由格框围成的结构,格框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固定在斜坡基底上。
[0010]如上所述净化区砾石层与石笼挡墙底部相连。
[0011]如上所述三维网为多层网袋状的立体孔网结构。
[0012]如上所述石笼挡墙内填充有砾石,石笼挡墙内砾石的直径小于净化区砾石层中砾石直径,净化区砾石层中砾石直径小于溢水口砾石层的砾石直径。
[0013]如上所述石笼挡墙的高度和溢水口砾石层的厚度均大于净化区砾石层的厚度。
[0014]如上所述土工格室格框顶面高出斜坡基底坡面的高度大于净化区砾石层的厚度。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利用三维网、草本植物发达根系相互交错连接,将净化区砾石层、植被土层和三维网形成一个板块结构,并通过锚固钉结构将其整体固定在土工格室内,下层的砾石间的空隙与植被根系相结合,提供微生物生存的空间,雨水通过排水沟经过石笼挡墙流入砾石层,经过植被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净化后从坡底溢出排入河中。本技术在不破坏现有护坡硬质基底结构及强度的情况下,恢复硬质边坡的植被,重构其生态景观,同时可对雨水进行净化;并且操作简单,造价较低。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纵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平面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

硬质基底,2

排水沟,3

石笼挡墙,4

土工格室,5

三维网,6

锚固钉,7

净化区砾石层,8

种植土层,9

植被层,10

溢水口,11

溢水口砾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实施例1
[0023]一种潜流式的生态护坡,包括河岸上铺设的硬质基底1,硬质基底1包括斜坡基底以及与斜坡基底坡顶相连的引水基底,引水基底的高度低于河岸顶面高度,在引水基底上靠近斜坡基底坡顶处设置有石笼挡墙3,石笼挡墙3与河岸之间留有过水通道作为排水沟2;石笼挡墙3外壁连接多组底部固定在斜坡基底上的土工格室4,如图2所示。在斜坡基底上,每一组土工格室4与石笼挡墙3围成“口”字形净化区,多组土工格室4沿河岸排布。所述净化区的坡底处设置有溢水口10,溢水口10包括三维网5和由三维网5包裹的溢水口砾石层11。在净化区内除溢水口10的以外的部分沿斜坡基底的垂直方向,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净化区砾石层7、种植土层8和植被层9;所述净化区砾石层7和种植土层8内设置有三维网5,从而使净化区砾石层7和种植土层8固定。净化区砾石层7填充在三维网5下部,种植土层8的下部填充在三维网5上部并且种植土层8的上部将三维网5覆盖;所述三维网5底部用多组锚固钉6固定在斜坡基底上。
[0024]石笼挡墙3底部与排水沟2底部齐平,在本实施例中,石笼挡墙3高度为25cm,内部用小粒径的砾石填充,小粒径的砾石直径为2~10mm。
[0025]土工格室4由格框围成一个方形结构,格框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固定在硬质基底1的斜坡基底上,净化区砾石层7与石笼挡墙3底部相连,石笼挡墙3的高度和土工格室4格框顶面高出斜坡基底坡面的高度均大于净化区砾石层7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格框的顶面高出硬质基底1的斜坡基底坡面20~25cm。净化区砾石层7厚度为15~20cm,净化区砾石层7采用的砾石为天然砾石,直径20~30mm。
[0026]种植土层8位于净化区砾石层7上部。在本实施例中,种植土层8厚度为5~10cm。
[0027]植被层9为根系发达且耐水性好的草本植物,同时兼顾观赏价值,如高羊茅、黑麦
草、狗牙根等。
[0028]溢水口10位于净化区坡底处,从底层到上层均为溢水口砾石层11,溢水口砾石层11包裹于三维网5内,溢水口砾石层11的厚度大于净化区砾石层7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溢水口砾石层11厚度为20~25cm,溢水口砾石层11采用的砾石为天然砾石,直径30~45mm。
[0029]三维网5底部用多组锚固钉6固定在硬质基底1的斜坡基底上,三维网5为聚乙烯材质,采用多层网袋状的立体孔网结构,网孔尺寸为5cm
×
5cm
×
5cm。
[0030]降雨时雨水依次经由排水沟2和石笼挡墙3中砾石空隙流入净化区,当降水量小时雨水顺坡度从上之下从净化区砾石层7流过,可通过净化区砾石层7附着的微生物和植被根系净化,然后由底部溢水口10溢出;当雨水降水量大时,雨水部分从底部净化区砾石层7通过,部分从上部植被层9通过,两种路径都可以有过滤截污的作用。
[0031]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潜流式的生态护坡,包括铺设于河岸上的硬质基底(1),其特征在于,硬质基底(1)的引水基底与硬质基底(1)的斜坡基底的坡顶相连,引水基底的高度低于河岸顶面高度,在引水基底上靠近斜坡基底的坡顶处设置有石笼挡墙(3),石笼挡墙(3)与河岸之间留有排水沟(2);石笼挡墙(3)外壁连接多组底部固定在斜坡基底上的土工格室(4),土工格室(4)与石笼挡墙(3)围成净化区,多组土工格室(4)沿河岸排布,净化区的坡底处设置有溢水口(10),净化区内除溢水口(10)以外的部分沿斜坡基底的垂直方向,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净化区砾石层(7)、种植土层(8)和植被层(9),所述净化区砾石层(7)和种植土层(8)内设置有三维网(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潜流式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水口(10)包括三维网(5)和由三维网(5)包裹的溢水口砾石层(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潜流式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区砾石层(7)填充在三维网(5)下部,种植土层(8)的下部填充在三维网(5)上部并且种植土层(8)的上部将三维网(5)覆盖。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剑叶晶向江彭香玉周林史明肖磊许瑶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中科水生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