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拉桥超高主塔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6510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3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斜拉桥超高主塔施工方法,通过浇筑形成塔柱起始段;然后在两个塔柱起始段外周分别组拼爬模结构,爬模结构在塔柱的顶部形成浇筑腔,在两个爬模结构的顶部架放桁架,通过在浇筑腔内进行浇筑,形成新的下塔柱段,然后起吊桁架,桁架带动两个爬模结构上移至塔柱下一段的施工位置,然后再进行浇筑施工,重复步骤直至下塔柱施工完成;然后在两个下塔柱之间搭建施工平台,并在两个下塔柱顶部完成下横梁浇筑施工;重复上述操作完成中塔柱爬模浇筑施工以及中横梁浇筑施工,最后完成上塔柱爬模浇筑施工,本申请具有减少施工过程中对塔身不良影响的效果。对塔身不良影响的效果。对塔身不良影响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拉桥超高主塔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斜拉桥主塔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斜拉桥超高主塔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斜拉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斜拉桥的主塔以钢筋混凝土塔为主。塔型有H形、倒Y形、A形、花瓶形等。
[0003]目前,在花瓶型的超高主塔结构中,自下而上依次为塔墩、下塔柱、下横梁、中塔柱、上横梁以及上塔柱,两根下塔柱设置在塔墩上表面的两侧,下横梁横跨并衔接两根下塔柱顶端,两根中塔柱分别浇筑在两根下塔柱顶端,并向上延伸,上横梁横跨并衔接两根中塔柱顶端,两根上塔柱分别浇筑在中塔柱顶端,目前,塔柱采用液压自爬模施工,液压自爬模的动力来源是本身自带的液压顶升系统,液压顶升系统包括液压油缸和上、下换向盒,换向盒可控制提升导轨或提升架体,通过液压系统可使模板架体与导轨间形成互爬,从而使液压自爬模向上爬升。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有以下缺陷:由于两跟塔柱独立施工并向外倾斜,而液压自爬模系统部件多、重量重,在浇筑施工中,爬模自重以及施工产生的载荷对塔柱塔身影响大,容易造成塔身结构发生结构性变化,存在安全性的问题,因此仍有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减少施工过程中对塔身不良影响,本申请提供一种斜拉桥超高主塔施工方法。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斜拉桥超高主塔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斜拉桥超高主塔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下塔柱起始段浇筑施工:先在桥墩上搭建两个塔柱起始段的模板,并在模板内浇筑形成塔柱起始段,待塔柱起始段浇筑成型后,将模板拆除;S2:下塔柱爬模浇筑施工:在两个塔柱起始段外周分别组拼爬模结构,爬模结构在塔柱的顶部形成浇筑腔,在两个爬模结构的顶部架放桁架,两个爬模结构的顶部分别与桁架底部滑动连接,爬模结构的滑动方向与桁架长度方向一致,两个爬模结构的倾斜方向分别朝下塔柱的外侧,通过在浇筑腔内进行浇筑,形成新的下塔柱段,然后起吊桁架,桁架带动两个爬模结构上移至塔柱下一段的施工位置,然后再进行浇筑施工,重复步骤直至下塔柱施工完成;S3:下横梁浇筑施工:在下塔柱施工完成后,继续提高桁架高度,直至爬模结构与下塔柱分离,然后在两个下塔柱之间搭建施工平台,并在两个下塔柱顶部完成下横梁浇筑施工;S4:中塔柱爬模浇筑施工:先在下横梁顶部完成中塔柱起始段施工,然后重新组装爬模结构和桁架,将调换桁架两端的爬模结构的位置,使两个爬模结构的倾斜方向分别朝
中塔柱内侧,并分别将桁架两端的爬模结构安装在两个中塔柱起始段,并在中塔柱顶部形成浇筑腔,通过在浇筑腔内浇筑,形成新的中塔柱段,然后起吊桁架,桁架带动两个爬模结构上移至中塔柱下一段的施工位置,然后再进行浇筑施工,重复步骤直至中塔柱施工完成;S5:中横梁浇筑施工:在下横梁上方搭建施工平台,并在两个中塔柱顶部完成中横梁浇筑施工;S6:上塔柱爬模浇筑施工:在中横梁上方完成上塔柱施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桁架将两个爬模结构联系起来,通过桁架上移带动爬模结构上升,桁架分担爬模结构的重量,减轻塔柱载荷,并且当塔柱出现下倾趋势时,桁架能够起到提拉作用,有利于减少施工过程中对塔身不良影响,并且,用向上吊运的方式替代液压爬模的方式,能够提高爬模上升速度,有利于提高爬模施工效率。
[0008]优选的,所述爬模结构包括第一支撑台、四块侧模板以及四个驱动件,第一支撑台中部贯穿有第一通槽,四块所述侧模板分别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撑台上表面,四块侧模板围设在第一通槽外周,四个驱动件与四个侧模板一一对应,驱动件用于驱使对应的侧模板朝第一通槽方向靠近或远离;进行下塔柱浇筑施工时,下塔柱起始段穿过第一通槽,驱动件驱使侧模板朝第一通槽方向移动,直至侧模板内侧抵在下塔柱起始段外壁,四块侧模板在下塔柱起始段上方形成浇筑腔。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通槽对爬模结构起到定位和导向作用,在驱动件的驱使下,侧模板稳定移动并抵在下塔柱起始段外壁,从而形成浇筑腔,以便在下塔柱起始段上端进行浇筑施工。
[0010]优选的,爬模结构还包括第二支撑台,第二支撑台位于第一支撑台下方,第二支撑台中部开设有第二通槽,第一支撑台和第二支撑台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第一支撑台和第二支撑台之间形成操作平台。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台和第二支撑台之间的间隙形成施工平台,可供施工人员对塔柱表面进行施工处理。
