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狭窄空间内预制装配式涵洞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4112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涵洞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狭窄空间内预制装配式涵洞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既有设施下方布置涵洞安装装置;S2、将全站仪布置在基础平台的起始端,使全站仪的中心点O与基础平台的基础中心轴线位于同一铅垂面上;S3、将涵洞节段卸落至滑移设备上,使涵洞节段朝向全站仪一侧端面的中点E与基础平台的基础中心轴线位于同一铅垂面上;S4、在首个涵洞节段的待安装点处布置定位标记,使定位标记的中点W与基础平台的基础中心轴线位于同一铅垂面上;S5、计算牵引部对滑移设备的牵引里程,通过牵引部将各涵洞节段依次牵引至设定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狭窄空间内大幅提高了涵洞节段的安装施工速度,且无需使用大型机械设备。且无需使用大型机械设备。且无需使用大型机械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狭窄空间内预制装配式涵洞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涵洞
,具体是一种狭窄空间内预制装配式涵洞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涵洞是公路、市政道路的重要组成结构。随着公路工程工业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预制装配式涵洞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预制节段的安装逐渐成为一个关键共性问题。一方面,城市地区的发展与建设日新月异,预制装配式涵洞的安装往往需要穿过既有设施,尤其是桥下交叉、道路下穿狭窄空间预制装配式涵洞安装;另一方面,国内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多变,预制装配式涵洞的安装环境及条件往往复杂多变,尤其是山区狭窄沟谷预制装配式涵洞安装。这些特殊地形狭窄空间下预制装配式涵洞安装方法不仅受预制节段本身重量影响,还要考虑地形条件、既有设施、绿色环保等多因素。
[0003]现有涵洞工程通常采用顶推法来进行狭窄空间(桥下交叉、道路下穿)预制装配式涵洞节段的安装,顶推法施工对既有设施影响较少,甚至无影响,但是顶推法具有一定的不足:其一,顶推需要设置支撑梁、顶柱(传力柱)才能实现顶推,机械设备复杂,施工过程繁琐,施工场地空间要求较大,其二,预制装配式涵洞节段较多,需多次顶推,施工速度慢,效率低,其三,顶推法适应性较差,对于涵洞节段按圆弧曲线式装配时无法采用顶推法,适用范围有限;除顶推法外,还有一些涵洞工程采用机械吊装法来进行狭窄空间(沟谷地形)预制装配式涵洞节段的安装,机械吊装法施工机动性强,机械化程度高,但是机械吊装法也具有一定的不足:其一,机械吊装法所需的机械设备一般均为大型,对施工场地的空间要求较大;其二,预制装配式涵洞安装为长条状线性安装,所需的吊装设备开行路线较长,临时固定设备较多,对环境的破坏与影响较大,因此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避免和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狭窄空间内预制装配式涵洞安装方法。本专利技术在狭窄空间内大幅提高了涵洞节段的安装施工速度,且无需使用大型机械设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狭窄空间内预制装配式涵洞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S1、在既有设施下方布置涵洞安装装置;
[0008]涵洞安装装置包括布置在土层上并自既有设施下方穿过的基础平台,所述基础平台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两组平行布置的第一安装槽,滑移设备安装在第一安装槽上并可沿第一安装槽滑动,基础平台上布置有可对涵洞节段产生顶升动作的升降部,以使得涵洞节段可放置于滑移设备上或从滑移设备上卸落,基础平台上还布置有用于将涵洞节段沿第一安装槽长度方向牵引的牵引部;
[0009]S2、将全站仪布置在基础平台的起始端,使全站仪的中心点O与基础平台的基础中
心轴线位于同一铅垂面上;
[0010]S3、将涵洞节段卸落至滑移设备上,调整涵洞节段的位置,使涵洞节段朝向全站仪一侧端面的中点E与基础平台的基础中心轴线位于同一铅垂面上;
[0011]S4、在首个涵洞节段的待安装点处布置定位标记,使定位标记的中点W与基础平台的基础中心轴线位于同一铅垂面上;
[0012]S5、计算牵引部对滑移设备的牵引里程,通过牵引部将各涵洞节段依次牵引至设定位置;
[0013]当各涵洞节段按直线式装配时,牵引里程l
i
为:
[0014]l
i
=L
OW

L
OE

ns;
[0015]其中,L
OW
为O点与W点之间的距离;
[0016]L
OE
为O点与E点之间的距离;
[0017]n表示已安装就位的涵洞节段数量;
[0018]S为各涵洞节段的长度;
[0019]当各涵洞节段按圆弧曲线式装配时,牵引里程l
i
为:
[0020][0021]其中,R为各涵洞节段按圆弧曲线式装配时的圆弧曲线半径。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S2中,在全站仪前方找任意一平面,以该平面为调试平面;调试平面与基础平台的基础中心轴线相交于F点,调试平面与两组第一安装槽内边的顶点相交于G点和H点,F点、G点、H点所连直线与基础中心轴线垂直,以此调整全站仪的位置:
[0023]当各涵洞节段按直线式装配时,使l
OH
=l
OG

