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拉桥V型墩下横梁轻型大跨现浇支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6699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斜拉桥V型墩下横梁轻型大跨现浇支架施工方法,下横梁混凝土竖向分两次浇筑施工,在上下游塔肢上设置临时对拉系统,通过提前张拉下横梁下层混凝土部分预应力的方式,使得下横梁下层混凝土形成预应力受压结构,用于独立承担上层混凝土浇筑时的全部荷载,通过在索塔下塔肢V腿内设置轻量化支架作为对下横梁下层混凝土浇筑的支撑。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高水位大流速水域斜拉桥V型墩下横梁施工,为一种更安全、高效的支架施工方法。高效的支架施工方法。高效的支架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拉桥V型墩下横梁轻型大跨现浇支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斜拉桥下横梁结构施工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斜拉桥V型墩下横梁轻型大跨现浇支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下横梁施工方法是采用落地式钢管支架,下横梁两次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主要由落地支架承担,但本申请针对的斜拉桥V型墩下横梁采用落地支架存在以下问题:
[0003](1)索塔需要抢水施工,即索塔下塔肢(V型墩)需要在洪水来临前施工出洪水位,因此,索塔施工爬模需要提前安装,此时下横梁承重落地式钢管支架只能布置在江侧爬模及岸侧爬模的外侧,这就导致下横梁支架承重主梁跨度超常规的达到了20m,普通承重梁(如贝雷梁、型钢等)的抗弯能力及挠度难以满足要求。
[0004](2)本桥桥位区水位高、流速大,洪水来临时夹杂大量漂浮物(如树干、竹子、杂草等)冲击下横梁高支架,支架结构安全存在较大隐患。
[0005]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对上述区域复杂条件下下横梁施工方法进行研究,寻找一种更安全、高效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斜拉桥V型墩下横梁轻型大跨现浇支架施工方法,其适用于高水位大流速水域斜拉桥V型墩下横梁施工,为一种更安全、高效的支架施工方法。
[0007]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斜拉桥V型墩下横梁轻型大跨现浇支架施工方法,下横梁混凝土竖向分两次浇筑施工,在上下游塔肢上设置临时对拉系统,通过提前张拉下横梁下层混凝土部分预应力的方式,使得下横梁下层混凝土形成预应力结构,用于独立承担上层混凝土浇筑时的全部荷载,通过在索塔下塔肢V腿内设置轻量化支架作为对下横梁下层混凝土浇筑的支撑。
[0008]优选的是,所述临时对拉系统为在上下游塔肢上设置的多束预应力钢绞线对拉系统,用于将索塔下塔肢V腿根部内侧产生的较大拉应力转为压应力,多束预应力钢绞线对拉系统沿塔肢两侧呈对称布置。
[0009]优选的是,在上下游塔肢上分别设置附墙预埋件,并连接跨上下游塔肢的连续梁,所述连续梁通过所述轻量化支架支撑,所述连续梁上设置分配梁及模板用于浇筑下横梁下层混凝土。
[0010]优选的是,所述轻量化支架包括多根落地钢管桩,其上下端分别连接于连续梁的底部和索塔下塔肢V腿底部塔座的预埋件上,所述落地钢管桩位于索塔下塔肢V腿中部且多根落地钢管桩位于同一纵桥向,多根落地钢管桩之间通过平联及斜撑连接为整体式结构,横桥向设置多根多层钢管平联与多根落地钢管桩呈十字交叉型连接为整体式结构,所述钢管平联两端通过设置于上下游塔肢上的附墙预埋件连接。
[0011]优选的是,所述落地钢管桩及每一层钢管平联均均匀间隔设置有3根。
[0012]优选的是,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13]步骤S1、在塔座及下塔肢施工时,根据设计要求在对应位置预埋轻量化支架附墙预埋件,并逐层安装落地钢管桩及相应的平联、斜撑;
[0014]步骤S2、下塔肢施工至设计的临时对拉系统安装位置节段时,预埋临时对拉系统对应的预应力钢绞线锚垫板及波纹管;
[0015]步骤S3、继续向上施工下塔肢节段至下横梁下层混凝土所在的下一节段,张拉上下游塔肢临时预应力钢绞线,并安装轻量化支架对应的钢管平联及下横梁混凝土施工对应的模板系统,其包括连续梁、分配梁和模板;
[0016]步骤S4、同步施工下横梁下层混凝土所在塔肢节段及下横梁下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根据计算结果张拉下横梁下层混凝土内的预应力钢绞线;
[0017]步骤S5、同步施工下横梁上层混凝土所在塔肢节段及下横梁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达到张拉要求后,施工下横梁预应力。
[0018]优选的是,所述步骤S4中临时张拉完成后,暂不进行压浆;下横梁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成且强度具备设定的张拉条件后,对下横梁上下层混凝土中永久预应力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对称张拉,最后压浆封锚。
