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颈式双开充电门结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6718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40
本公开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鹅颈式双开充电门结构及汽车。具体实现方案为:第一齿轮组通过第一鹅颈连接件连接第一外饰板,第二齿轮组通过第二鹅颈连接件连接第二外饰板;当电机的驱动轴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时,通过第一齿轮组驱动第一充电口前方的第一外饰板打开,并且第二外饰板关闭;当电机的驱动轴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时,通过第二齿轮组驱动第二充电口前方的第二外饰板打开,并且第一外饰板关闭。仅使用一个电机即可控制两个外饰板打开、关闭,降低制造成本,并且不会让未使用的充电口外露,提升整体外观的美观度,提升安全性能;此外,采用鹅颈连接件连接齿轮组和外饰板,可以进一步节省充电门结构的占用空间。以进一步节省充电门结构的占用空间。以进一步节省充电门结构的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鹅颈式双开充电门结构及汽车


[0001]本公开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鹅颈式双开充电门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通常包括快充充电口和慢充充电口,其中,快充充电口为大功率直流充电,是直流充电桩的充电接口;慢充充电口指交流充电,是交流充电桩充电接口。
[0003]现有汽车对快充充电口和慢充充电口的布置方式主要包括两种:第一种是将快充充电口和慢充充电口分别布置在车身的两侧,快充与慢充的外饰板可向任意方向分别打开,该结构对空间的占用较大,成本较高;第二种是快慢充电口一体式结构,布置在车身的任意一侧,充电口的外饰板打开时,两个充电口会同时露出,影响其外观,且充电时仅有一个充电口是在使用中另一个充电口易进灰尘或雨水,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鹅颈式双开充电门结构及汽车。
[0005]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鹅颈式双开充电门结构,包括第一充电口和第二充电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还包括:
[0006]第一外饰板,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充电口前方;
[0007]第二外饰板,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二充电口前方;
[0008]第一齿轮组,连接电机的驱动轴的第一端,并且所述第一齿轮组通过第一鹅颈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外饰板;
[0009]第二齿轮组,连接电机的驱动轴的第二端,并且所述第二齿轮组通过第二鹅颈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外饰板;
[0010]当所述电机的驱动轴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一齿轮组驱动所述第一鹅颈连接件,所述第一鹅颈连接件带动所述第一外饰板打开,同时所述第二外饰板保持关闭;
[0011]当所述电机的驱动轴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二齿轮组驱动所述第二鹅颈连接件,所述第二鹅颈连接件带动所述第二外饰板打开,同时所述第一外饰板保持关闭。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充电口和所述第二充电口并列设置于车身同一侧。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一齿轮组包括:
[0014]第一主动齿轮,套设在所述电机的驱动轴的第一端,由所述电机的驱动轴驱动,并且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为半齿齿轮;
[0015]第一从动齿轮,通过第一传动杆连接所述第一鹅颈连接件,并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啮合。
[0016]可选的,所述第二齿轮组包括:
[0017]第二主动齿轮,套设在所述电机的驱动轴的第二端,由所述电机的驱动轴驱动,并
且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为半齿齿轮;
[0018]第二从动齿轮,通过第二传动杆连接所述第二鹅颈连接件。
[0019]可选的,所述第二齿轮组还包括:
[0020]变向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之间,并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啮合,用于改变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的转动方向,使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保持相同的转动方向。
[0021]可选的,所述结构还包括:
[0022]第一锁止驱动块,套设在所述电机的驱动轴的第一端,由所述电机驱动;
[0023]第一锁止机构,通过第一锁止驱动杆连接所述第一锁止驱动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外饰板关闭时对其进行限位,所述电机通过所述第一锁止驱动块驱动所述第一锁止机构解锁或锁止;
[0024]第二锁止驱动块,套设在所述电机的驱动轴的第二端,由所述电机驱动;
[0025]第二锁止机构,通过第二锁止驱动杆连接所述第二锁止驱动块,用于在所述第二外饰板关闭时对其进行限位,所述电机通过所述第二锁止驱动块驱动所述第二锁止机构解锁或锁止。
[0026]可选的,所述结构还包括:
[0027]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一体连接,所述第一充电口和所述第二充电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
[0028]可选的,所述第一外饰板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端的尺寸适配,所述第二外饰板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端的尺寸适配;
