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低浓度的糖类化合物水溶液增加皂苷类成分浸出的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75245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9 1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糖增加皂苷类化合物有效成分浸出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糖溶液和/或糖醇溶液;(2)将原料浸泡于该糖溶液和/或该糖醇溶液中;以及(3)在该糖溶液和/或该糖醇溶液中加热提取该原料,经过滤得到提取液。上述方法能够显著增加原料中皂苷类化合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率,从而有助于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与疗效。原料的利用率与疗效。原料的利用率与疗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低浓度的糖类化合物水溶液增加皂苷类成分浸出的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学成分提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低浓度的糖类化合物水溶液增加皂苷类成分浸出的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如何绿色、高效提取原料中活性/有效成分如皂苷类成分,且保证提取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原料如中药、植物药等提取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研究发现,中药大多成分的乙醇提取效率远高于水煎煮的提取效率,但所得提取物的毒性可能增加。在2020年新发布的中药新药注册及申报中规定,如果所申报的适应症和传统用法一致,则临床试验可以适度减少或者减免,如2018年发布了《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明确了古代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开发中可以免临床实验的适用范围,包括制备工艺和古代医籍记载一致。中药的制备工艺大多采用水煎煮的方式,临床经验和现代研究表明该方法比有机溶剂提取法更能保证提取物的安全性。导致两种提取方法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是:中药所含有效成分种类繁多、极性范围宽,乙醇提取增加了弱极性和中等极性成分的提取率,从而导致醇提物与传统临床使用的汤剂中有效成分组成不同,因此对提取物的安全性可能产生一定影响。另外,中药传统提取最常用的水煎煮法存在提取率低、提取不完全等问题。虽然增加水的用量有助于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但是增加了浓缩时间且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0003]因此,如何在遵古的基础上,绿色高效地提高原料例如中药提取物中活性成分的提取率是原料例如中药提取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r/>[0004]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低浓度的糖类化合物水溶液增加皂苷类成分浸出的方法,采用一定浓度的糖水和/或糖醇水代替水为提取溶剂,相比于采用传统的煎煮方法提取,提取率得到显著性提高,从而提高了原料例如中药的利用率和疗效。该研究所用糖是中药常用辅料或者食用糖,因此具有安全、低价等特点,不会对提取物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0005]具体而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利用糖增加皂苷类化合物有效成分浸出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1)配制糖溶液和/或糖醇溶液;
[0007](2)将原料浸泡于该糖溶液和/或该糖醇溶液中;以及
[0008](3)在该糖溶液和/或该糖醇溶液中加热提取该原料,经过滤得到原料提取液。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利用糖增加皂苷类化合物浸出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1)配制糖溶液和/或糖醇溶液;
[0011](2)将原料浸泡于该糖溶液和/或该糖醇溶液中;
[0012](3)在该糖溶液和/或该糖醇溶液中加热提取该原料,经过滤得到第一提取液;
[0013](4)在该原料中加入该糖溶液和/或该糖醇溶液,加热提取该原料,经过滤得到第二提取液;以及
[0014](5)将该第一提取液和该第二提取液合并,得到原料总提取液。
[0015]进一步地,该糖溶液和/或该糖醇溶液的浓度为0.1

