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固液连续萃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3844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效固液连续萃取装置,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冷凝管、抽提筒、过渡管及烧瓶,所述冷凝管与抽提筒上下连通,所述过渡管及烧瓶上下连通,所述抽提筒与过渡管之间相接有侧弯管,所述抽提筒与烧瓶之间有虹吸管,所述侧弯管的上端是与抽提筒上端侧面相接且向下倾斜的斜管,斜管的另一端圆滑过渡连接有轴线与抽提筒平行的竖直管,竖直管的下端与过渡管上端相接,所述竖直管、过渡管及烧瓶的中心线重合,所述虹吸管为中部可向上弯曲且高度可调的柔性管,虹吸管的上端接于抽提筒的底面,虹吸管的下端接于过渡管的侧面且与过渡管相通。加快了气液循环速度,提高了抽提效率,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加工难度小、生产成本低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用寿命长等优点。用寿命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固液连续萃取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生产加工、分析检测及日常生活
,涉及一种固液连续萃取装置,尤其是一种高效固液连续萃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固液萃取法是指在固态被萃取物质中加入适当的溶剂,使一种或几种组分进入液相,而另外一些组分仍保留在固相中,从而达到富集或分离的目的,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分析检测与日常生活等领域。例如:用乙醇提取茶叶中的咖啡因以及其它有效成份;用水为萃取剂将甜菜中的糖份萃取出来制糖;用酒精或汽油为萃取剂提取大豆等作物中油类制备油脂;在冶金行业,也常常用某种溶剂浸取矿石中的稀有元素等。
[0003]目前,固液连续萃取装置多采用索氏提取器。索氏提取器的结构是由上至下依次相接有中心线重合的冷凝管、抽提筒、过渡管及烧瓶,其中冷凝管与抽提筒上下连通,过渡管及烧瓶上下连通。抽提筒的上端与过渡管之间相接有侧弯管,其侧弯管中间为与抽提筒平行的竖直管,竖直管的上下两端均为弯管,上端弯管与抽提筒上端侧面相接,下端弯管与过渡管侧面相接。抽提筒下端侧面与虹吸管相接,虹吸管是中部向上弯曲的玻璃管,虹吸管的下端外侧与过渡管紧密相接并穿过过渡管后插于烧瓶中。抽提物料时,将物料置于抽提筒中,将溶剂置烧瓶内,加热后烧瓶后溶剂受热蒸发经侧弯管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冷却后转化为液体并滴落至抽提筒中,浸提样品中的可溶性物质;待抽提筒内聚集的溶液超出虹吸管向上弯曲部分的顶端时,溶液在虹吸作用下由虹吸管流回烧瓶,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抽提完全为止。
[0004]然而,现有索氏提取器的结构使得烧瓶中的蒸发气体需经过渡管侧面、下端弯管、竖直管、上端弯管及抽提筒再进入冷凝管,而溶液则需从抽提筒下端侧面进入虹吸管而回至烧瓶,导致抽提筒内位于虹吸管下方的溶液易残留,存在着气液循环速度慢、抽提效率较低等缺点,尤其是用大容量的索氏提取器提取少量固体时,此缺点更为突出。另外,虹吸管下端外侧需要与过渡管紧密相接并穿过过渡管后插于烧瓶中,故需要虹吸管具有一定的强度,通常选择容易破碎的玻璃管,无法调节高度且容易破碎,存在着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生产成本高、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效固液连续萃取装置。
[0006]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高效固液连续萃取装置,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冷凝管、抽提筒、过渡管及烧瓶,所述冷凝管与抽提筒上下连通,所述过渡管及烧瓶上下连通,所述抽提筒与过渡管之间相接有侧弯管,所述抽提筒与烧瓶之间有虹吸管,所述侧弯管的上端是与抽提筒上端侧面相接且向下倾斜的斜管,斜管的另一端圆滑过渡连接有轴线与抽提筒平行的竖直管,竖直管的下端与过渡管上端相接,所述竖直管、过渡管及烧瓶的中心
线重合,所述虹吸管为中部可向上弯曲且高度可调的柔性管,虹吸管的上端接于抽提筒的底面,虹吸管的下端接于过渡管的侧面且与过渡管相通。
[0007]所述虹吸管中部向上弯曲部分置于竖直管与抽提筒之间。
[0008]所述虹吸管上端内设有过滤砂芯。
[0009]本技术使得烧瓶中的蒸发气体直接进入过渡管、竖直管、斜管、抽提筒再进入冷凝管,因竖直管、过渡管及烧瓶的中心线重合,蒸发气体路径阻力小,溶液从抽提筒底面直接进入虹吸管,避免存在溶液残留,加快了气液循环速度,提高了抽提效率。另外,虹吸管下端直接与过渡管相通,无需穿过过渡管后插于烧瓶中,故可以硅胶等材料制成的柔性管,高度可调、不易破损,克服了现有虹吸管所存在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加工难度小、生产成本低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本技术的一种高效固液连续萃取装置,其使用方法及应用领域同现有技术,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与现有技术相同,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冷凝管1、抽提筒2、过渡管3及烧瓶4,冷凝管1与抽提筒2上下连通,过渡管3及烧瓶4上下连通,抽提筒2与过渡管3之间相接有侧弯管5,抽提筒2与烧瓶4之间有虹吸管6,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所述侧弯管5的上端是与抽提筒2上端侧面相接且向下倾斜的斜管5

1,斜管5

1的另一端圆滑过渡连接有轴线与抽提筒2平行的竖直管5

2,竖直管5

2的下端与过渡管3上端相接,所述斜管5

1、竖直管及过渡管3可为一体结构,所述竖直管5

2、过渡管3及烧瓶4的中心线重合,所述虹吸管6为中部可向上弯曲的柔性管,如硅胶管等,向上弯曲部分置于竖直管5

2与抽提筒2之间且最高点的高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虹吸管6的上端接于抽提筒2的底面,且虹吸管6上端内设有过滤砂芯6

1,以防止待萃取固体通过虹吸管6、过渡管3而流入烧瓶4中,虹吸管6的下端接于过渡管3的侧面且与过渡管3相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固液连续萃取装置,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冷凝管(1)、抽提筒(2)过渡管(3)及烧瓶(4),所述冷凝管(1)与抽提筒(2)上下连通,所述过渡管(3)及烧瓶(4)上下连通,所述抽提筒(2)与过渡管(3)之间相接有侧弯管(5),所述抽提筒(2)与烧瓶(4)之间有虹吸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弯管(5)的上端是与抽提筒(2)上端侧面相接且向下倾斜的斜管(5

1),斜管(5

1)的另一端圆滑过渡连接有轴线与抽提筒(2)平行的竖直管(5

2),竖直管(5

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大志马汇育许怡璇项雨萌李明泽莫琰翁嘉鸿陈勇宣马迎燕高瑀茁冯士麒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