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强韧TB18钛合金变截面模锻件的成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4613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钛合金热加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超高强韧TB18钛合金变截面模锻件的成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测试TB18钛合金的ω相析出温度点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高强韧TB18钛合金变截面模锻件的成形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钛合金热加工
,尤其是一种超高强韧TB18钛合金变截面模锻件的成形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超高强韧TB18钛合金是一种β型钛合金,抗拉强度>1300MPa,延伸率>5%,断裂韧性>70MPa.m
1/2
。因此,TB18钛合金同时具有超高强度和高韧性的特性,可应用于飞机机身结构件,是航空航天中重要的承力结构材料。
[0003]超高强韧TB18钛合金部件采用模锻整体成形,但由于该合金的β稳定元素含量高,相变点低,因此在两相区锻造时的锻造温度偏低,导致其模锻成形的变形抗力极大,使得锻件极其难以流动充满。此外,由于锻件与空气和模具的对流换热较快,使得锻造成形的实际温度更低,极容易导致锻件在成形过程中的温度分布不均匀,导致锻件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均匀性较差。尤其是针对图1、图2中示出了变截面模锻件,当锻件在较低的温度下强行压制成形时,容易导致锻件发生绝热剪切,形成不均匀的变形条带和绝热剪切带;同时由于该模锻件为变截面结构,锻件各部位的变形量相差较大,极易导致锻件表面存在织构,极大地影响锻件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高强韧TB18钛合金变截面模锻件的成形方法,提高锻件的成形质量。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超高强韧TB18钛合金变截面模锻件的成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测试TB18钛合金的ω相析出温度点T
ω
和β相变点T
β

[0007]S2、将棒料在炉内加热至(T
β

30)~(T
β

15)℃后保温,随后将棒料采用自由锻的方式制成荒坯,制坯完成后将荒坯冷却至室温;单道次压下的变形量控制在30%~50%;
[0008]S3、将荒坯在炉内加热至(T
β

30)~(T
β

15)℃后保温,随后将荒坯移至炉外并在第一时间内完成热包套,然后回炉保温;
[0009]S4、将步骤S2中包套的荒坯在第二时间内转移至模锻机上模锻成形;其中,压制速率为5.5

7mm/s,模锻变形量分配为30%~60%。
[0010]进一步的,所述棒料和荒坯的加热方式为:以15~20℃/min快速升温至T
ω
+20℃~T
ω
+80℃,随后以5~10℃/min升温至目标加热温度,并开始保温。
[0011]进一步的,所述热包套采用锆基陶瓷保温棉覆盖于锻件表面,并用Ф1.5~Ф3mm铁丝扎紧,且第一时间不超过2min。
[0012]进一步的,包套完成后,回炉保温时间为批料最大厚度
×
0.8min/mm计算。
[0013]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时间不超过120s。
[0014]进一步的,所述棒料内杂质要求为:Fe≤0.15%,C≤0.08%,H≤0.015%,O≤
0.15%,N≤0.05%。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超高强韧TB18钛合金变截面模锻件的成形方法,通过严格控制棒料的加热温度以及自由锻时的变形量,可以有效保证荒坯的变形均匀性;通过对荒坯进行热包套,并严格控制包套时间,可以有效限制荒坯在模锻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和温度降低,提高了模锻过程中的温度均匀性和变形均匀性;通过严格控制荒坯加热温度以及模锻时的压制速率和变形量,可以有效避免绝热剪切带和变形条带的形成,同时还可避免织构的产生,保证锻件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达到较高的水平,进而提高了锻件的成形质量。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TB18钛合金变截面模锻件的平面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模锻件在厚度方向的示意图;
[0020]图3是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获得的TB18钛合金的相变点图;
[0021]图4是实施例1的模锻件在30%变形量位置的显微组织图;
[0022]图5是实施例1的模锻件在60%变形量位置的显微组织图;
[0023]图6是实施例1的模锻件在30%变形量位置的极图;
[0024]图7是实施例1的模锻件在60%变形量位置的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002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超高强韧TB18钛合金变截面模锻件的成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7]S1、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测试TB18钛合金的ω相析出温度点T
ω
和β相变点T
β

[0028]S2、将棒料在炉内加热至(T
β

30)~(T
β

15)℃后保温,随后将棒料采用自由锻的方式制成荒坯,制坯完成后将荒坯冷却至室温;单道次压下的变形量控制在30%~50%;
[0029]S3、将荒坯在炉内加热至(T
β

30)~(T
β

15)℃后保温,随后将荒坯移至炉外并在第一时间内完成热包套,然后回炉保温;
[0030]S4、将步骤S2中包套的荒坯在第二时间内转移至模锻机上模锻成形;其中,压制速率为5.5

7mm/s,模锻变形量分配为30%~60%。
[0031]步骤S1中,所述棒料材质为TB18钛合金,所述棒料内杂质要求为:Fe≤0.15%,C≤0.08%,H≤0.015%,O≤0.15%,N≤0.05%。当然,钛合金的ω相析出温度和β相变温度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获得,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所述棒料以15~20℃/min快速升温至T
ω
+20℃~T
ω
+80℃,随后以5~10℃/min升温至目标加热温度。所述棒料在炉内的保温时间与其
厚度有关,棒料的厚度越厚,其保温时间越长。所述棒料在块锻机上采用自由锻的方式锻造成长方体形的荒坯,锻造完成后将荒坯风冷至室温。
[0032]步骤S2中,所述荒坯以15~20℃/min快速升温至T
ω
+20℃~T
ω
+80℃,随后以5~10℃/min升温至目标加热温度。所述荒坯在炉内的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超高强韧TB18钛合金变截面模锻件的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测试TB18钛合金的ω相析出温度点T
ω
和β相变点T
β
;S2、将棒料在炉内加热至(T
β

30)~(T
β

15)℃后保温,随后将棒料采用自由锻的方式制成荒坯,制坯完成后将荒坯冷却至室温;单道次压下的变形量控制在30%~50%;S3、将荒坯在炉内加热至(T
β

30)~(T
β

15)℃后保温,随后将荒坯移至炉外并在第一时间内完成热包套,然后回炉保温;S4、将步骤S2中包套的荒坯在第二时间内转移至模锻机上模锻成形;其中,压制速率为5.5

7mm/s,模锻变形量分配为30%~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强韧钛合金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静邓浩张新全翟瑞志罗恒军向伟冯军秦锋英李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德阳万航模锻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