[0024]其中,l
OH
为O点与H点之间的距离;
[0025]l
OG
为O点与G点之间的距离;
[0026]当各涵洞节段按圆弧曲线式装配时,使:
[0027][0028]其中,L
OF
为O点与F点之间的距离;
[0029]A为两组第一安装槽内边之间的距离。
[003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S3中,卸落涵洞节段前,在涵洞节段朝向全站仪一侧的端面上标记一点E,以涵洞节段朝向全站仪一侧端面左右两端的最高点分别为J点和K点,调整点E位置,使E点到J点以及K点之间的距离相等;
[0031]卸落涵洞节段时,调整涵洞节段的位置:
[0032]当各涵洞节段按直线式装配时,使l
OJ
=l
OK

[0033]其中,l
OJ
为O点与J点之间的距离;
[0034]l
OK
为O点与K点之间的距离;
[0035]当各涵洞节段按圆弧曲线式装配时,使:
[0036][0037]其中,L
OE
为O点与E点之间的距离;
[0038]B为涵洞节段的宽度。
[003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S4中,以定位标记左右两侧顶点分别为M点和N点,调整定位标记的位置:
[0040]当各涵洞节段按直线式装配时,使l
OM
=l
ON

[0041]其中,l
OM
为O点与M点之间的距离;
[0042]l
ON
为O点与N点之间的距离;
[0043]当各涵洞节段按圆弧曲线式装配时,使:
[0044][0045]其中,L
OW
为O点与W点之间的距离;
[0046]C为定位标记的宽度。
[0047]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在步骤S5中,当牵引至设定位置的涵洞节段数量达到三组时,将预应力筋穿过各涵洞节段上的预留孔道,并于最后一组涵洞节段上的固定槽内锚固,调节涵洞节段的平面位置及高程,再张拉预应力筋,紧固涵洞节段;紧固完成后,在相邻涵洞节段之间安装连接结构,安装完成后进行下一批次涵洞节段的安装。
[004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各涵洞节段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贯穿涵洞节段的预留孔道;涵洞节段内侧开设有与预留孔道位置存在交集的固定槽,所述牵引部为绞车,牵引线的一端穿过预留孔道后在固定槽内打结固定,牵引线的另一端被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狭窄空间内预制装配式涵洞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在既有设施(2)下方布置涵洞安装装置;涵洞安装装置包括布置在土层(3)上并自既有设施(2)下方穿过的基础平台(4),所述基础平台(4)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两组平行布置的第一安装槽(41),滑移设备(5)安装在第一安装槽(41)上并可沿第一安装槽(41)滑动,基础平台(4)上布置有可对涵洞节段(1)产生顶升动作的升降部,以使得涵洞节段(1)可放置于滑移设备(5)上或从滑移设备(5)上卸落,基础平台(4)上还布置有用于将涵洞节段(1)沿第一安装槽(41)长度方向牵引的牵引部;S2、将全站仪(7)布置在基础平台(4)的起始端,使全站仪(7)的中心点O与基础平台(4)的基础中心轴线(43)位于同一铅垂面上;S3、将涵洞节段(1)卸落至滑移设备(5)上,调整涵洞节段(1)的位置,使涵洞节段(1)朝向全站仪(7)一侧端面的中点E与基础平台(4)的基础中心轴线(43)位于同一铅垂面上;S4、在首个涵洞节段(1)的待安装点处布置定位标记(8),使定位标记(8)的中点W与基础平台(4)的基础中心轴线(43)位于同一铅垂面上;S5、计算牵引部对滑移设备(5)的牵引里程,通过牵引部将各涵洞节段(1)依次牵引至设定位置;当各涵洞节段(1)按直线式装配时,牵引里程l
i
为:l
i
=L
OW

L
OE

ns;其中,L
OW
为O点与W点之间的距离;L
OE
为O点与E点之间的距离;n表示已安装就位的涵洞节段(1)数量;S为各涵洞节段(1)的长度;当各涵洞节段(1)按圆弧曲线式装配时,牵引里程l
i
为:其中,R为各涵洞节段(1)按圆弧曲线式装配时的圆弧曲线半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狭窄空间内预制装配式涵洞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在全站仪(7)前方找任意一平面,以该平面为调试平面;调试平面与基础平台(4)的基础中心轴线(43)相交于F点,调试平面与两组第一安装槽(41)内边的顶点相交于G点和H点,F点、G点、H点所连直线与基础中心轴线(43)垂直,以此调整全站仪(7)的位置:当各涵洞节段(1)按直线式装配时,使l
OH
=l
OG
;其中,l
OH
为O点与H点之间的距离;l
OG
为O点与G点之间的距离;当各涵洞节段(1)按圆弧曲线式装配时,使:其中,L
OF
为O点与F点之间的距离;
A为两组第一安装槽(41)内边之间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狭窄空间内预制装配式涵洞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卸落涵洞节段(1)前,在涵洞节段(1)朝向全站仪(7)一侧的端面上标记一点E,以涵洞节段(1)朝向全站仪(7)一侧端面左右两端的最高点分别为J点和K点,调整点E位置,使E点到J点以及K点之间的距离相等;卸落涵洞节段(1)时,调整涵洞节段(1)的位置: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慈伟主吴志刚殷亮王胜斌杨大海张志峰陶文斌杨凯李剑鸾周云谢玉萌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