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平面型口罩的自动折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1142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平面型口罩的生产领域,公开一种适用于平面型口罩的自动折叠装置。包括控制柜、下压机构、压合传送机构;控制柜包括柜体、PLC控制器、启停按钮,PLC控制器位于柜体内部,启停按钮位于柜体表面并且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下压机构包括固定组件、气缸、电磁阀、下压刀片、承载组件;压合传送机构位于下压机构的下方,压合传送机构包括驱动组件、第一传送组件、第二传送组件、第三传送组件、第一传送支架、第二传送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气缸带动下压刀片向下运动对平面型口罩实现下压,实现初次对折,对折后的口罩依次落入第一传送组件和第二传送组件之间、第二传送组件与第三传送组件之间进行再次压合,完成平面型口罩的自动折叠。动折叠。动折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平面型口罩的自动折叠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平面型口罩的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平面型口罩的自动折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市场上现有口罩从形状上来分,分为两种:平面型口罩和立体型口罩。立体型口罩比如我们常见的N95口罩,此类口罩密闭性好、防护性更好,但是透气性差,佩戴不舒适。而平面型口罩比如我们常见的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此类口罩在具备规定标准的防护性能基础上,透气性要比立体型口罩好、佩戴更加舒适。市场上的平面型口罩都是10个或20个一起包装在一个包装袋中,使用的时候,并非是独立包装。另外,人们在使用时一般佩戴一个,还会再准备一个备用,那这个备用的口罩一般就是手动对折一下,放在口袋中。从平面型口罩的原包装到备用口罩的折叠,都会造成口罩的二次污染。显然,市场对独立包装的已折叠平面型口罩需求旺盛。独立包装容易做到,但是比较困难的就是平面型口罩的自动折叠,目前为止,还没有企业专门针对平面型口罩研发折叠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市场上缺乏针对平面型口罩研发折叠装置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平面型口罩的自动折叠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适用于平面型口罩的自动折叠装置,包括控制柜、下压机构、压合传送机构;
[0006]所述控制柜包括柜体、PLC控制器、启停按钮,PLC控制器位于柜体内部,启停按钮位于柜体表面并且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
[0007]所述下压机构包括固定组件、气缸、电磁阀、下压刀片、承载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两个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第一竖直固定侧板、第二竖直固定侧板、水平固定板,第一竖直固定侧板朝上固定在平面型口罩生产线末端的机架外侧,水平固定板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竖直固定侧板的中上端,水平固定板的另一端与第二竖直固定侧板固定连接,第一竖直固定侧板和第二竖直固定侧板位于水平固定板的异侧;两个固定架关于平面型口罩生产线末端机架的中心轴线左右对称设置;所述承载组件包括两个承载片,承载片固定在平面型口罩生产线末端的机架内侧底部位置,并且两个承载片关于平面型口罩生产线末端机架的中心轴线左右对称设置,两个承载片相互靠近的一端向下弯折,使两个承载片相对的两端之间形成V形间隙;气缸固定在两个第二竖直固定侧板之间,气缸的气管连接电磁阀,电磁阀连接至PLC控制器的输出端,气缸的输出端朝下设置并与下压刀片固定连接,下压刀片的底边正对V形间隙,下压刀片的尺寸和V形间隙相适配以保证下压刀片可以自由出入V形间隙;
[0008]所述压合传送机构位于下压机构的下方位置,所述压合传送机构包括驱动组件、第一传送组件、第二传送组件、第三传送组件、第一传送支架、第二传送支架;
[0009]所述第一传送组件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和第一传送带,第一从动轮位于第一主动轮的正下方,第一传送带设在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之间;
[0010]所述第二传送组件包括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导向轮和第二传送带,第二主动轮和导向轮的数量各为一个,第二从动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传送组件位于第一传送组件的左方,第二主动轮的辊面与第一主动轮的辊面水平平齐、第二主动轮的滚轴直径小于第一主动轮的滚轴直径,两个第二从动轮其中一个位于第二主动轮的正下方、另外一个位于第二主动轮的左下方,两个第二从动轮水平平齐,导向轮设置在位于第二主动轮正下方的第二传动轮的左上方位置,第二传送带设在第一主动轮和两个第一从动轮之间,并从导向轮下方经过;
[0011]所述第三传送组件包括第三主动轮、第三从动轮和第三传送带,第三传送带设在第三主动轮和第三从动轮之间;第三主动轮位于第一从动轮的正下方或者右下方;
[0012]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轮、驱动皮带;驱动轮固定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部,驱动轮、第一主动轮、第三主动轮分别位于同一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位置;第一主动轮与第二主动轮相互啮合,驱动皮带设置在驱动轮、第一主动轮、第三主动轮之间;
