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防撞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7381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防撞梁,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通过两个第一缓冲装置和第二缓冲装置连接有防撞板,所述壳体的底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分别通过固定装置连接有安装垫片,两个所述安装垫片上均开设有多个呈贯穿设置的安装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简单快捷,便于工作人员安装防撞梁的同时又可以提高防撞梁的使用寿命,保护驾驶员的安全。保护驾驶员的安全。保护驾驶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防撞梁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防撞梁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防撞梁。

技术介绍

[0002]防撞梁是用来减轻车辆受到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的一种装置,由主梁、吸能盒,连接汽车的安装板组成,主梁、吸能盒都可以在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时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尽可能减小撞击力对车身纵梁的损害,通过这样就发挥了它对车辆的保护作用。
[0003]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0760715.0公开了一种减震效果好的汽车防撞梁,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壳体的内腔设置有活动壳,所述壳体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三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表面套设有弹簧,所述固定杆的顶部贯穿至活动壳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限位板。
[0004]但上述方案中,安装板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在壳体上,安装过程中就需要将工作人员将整个壳体全程托着,非常的不方便,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防撞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防撞梁,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防撞梁,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通过两个第一缓冲装置和第二缓冲装置连接有防撞板,所述壳体的底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分别通过固定装置连接有安装垫片,两个所述安装垫片上均开设有多个呈贯穿设置的安装孔。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每个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包括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开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凹槽呈凸形设置,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并固定连接在所述防撞板的侧壁上。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二缓冲装置包括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开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圆杆,所述第一圆杆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所述第一圆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滑块的之间侧壁上,两个所述滑块上均开设有铰接槽,两个所述铰接槽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圆杆,两个所述第二圆杆上均转动连接有铰接杆,两个所述铰接杆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另一个第二圆杆,两个另一个所述第二圆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每个所述固定块均固定连接在所述防撞板的侧壁上。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
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分别开设在所述连接筒和所述连接块上,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分别贯穿所述连接筒的侧壁和所述连接块的侧壁,所述连接筒上设有螺杆,所述螺杆贯穿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和所述第二通孔的侧壁,所述螺杆上螺纹连接有两个螺母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壳体上侧壁的两侧呈环形设置。
[00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多个所述安装孔的数量最少为4个。
[00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壳体和所述防撞板均采用铝合金材质。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通过螺栓、两个螺母可将连接块和连接筒固定在一起,这样壳体和安装垫片可分开安装,通过第一弹簧。滑块、铰接杆、固定块、第二弹簧限位块和连接杆可减少车子碰撞产生的力,此装置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简单快捷,便于工作人员安装防撞梁的同时又可以提高防撞梁的使用寿命,保护驾驶员的安全。
[0016]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防撞梁的立体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防撞梁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1]1、壳体;2、第一凹槽;3、第一弹簧;4、第一圆杆;5、防撞板;6、第二弹簧;7、限位板;8、连接杆;9、第二凹槽;10、铰接杆;11、铰接槽;12、滑块;13、固定块;14、第二圆杆;15、连接块;16、螺母;17、螺杆;18、安装孔;19、安装垫片;20、连接筒;21、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23]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
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5]请参阅图1

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防撞梁,包括壳体1,壳体1通过两个第一缓冲装置和第二缓冲装置连接有防撞板5,壳体1的底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块15,两个连接块15分别通过固定装置连接有安装垫片19,两个安装垫片19上均开设有多个呈贯穿设置的安装孔18。
[0026]请参阅图2,每个第一缓冲装置包括第二凹槽9,第二凹槽9开设在壳体1上,第二凹槽9呈凸形设置,第二凹槽9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6,第二弹簧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7,限位板7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连接杆8的一端贯穿第二凹槽9的侧壁并固定连接在防撞板5的侧壁上,被撞的时候,吸收碰撞产生的力,进行消耗,从而对行人和车辆进行保护。
[0027]请参阅图2,第二缓冲装置包括第一凹槽2,第一凹槽2开设在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防撞梁,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通过两个第一缓冲装置和第二缓冲装置连接有防撞板(5),所述壳体(1)的底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块(15),两个所述连接块(15)分别通过固定装置连接有安装垫片(19),两个所述安装垫片(19)上均开设有多个呈贯穿设置的安装孔(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缓冲装置包括第二凹槽(9),所述第二凹槽(9)开设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第二凹槽(9)呈凸形设置,所述第二凹槽(9)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6),所述第二弹簧(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7),所述限位板(7)的上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凹槽(9)的侧壁并固定连接在所述防撞板(5)的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装置包括第一凹槽(2),所述第一凹槽(2)开设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第一凹槽(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圆杆(4),所述第一圆杆(4)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12),所述第一圆杆(4)上套设有第一弹簧(3),所述第一弹簧(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滑块(12)的之间侧壁上,两个所述滑块(12)上均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