[0012]优选的,所述S2的下塔柱爬模浇筑施工中,先在下塔柱起始段外壁固定导轨,导轨长度方向与下塔柱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二通槽内侧壁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与导轨滑动连接;爬模结构每上升一段,便在爬模结构的施工平台处对刚浇筑完成的下塔柱外壁安装导轨,以完成导轨的接长步骤。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轨起到导向作用,使得爬模结构能够沿塔柱延伸方向移动,有利于提高爬模结构的直度,减少施工偏差。
[0014]优选的,桁架底部开设有T形槽,T形槽沿桁架长度方向延伸,第一支撑台上端面垂直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的顶端连接有T形块,T形块与T形槽滑动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爬模结构在桁架的移动稳定性。
[0016]优选的,所述T形槽与桁架端部连通。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方便爬模结构与桁架之间的装拆,在S4中横梁浇筑施工中,以便对两个爬模结构的位置进行替换。
[0018]优选的,在起吊桁架之前,对T形槽端部开口进行封堵。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在塔柱浇筑施工中,降低爬模结构从高空脱离的概率,有利于提高施工安全性。
[0020]优选的,驱动件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一端铰接于第一支撑台,液压缸远离第一支撑台的一端铰接有燕尾块,侧模板背侧开设有燕尾块,燕尾块竖向延伸,燕尾块与燕尾槽滑动连接。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实现驱动件对侧模板的推动和拉回,提高爬模机构合模和脱模效率。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用桁架将两个爬模结构联系起来,通过桁架上移带动爬模结构上升,桁架分担爬模结构的重量,减轻塔柱载荷,并且当塔柱出现下倾趋势时,桁架能够起到提拉作用,有利于减少施工过程中对塔身不良影响,并且,用向上吊运的方式替代液压爬模的方式,能够提高爬模上升速度,有利于提高爬模施工效率;2.在中塔柱爬模浇筑施工,先在下横梁顶部完成中塔柱起始段施工,然后重新组装爬模结构和桁架,将调换桁架两端的爬模结构的位置,使两个爬模结构的倾斜方向分别朝中塔柱内侧,便于改变塔柱施工角度,提高施工灵活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斜拉桥超高主塔施工方法中主塔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斜拉桥超高主塔施工方法中下塔柱是施工状态示意图。
[0025]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6]图4是本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拉桥超高主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下塔柱(2)起始段浇筑施工:先在桥墩(1)上搭建两个塔柱起始段的模板,并在模板内浇筑形成塔柱起始段,待塔柱起始段浇筑成型后,将模板拆除;S2:下塔柱(2)爬模浇筑施工:在两个塔柱起始段外周分别组拼爬模结构(7),爬模结构(7)在塔柱的顶部形成浇筑腔(10),在两个爬模结构(7)的顶部架放桁架(8),两个爬模结构(7)的顶部分别与桁架(8)底部滑动连接,爬模结构(7)的滑动方向与桁架(8)长度方向一致,两个爬模结构(7)的倾斜方向分别朝下塔柱(2)的外侧,通过在浇筑腔(10)内进行浇筑,形成新的下塔柱(2)段,然后起吊桁架(8),桁架(8)带动两个爬模结构(7)上移至塔柱下一段的施工位置,然后再进行浇筑施工,重复步骤直至下塔柱(2)施工完成;S3:下横梁(3)浇筑施工:在下塔柱(2)施工完成后,继续提高桁架(8)高度,直至爬模结构(7)与下塔柱(2)分离,然后在两个下塔柱(2)之间搭建施工平台,并在两个下塔柱(2)顶部完成下横梁(3)浇筑施工;S4:中塔柱(4)爬模浇筑施工:先在下横梁(3)顶部完成中塔柱(4)起始段施工,然后重新组装爬模结构(7)和桁架(8),将调换桁架(8)两端的爬模结构(7)的位置,使两个爬模结构(7)的倾斜方向分别朝中塔柱(4)内侧,并分别将桁架(8)两端的爬模结构(7)安装在两个中塔柱(4)起始段,并在中塔柱(4)顶部形成浇筑腔(10),通过在浇筑腔(10)内浇筑,形成新的中塔柱(4)段,然后起吊桁架(8),桁架(8)带动两个爬模结构(7)上移至中塔柱(4)下一段的施工位置,然后再进行浇筑施工,重复步骤直至中塔柱(4)施工完成;S5:中横梁浇筑施工:在下横梁(3)上方搭建施工平台,并在两个中塔柱(4)顶部完成中横梁浇筑施工;S6:上塔柱(6)爬模浇筑施工:在中横梁上方完成上塔柱(6)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拉桥超高主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模结构(7)包括第一支撑台(73)、四块侧模板(71)以及四个驱动件,第一支撑台(73)中部贯穿有第一通槽(733),四块所述侧模板(71)分别滑动连接于第一支撑台(73)上表面,四块侧模板(71)围设在第一通槽(733)外周,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伟唐晖杨勇杨少君周博黄熙术吉孔东陈定波杜斌科帅志洪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