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哲文专利>正文

挠性围体折叠结构及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5630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0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挠性围体折叠结构及制作方法,包含:一挠性围体,其设有一前片及后片;一衬料,其设有一弱线部,该弱线部进一步包括一线性延伸的横向弱线部和纵向弱线部以及两者之间形成的多个折叠单位,并借此构成一体成形的折体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经由一次性分切、对位及接合作业等制作方法,除了可大幅降低制造成本之外,更进一步提供使用者借由该多个折叠单位及弱线部达成将挠性围体快速折叠纳入小包内或展开使用的功能。展开使用的功能。展开使用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挠性围体折叠结构及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挠性围体折叠结构及制作方法,尤其是以一次性分切、对位及接合的制造方法制成一体成形含有弱线部的多个折叠单位,并于进一步结合挠性围体后达成有利于其快速折叠的功能。

技术介绍

[0002]市面上现有用于包袋产品的折体结构,主要将多个折叠片体401接附于购物袋79的前片体741或后片体841,如图1所示,该多个折叠片体401是以彼此相互对齐且互留空隙的间隔排列方式分别逐一固定于前片体741的内侧,其中,每一相邻的折叠片体401之间所留空隙于折叠后形成折线510,使用者可沿着折叠片体401间隔排列所形成的折线510将购物袋79折叠收纳或展开使用。
[0003]前述传统购物袋折体结构产品的主要缺失如下:
[0004](1)如图1所示,由于每一折叠片体401皆是独立的小单位片体,因此备料时需针对每一小单位片体逐一裁切成所需的尺寸面积,必须耗费许多裁切等备料的人力及时间等制造成本,因而造成售价提高,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
[0005](2)由于每一折叠片体401需分别以胶黏或车缝等方式将其逐一贴附固定于购物袋79的前片体741或后片体841,若以图1所示的十二个区块的折叠片体401为例,则需重复针对该十二个区块的位置分别进行胶黏或车缝十二次,必须耗费胶黏或车缝等许多人力及时间等制造成本,因而造成售价提高,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
[0006](3)由于每一折叠片体401需以彼此对齐且互留空隙的间隔排列方式固定于前片体741,且该间隔的空隙需保持一致性的宽度尺寸规范,制造时除了需考虑美观因素之外,更需考虑该间隔的空隙是否足以让使用者能够沿着该空隙形成的折线510将购物袋79顺利折叠收纳;若以图1所示的十二个区块的折叠片体401为例,进行接合作业时,必须细心将每一折叠片体401逐一对位于购物袋79的前片体741或后片体841所规范的十二个固定位置,以利之后的胶黏或车缝作业,且不得有所偏差或移位,因此必须耗费排列及对位等许多人力及时间等制造成本,造成终端售价过高,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
[0007](4)此外,由于每一折叠片体401皆是独立的小单位片体,若以图1所示的十二个区块的折叠片体401为例,当其中的某一折叠片体401的胶合部分或车缝线因故而脱落时,将造成该购物袋79折叠操作时的困难,甚至因而导致连带的结构破损问题,而无法使用购物袋79的置物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
技术介绍
缺点的挠性围体折叠结构及制作方法,使收纳构造能够达到多用途多功能的使用目的,并可进一步将挠性围体构造予以变化应用于宠物披覆体及包袋体等产品。
[000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挠性围体折叠结构,包含:
[0010]一挠性围体,其设有一前片及后片,其中该前片边缘设有第一横向接合线及第一纵向接合线,该后片边缘设有第二横向接合线及第二纵向接合线;
[0011]一衬料,其设有一弱线部,其中该衬料边缘设有第三横向接合线及第三纵向接合线;该弱线部进一步包括一线性延伸的横向弱线部以及纵向弱线部;
[0012]该衬料位于前片或后片其中任一侧,借由前片或后片所设的第一横向接合线或第二横向接合线及第一纵向接合线或第二纵向接合线,和该衬料所设的第三横向接合线及第三纵向接合线相互接合,得以将该衬料与前片或后片其中之一相互固定;借由该衬料所设的横向弱线部以及纵向弱线部之间所形成一体成形的多个折叠单位,达成将该挠性围体沿该衬料所设弱线部快速折叠成为预设形状面积大小的结构。
[0013]其中,该衬料位于前片或后片的另一侧还设有一里布。
[0014]其中,该里布边缘设有一第四横向接合线及第四纵向接合线,借由第四横向接合线、第四纵向接合线及第三横向接合线、第三纵向接合线将里布和衬料两者相互接合固定之后再与挠性围体接合固定;或者,借由第四横向接合线、第四纵向接合线、第三横向接合线、第三纵向接合线,以及第一横向接合线、第一纵向接合线或第二横向接合线、第二纵向接合线其中之一,将该里布、衬料和挠性围体三者同时一次性接合固定,该接合固定的方式包含胶合、热熔、高周波或车缝其中之一。
[0015]其中,接合固定的位置包括该弱线部的位置或该多个折叠单位的边缘位置。
[0016]其中,该衬料是以整面胶合的方式和里布或挠性围体其中之一相互固定。
[0017]其中,该弱线部包含全穿透式的长槽孔、连续炼孔或针孔、未穿透式的压线槽、或结合全穿透式的针孔以及未穿透式的压线槽的复合线孔其中之一。
[0018]其中,该挠性围体进一步设有一小包,该小包设有一收纳空间;该小包是由第一内片及第二内片所组成,该第一内片或第二内片其中之一是与前片或后片其中之一相互固定;该挠性围体借由弱线部所形成的多个折叠单位得以折叠为对应于小包形状的面积尺寸,借此将折叠后的挠性围体收纳于小包所设收纳空间内。
