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六自由度柔性并联平台的水下矢量推进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用推进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六自由度柔性并联平台的水下矢量推进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自主式水下航行器(AUV)目前在民用领域和军用领域都显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当前AUV推进
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转向控制,现有的方法有三种:鳍舵式转向、多推进器转向和矢量推进转向。矢量推进技术是当前AUV推进
研究的热点,20世纪90年代AUV迅速发展,其中以美国研制的NPS号AUV最具代表性,用于深水底部进行扫描测量,后续又研制了REMUSAUV,内置了导航系统并嵌入了摄像装置,并投入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我国在1995年8月由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研制的“CR
‑
01”号AUV用于获取海洋矿产资源数据,但以上都使用的是较为成熟的非矢量推进装置,矢量推进有较好的应用是在美国的BLUEFINROBOTICS公司设计制造的BLUEFUN
‑
21号AUV,其使用矢量推进器来获取额外控制力矩,具有很强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六自由度柔性并联平台的水下矢量推进装置,包括并联控制平台和涵道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控制平台包含六个电控液压伸缩缸、带有电调的下控制平台(1)、带有陀螺仪、导流槽和多个导流管的上承载平台(18);所述涵道推进器包含三相无刷电机(19)、连接器(21)、一对涵道外壳(20)、三颗径向固定螺丝(22)、四颗轴向固定螺丝(23)、传动杆(24)、涡轮风扇(25)、垫片(26)、紧固螺帽(27)、整流罩(28)、紧固螺丝(29),无刷电机(19)与连接器(21)通孔同轴配合,四颗轴向紧固螺丝(29)连接,同时传动杆(24)与电机旋转轴通过销钉连接,涡轮风扇(25)同轴配合于传动杆(24),垫片(26)与传动杆(24)同轴配合,放置于紧固螺丝(29)与涡轮风扇(25)直接,通过紧固螺丝(29)固定,整流罩(28)与传动杆(24)同轴配合,并通过紧固螺丝(29)与传动杆(24)末端轴向的螺孔固定,涵道外壳(20)安装于上承载平台(18)顶端。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基于六自由度柔性并联平台的水下矢量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液压伸缩缸包含第一铰支座(2)、第二铰支座(8)、第三铰支座(13)和第四铰支座(17)、第一轴承对(3)、第二轴承对(6)、第三轴承对(12)至第四轴承对(16)、第一销钉(4)、第二销钉(7)、第三销钉11至第四销钉(15)、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14)、气缸(9)、柔性活塞杆(10)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2的一种基于六自由度柔性并联平台的水下矢量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活塞杆(10)由顶部有螺孔的工程塑料和下方的整块圆柱形柔性材料构成,其由一种柔性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弹性,可左右摆动以减少水流冲击对零件的磨损,同时不影响其承载涵道电机推力的作用。4.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基于六自由度柔性并联平台的水下矢量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四组铰支座均有四个通孔,可与所述下控制平台(1)、上承载平台(18)、柔性活塞杆(10)或气缸(9)上的对应螺孔通过螺丝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基于六自由度柔性并联平台的水下矢量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轴承对可嵌入铰支座中同轴向配合,中间与连接杆的孔同轴心配合,通过销钉固定,同一连接杆固定两组不同旋转方向的铰支座。6.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基于六自由度柔性并联平台的水下矢量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带有电调的所述下控制平台(1)包含控制电机旋转的电调、涵道电机三相供电插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健超,邹屹祁,葛旺,俞志伟,庄迪,汪子淇,符恒,徐奕新,梁思怡,张家琪,常永瑞,刘梦瑶,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