[0019]优选的是,所述步骤S5中同时对下层混凝土前期未张拉及张拉力未达到设计要求的同步补张拉,下横梁永久预应力全部完成后对下塔肢临时预应力钢绞线对拉系统进行放张拆除。
[0020]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1]1、本专利技术的斜拉桥V型墩下横梁施工方法,主要特点在于通过上下塔肢临时对拉系统施加主动力消除下横梁施工期间V腿根部内侧混凝土出现的拉应力,通过提前临时张拉下横梁下层混凝土部分预应力的方式消除上层混凝土浇筑时下层混凝土产生的拉应力,使得下横梁下层混凝土能够独立承担上层混凝土浇筑时的荷载,下横梁现浇支架只需承担下层混凝土施工时的荷载,达到下横梁现浇支架轻量化的目的。该方法较传统落地式支架在安全、成本、进度等方面均具有较大优势,不仅大大减少了支架搭设工程量,缩短了施工时间,还将3根落地钢管桩设置在上下游塔肢内,使得其在高水位、大流速、漂浮物多的水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从而实现了安全、高效的目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0022]2、本专利技术方法对大截面横梁的施工方法研究具有指导意义,特别是对于离地高度大、复杂水域、软弱地址等特殊环境,可有效指导斜拉桥、悬索桥索塔下横梁、中横梁现浇支架的设计施工,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0023]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应的斜拉桥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应的下横梁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下横梁支架总体平面布置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下横梁支架总体立面布置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下横梁支架结构分次浇筑模型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上下塔肢临时对拉系统平面布置图;
[0030]图7为本专利技术上下塔肢临时对拉系统立面布置图;
[0031]图8为本专利技术现场实景照片。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预埋件,2、下横梁浇筑模板系统,3、塔肢,4、落地钢管桩,5、钢管平联,6、下层混凝土,7、上层混凝土,8、预应力钢绞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5]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6]实施例
[0037]本实施例针对的具体施工环境如下:
[0038]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拉桥V型墩下横梁轻型大跨现浇支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下横梁混凝土竖向分两次浇筑施工,在上下游塔肢上设置临时对拉系统,通过提前张拉下横梁下层混凝土部分预应力的方式,使得下横梁下层混凝土形成预应力受压结构,用于独立承担上层混凝土浇筑时的全部荷载,通过在索塔下塔肢V腿内设置轻量化支架作为对下横梁下层混凝土浇筑的支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桥V型墩下横梁轻型大跨现浇支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对拉系统为在上下游塔肢上设置的多束预应力钢绞线对拉系统,用于将索塔下塔肢V腿根部内侧产生的较大拉应力转为压应力,多束预应力钢绞线对拉系统沿塔肢两侧呈对称布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桥V型墩下横梁轻型大跨现浇支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下游塔肢上分别设置附墙预埋件,并连接跨上下游塔肢的连续梁,所述连续梁通过所述轻量化支架支撑,所述连续梁上设置分配梁及模板用于浇筑下横梁下层混凝土。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拉桥V型墩下横梁轻型大跨现浇支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轻量化支架包括多根落地钢管桩,其上下端分别连接于连续梁的底部和索塔下塔肢V腿底部塔座的预埋件上,所述落地钢管桩位于索塔下塔肢V腿中部且多根落地钢管桩位于同一纵桥向,多根落地钢管桩之间通过平联及斜撑连接为整体式结构,横桥向设置多根多层钢管平联与多根落地钢管桩呈十字交叉型连接为整体式结构,所述钢管平联两端通过设置于上下游塔肢上的附墙预埋件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斜拉桥V型墩下横梁轻型大跨现浇支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栋梁王鹏何志军陈冲张丁川王楷葛志亮胡阳阳伍先友蒋玉飞曹鑫林刘德志王孝国王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