[0013]第三传送组件和第二传送支架分别设置在第一传送支架上,并且驱动组件、第一传送组件、第二传送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二传送支架上,第一传送组件、第二传送组件两组件的传送面的顶部和底部均保持平齐,第一传送组件、第二传送组件之间预留有第一空隙,该空隙正对V形间隙,第三传送组件位于第一传送组件、第二传送组件的下方并且预留有第二空隙;第一空隙和第二空隙的大小与平面型口罩对折后的厚度相适配,保证平面型口罩对折后可以自由通过。
[0014]以上技术方案需要根据原有平面型口罩生产线上平面型口罩的传送速度来选择合适的气缸伸缩频率,以便保证每当平面型口罩传送到承载片位置时,气缸的输出端恰好伸出带动下压刀片对其进行下压。为了进一步优化所述自动折叠装置还包括光电开关、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水平固定板上、另一端连接光电开关,光电开关位于承载片的上方但不影响气缸以及下压刀片上下运动的位置;光电开关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优化后,可以利用光电开关自动感应平面型口罩是否传送到承载片位置,光电开关发出信号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给电磁阀信号,电磁阀控制气缸的输出端向下伸出。
[0015]以上技术方案需要选择合适行程的气缸来满足气缸的伸出端达到最大行程时,恰好保证下压刀片能对平面型口罩进行下压动作。为了进一步优化,气缸上设置有行程开关,行程开关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优化后,可以利用行程开关控制气缸的输出端向下伸出的位置,当下压刀片向下运动到设定的行程距离后,行程开关发出信号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给电磁阀信号,电磁阀控制气缸的输出端向上收回。
[0016]较好地,所述下压刀片由下至上依次由尺寸逐渐变小的第一矩形、梯形、第二矩形一体连接而成,第二矩形的顶端先水平弯折再向上竖直弯折后固定在气缸的输出端上。
[0017]较好地,所述第一传送支架包括长方形框架,长方形框架的四个顶角位置各设一支腿;第三主动轮和第三从动轮分别位于长方形框架长度方向的两端。
[0018]较好地,所述第二传送支架包括两个矩形侧板,两个矩形侧板与第三主动轮位于长方形框架的同一端并且两个矩形侧板分别朝上固定在长方形框架端部的前后两侧边上;驱动电机固定在前向矩形侧板的内侧面上,驱动轮则位于前向矩形侧板的外侧面上;第一
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导向轮则分别对应固定在两个矩形侧板之间。
[0019]有益效果:本技术自主研发了适用于平面型口罩的自动折叠装置,该装置可以直接安装在原有平面型口罩生产线末端,利用气缸带动下压刀片向下运动对平面型口罩实现下压,实现初次对折,初次对折后的口罩落入第一传送组件和第二传送组件之间的第一空隙进行第一次压合,再经第二传送组件与第三传送组件之间的第二空隙进行第二次压合,从第二空隙出来后即完成平面型口罩的自动折叠,最后由第三传送带送到下一步独立包装工序。
附图说明
[0020]图1:本技术的主视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平面型口罩的自动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柜、下压机构、压合传送机构;所述控制柜包括柜体、PLC控制器、启停按钮,PLC控制器位于柜体内部,启停按钮位于柜体表面并且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下压机构包括固定组件、气缸、电磁阀、下压刀片、承载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两个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第一竖直固定侧板、第二竖直固定侧板、水平固定板,第一竖直固定侧板朝上固定在平面型口罩生产线末端的机架外侧,水平固定板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竖直固定侧板的中上端,水平固定板的另一端与第二竖直固定侧板固定连接,第一竖直固定侧板和第二竖直固定侧板位于水平固定板的异侧;两个固定架关于平面型口罩生产线末端机架的中心轴线左右对称设置;所述承载组件包括两个承载片,承载片固定在平面型口罩生产线末端的机架内侧底部位置,并且两个承载片关于平面型口罩生产线末端机架的中心轴线左右对称设置,两个承载片相互靠近的一端向下弯折,使两个承载片相对的两端之间形成V形间隙;气缸固定在两个第二竖直固定侧板之间,气缸的气管连接电磁阀,电磁阀连接至PLC控制器的输出端,气缸的输出端朝下设置并与下压刀片固定连接,下压刀片的底边正对V形间隙,下压刀片的尺寸和V形间隙相适配以保证下压刀片可以自由出入V形间隙;所述压合传送机构位于下压机构的下方位置,所述压合传送机构包括驱动组件、第一传送组件、第二传送组件、第三传送组件、第一传送支架、第二传送支架;所述第一传送组件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和第一传送带,第一从动轮位于第一主动轮的正下方,第一传送带设在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之间;所述第二传送组件包括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导向轮和第二传送带,第二主动轮和导向轮的数量各为一个,第二从动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传送组件位于第一传送组件的左方,第二主动轮的辊面与第一主动轮的辊面水平平齐、第二主动轮的滚轴直径小于第一主动轮的滚轴直径,两个第二从动轮其中一个位于第二主动轮的正下方、另外一个位于第二主动轮的左下方,两个第二从动轮水平平齐,导向轮设置在位于第二主动轮正下方的第二传动轮的左上方位置,第二传送带设在第一主动轮和两个第一从动轮之间,并从导向轮下方经过;所述第三传送组件包括第三主动轮、第三从动轮和第三传送带,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万里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顶端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