[0019]其中,该挠性围体包括一包袋体或一衣着体其中之一。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挠性围体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0021](a)第一步骤:预设一片材范围内所需裁切出的衬料以及该衬料所含弱线部的形状,以进行片材的备料作业;
[0022](b)第二步骤:应用一分切装置对该片材进行分切作业,于分切后形成一体成形的包含弱线部的衬料及一残料;其中,该弱线部进一步包括一线性延伸的横向弱线部、纵向弱线部以及该横向弱线部和纵向弱线部之间所形成的多个折叠单位;
[0023](c)第三步骤:将片材裁切后形成的残料进行分离作业;
[0024](d)第四步骤:在分离后取得的衬料、里布和挠性围体三者之间的预定接合位置进行对位作业;
[0025](e)第五步骤:进行两次性接合作业:先将对位完成后的衬料和里布进行两者之间半成品的接合作业,再将结合衬料的里布和挠性围体进行成品的接合作业;或者
[0026](f)进行一次性接合作业:将该里布、衬料和挠性围体三者同时进行一次性的接合作业。
[0027]其中,该挠性围体包括一前片及后片,其中该前片边缘设有第一横向接合线及第
一纵向接合线,该后片边缘设有第二横向接合线及第二纵向接合线;该衬料边缘设有第三横向接合线及第三纵向接合线;该衬料位于前片或后片其中任一侧,借由前片或后片所设的第一横向接合线或第二横向接合线及第一纵向接合线或第二纵向接合线,和该衬料所设的第三横向接合线及第三纵向接合线相互接合,得以将该衬料与前片或后片其中之一相互固定。
[0028]其中,接合固定的方式包含胶合、热熔、高周波或车缝其中之一。
[0029]其中,接合固定的位置包括该弱线部的位置或该多个折叠单位的边缘位置。
[0030]其中,该衬料是以整面胶合的方式和里布或挠性围体其中之一相互固定。
[003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挠性围体折叠结构,包含:
[0032]一挠性围体,其设有一前片及后片,其中该前片边缘设有第一横向接合线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挠性围体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挠性围体,其设有一前片及后片,其中该前片边缘设有第一横向接合线及第一纵向接合线,该后片边缘设有第二横向接合线及第二纵向接合线;一衬料,其设有一弱线部,其中该衬料边缘设有第三横向接合线及第三纵向接合线;该弱线部进一步包括一线性延伸的横向弱线部以及纵向弱线部;该衬料位于前片或后片其中任一侧,借由前片或后片所设的第一横向接合线或第二横向接合线及第一纵向接合线或第二纵向接合线,和该衬料所设的第三横向接合线及第三纵向接合线相互接合,得以将该衬料与前片或后片其中之一相互固定;借由该衬料所设的横向弱线部以及纵向弱线部之间所形成一体成形的多个折叠单位,达成将该挠性围体沿该衬料所设弱线部快速折叠成为预设形状面积大小的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挠性围体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衬料位于前片或后片的另一侧还设有一里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挠性围体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里布边缘设有一第四横向接合线及第四纵向接合线,借由第四横向接合线、第四纵向接合线及第三横向接合线、第三纵向接合线将里布和衬料两者相互接合固定之后再与挠性围体接合固定;或者,借由第四横向接合线、第四纵向接合线、第三横向接合线、第三纵向接合线,以及第一横向接合线、第一纵向接合线或第二横向接合线、第二纵向接合线其中之一,将该里布、衬料和挠性围体三者同时一次性接合固定,该接合固定的方式包含胶合、热熔、高周波或车缝其中之一。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挠性围体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接合固定的位置包括该弱线部的位置或该多个折叠单位的边缘位置。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挠性围体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衬料是以整面胶合的方式和里布或挠性围体其中之一相互固定。6.一种挠性围体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a)第一步骤:预设一片材范围内所需裁切出的衬料以及该衬料所含弱线部的形状,以进行片材的备料作业;(b)第二步骤:应用一分切装置对该片材进行分切作业,于分切后形成一体成形的包含弱线部的衬料及一残料;其中,该弱线部进一步包括一线性延伸的横向弱线部、纵向弱线部以及该横向弱线部和纵向弱线部之间所形成的多个折叠单位;(c)第三步骤:将片材裁切后形成的残料进行分离作业;(d)第四步骤:在分离后取得的衬料、里布和挠性围体三者之间的预定接合位置进行对位作业;(e)第五步骤:进行两次性接合作业:先将对位完成后的衬料和里布进行两者之间半成品的接合作业,再将结合衬料的里布和挠性围体进行成品的接合作业;或者(f)进行一次性接合作业:将该里布、衬料和挠性围体三者同时进行一次性的接合作业。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挠性围体折叠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挠性围体包括一前片及后片,其中该前片边缘设有第一横向接合线及第一纵向接合线,该后片边缘设有第二横向接合线及第二纵向接合线;该衬料边缘设有第三横向接合线及第三纵向接合线;该衬料位于前片或后片其中任一侧,借由前片或后片所设的第一横向接合线或第二横
向接合线及第一纵向接合线或第二纵向接合线,和该衬料所设的第三横向接合线及第三纵向接合线相互接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哲文
申请(专利权)人:林哲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