2.5g/100mL。
[0016]进一步地,该糖溶液和/或所述糖醇溶液的浓度为1

2g/100mL。
[0017]进一步地,该糖溶液和/或该糖醇溶液的浓度为约1g/100mL。
[0018]进一步地,该糖选自单糖、二糖和三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9]进一步地,该糖醇选自山梨糖醇、甘露糖醇、赤藓糖醇、麦芽糖醇、乳糖醇和木糖醇中一种或多种。
[0020]进一步地,该单糖选自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半乳糖、山梨糖、鼠李糖、核糖、木糖和脱氧核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1]进一步地,所述二糖选自麦芽糖、蔗糖、乳糖、海藻糖、蜜二糖、龙胆二糖、曲二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2]进一步地,该单糖为葡萄糖和/或果糖。
[0023]进一步地,该三糖为棉籽糖。
[0024]进一步地,该二糖为蔗糖和/或麦芽糖。
[0025]进一步地,该皂苷类化合物为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和/或甾体皂苷类化合物。
[0026]进一步地,该甾体皂苷类化合物为螺甾烷醇型皂苷类化合物、呋甾烷醇型皂苷类化合物和/或异螺甾烷醇型皂苷类化合物。
[0027]进一步地,该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为四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和/或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
[0028]进一步地,该异螺甾烷醇型皂苷类化合物为薯蓣皂苷类化合物。
[0029]进一步地,该呋甾烷醇型皂苷类化合物为知母皂苷类化合物。
[0030]进一步地,该四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为羊毛脂烷型四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和/或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
[0031]进一步地,该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为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乌苏烷型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和/或羽扇豆烷型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
[0032]进一步地,该呋甾烷醇型甾体皂苷类化合物为知母皂苷BII。
[0033]进一步地,该羊毛脂烷型四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为黄芪甲苷。
[0034]进一步地,该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为人参皂苷Rg1。
[0035]进一步地,该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为甘草酸。
[0036]进一步地,该原料为含有皂苷类化合物的原料。
[0037]进一步地,该原料为一种或多种含有皂苷类化合物的中药、植物药和/或海洋生物。
[0038]进一步地,该中药和/或植物药选自以下的一种或多种:人参、三七、甘草、黄芪、合欢皮、商陆、柴胡、白头翁、香椿、霍山石斛、牛膝、威灵仙、西洋参、土贝母、七叶树、刺五加、天师栗、绞股蓝、苦楝、积雪草、红毛七、毛冬青、川续断、木通、竹节参、灵香草、铁线莲、酸枣叶、大麻药、远志、东紫苏、墨旱莲、桔梗、麦冬、薤白、黄精、玉竹、知母、天门冬、麦冬、重楼、
土茯苓、藜芦、山药、蒺藜、紫花茄、石榴、杏仁、红薯、山药、龙须菜、芦笋、延龄草、香加皮、紫芋和龙血竭。
[0039]进一步地,在步骤(2)中,该浸泡为室温浸泡。
[0040]进一步地,该浸泡的步骤包括将该原料在室温下浸泡于该糖溶液和/或该糖醇溶液中10

120min。
[0041]进一步地,该浸泡的步骤包括将该原料在室温下浸泡于该糖溶液和/或该糖醇溶液中20

60min。
[0042]进一步地,该浸泡的步骤包括将该原料在室温下浸泡于该糖溶液和/或该糖醇溶液中约30min。
[0043]进一步地,该原料与该糖溶液和/或该糖醇溶液的重量体积比为1:1~1:50。
[0044]进一步地,该原料与该糖溶液和/或该糖醇溶液的重量体积比为1:1~1:20。
[0045]进一步地,该原料与该糖溶液和/或该糖醇溶液的重量体积比为1:6~1:7。
[0046]进一步地,在步骤(3)中,该加热提取为加热回流提取。
[0047]进一步地,该加热的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糖增加皂苷类化合物有效成分浸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糖溶液和/或糖醇溶液;(2)将原料浸泡于所述糖溶液和/或所述糖醇溶液中;以及(3)在所述糖溶液和/或所述糖醇溶液中加热提取所述原料,经过滤得到原料提取液。2.一种利用糖增加皂苷类化合物浸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糖溶液和/或糖醇溶液;(2)将原料浸泡于所述糖溶液和/或所述糖醇溶液中;(3)在所述糖溶液和/或所述糖醇溶液中加热提取所述原料,经过滤得到第一提取液;(4)在所述原料中加入所述糖溶液和/或所述糖醇溶液,加热提取所述原料,经过滤得到第二提取液;以及(5)将所述第一提取液和所述第二提取液合并,得到原料总提取液。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糖溶液和/或所述糖醇溶液的浓度为0.1

2.5g/100mL;优选地,所述糖溶液和/或所述糖醇溶液的浓度为1

2g/100mL;优选地,所述糖溶液和/或所述糖醇溶液的浓度为约1g/100mL;优选地,所述糖选自单糖、二糖和三糖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糖醇选自山梨糖醇、甘露糖醇、赤藓糖醇、麦芽糖醇、乳糖醇和木糖醇中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单糖选自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半乳糖、山梨糖、鼠李糖、核糖、木糖和脱氧核糖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二糖选自麦芽糖、蔗糖、乳糖、海藻糖、蜜二糖、龙胆二糖和曲二糖中的一种或多种;特别优选地,所述单糖为葡萄糖和/或果糖;尤其特别优选地,所述三糖为棉籽糖;最优选地,所述二糖为蔗糖和/或麦芽糖。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皂苷类化合物为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和/或甾体皂苷类化合物;优选地,所述甾体皂苷类化合物为螺甾烷醇型皂苷类化合物、呋甾烷醇型皂苷类化合物和/或异螺甾烷醇型皂苷类化合物;优选地,所述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为四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和/或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更优选地,所述异螺甾烷醇型皂苷类化合物为薯蓣皂苷类化合物;更优选地,所述呋甾烷醇型皂苷类化合物为知母皂苷类化合物;更优选地,所述四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为羊毛脂烷型四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和/或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更优选地,所述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为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乌苏烷型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和/或羽扇豆烷型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特别优选地,所述呋甾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云桃李鹏跃薛晓霞赵金荣孔沙沙郝丽霞陈士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