[0029]当所述第一外饰板关闭时,所述第一外饰板转动至所述第一凹槽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一凹槽形成第一封闭空间;当所述第二外饰板关闭时,所述第二外饰板转动至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凹槽形成第二封闭空间。
[0030]可选的,所述第一主动齿轮驱动所述第一外饰板打开时的转动角度等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驱动所述第一外饰板关闭时的转动角度;
[0031]所述第二主动齿轮驱动所述第二外饰板打开时的转动角度等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驱动所述第二外饰板关闭时的转动角度。
[0032]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鹅颈式双开充电门结构。
[0033]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鹅颈式双开充电门结构及汽车,仅使用一个电机即可控制第一外饰板和第二外饰板打开、关闭,降低鹅颈式双开充电门结构的制造成本,并且两个外饰板不会同时打开,在使用其中一个充电口时,另一个外饰板保持关闭状态,不会让未使用的充电口外露,提升整体外观的美观度,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该充电口进灰尘或雨水造成的安全隐患;此外,采用鹅颈连接件连接齿轮组和外饰板,可以进一步节省充电门结构的占用空间。
[0034]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0035]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定。其中:
[0036]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鹅颈式双开充电门结构的第一外饰板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鹅颈式双开充电门结构的第二外饰板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与电机的装配结构图;
[0039]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齿轮组的驱动原理图;
[0040]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二齿轮组的驱动原理图。
[0041]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0042]鹅颈式双开充电门结构100;第一外饰板101;第二外饰板102;电机103;第一齿轮组104;第一主动齿轮1041;第一从动齿轮1042;第二齿轮组105;第二主动齿轮1051;第二从动齿轮1052;变向齿轮1053;第一凹槽106;第二凹槽107;第一传动杆108;第二传动杆109;第一锁止驱动块110;第一锁止机构111;第二锁止驱动块112;第二锁止机构113;第一鹅颈连接件114;第二鹅颈连接件115;第一锁止驱动杆116;第二锁止驱动杆117。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0044]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鹅颈式双开充电门结构,包括第一充电口和第二充电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还包括:第一外饰板(101),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充电口前方;第二外饰板(102),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二充电口前方;第一齿轮组(104),连接电机(103)的驱动轴的第一端,并且所述第一齿轮组(104)通过第一鹅颈连接件(114)连接所述第一外饰板(101);第二齿轮组(105),连接电机(103)的驱动轴的第二端,并且所述第二齿轮组(105)通过第二鹅颈连接件(115)连接所述第二外饰板(102);当所述电机(103)的驱动轴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一齿轮组(104)驱动所述第一鹅颈连接件(114),所述第一鹅颈连接件(114)带动所述第一外饰板(101)打开,同时所述第二外饰板(102)保持关闭;当所述电机(103)的驱动轴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二齿轮组(105)驱动所述第二鹅颈连接件(115),所述第二鹅颈连接件(115)带动所述第二外饰板(102)打开,同时所述第一外饰板(101)保持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口和所述第二充电口并列设置于车身同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组(104)包括:第一主动齿轮(1041),套设在所述电机(103)的驱动轴的第一端,由所述电机(103)的驱动轴驱动,并且所述第一主动齿轮(1041)为半齿齿轮;第一从动齿轮(1042),通过第一传动杆(108)连接所述第一鹅颈连接件(114),并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1041)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组(105)包括:第二主动齿轮(1051),套设在所述电机(103)的驱动轴的第二端,由所述电机(103)的驱动轴驱动,并且所述第二主动齿轮(1051)为半齿齿轮;第二从动齿轮(1052),通过第二传动杆(109)连接所述第二鹅颈连接件(11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组(105)还包括:变向齿轮(1053),设置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1051)和第二从动齿轮(1052)之间,并与所述第二主动齿轮(1051)、第二从动齿轮(1052)啮合,用于改变所述第二从动齿轮(1052)的转动方向,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强城万壹谈佳成李颜丞张莘文王天宇臧家震张拓东佳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毓恬冠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