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港端口安全输注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4001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防护领域,提出了一种输液港端口安全输注针。该输注针包括针体、软管、止流夹和连接硬管,还包括防护装置、连接座和保护帽。针体为L形空心结构,针体的末端连接至软管一端,软管的另一端连接至连接硬管,连接硬管的末端设置保护帽,止流夹夹持在所述软管上;防护装置和连接座通过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相连,可以转动,在输注针使用完毕后,可以将防护装置旋转罩住针体,实现对废弃针头的防护;保护帽内导管通入连接硬管,防止漏液,可以减轻护士和医废处理人员被扎伤和被感染的风险。被感染的风险。被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液港端口安全输注针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防护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输液港端口安全输注针。

技术介绍

[0002]输液港是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通过与输注针配合使用,可减少病人长期或反复做静脉、动脉穿刺给药或抽血的痛苦并提高治疗效果。现有输注针无专门针对针体的回收装置,针体在使用完毕后,直接裸露或者需要插回保护套中,现有输注针保护套直径小,不易操作,在后续处理过程中,容易对护士和医废处理人员带来扎伤和感染的风险,并且保护套容易丢失。
[0003]据研究显示,针刺伤暴露在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中占比最大,极易导致病原体传播和感染,且输注针是一次性使用的,使用后产生的废弃针头数量多,因此专利技术出一款能够对针头进行防护的安全输注针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液港端口安全输注针,解决现有输注针在使用后的处理过程中容易导致扎伤和感染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输液港端口安全输注针,包括针体、软管、止流夹和连接硬管,还包括防护装置、连接座和保护帽。
[0007]所述针体为L形空心结构,针体的末端连接至软管的一端,所述软管的另一端连接至连接硬管,所述连接硬管的末端设置保护帽,所述止流夹夹持在所述软管上,可以控制液体流速。
[0008]所述连接座内设有L形的通孔,所述针体设置在连接座的L形的通孔内,针体的水平部分的尾端伸出连接座后伸至软管内,使软管与连接座连接处不易弯折破损,增加了软管与连接座连接的稳定性,针体垂直部分的前端伸出连接座后悬空;连接座的远离软管的一端底部设置第二连接片,第二连接片转动连接防护装置;连接座底部设置固定凸杆。
[0009]所述防护装置包括针罩和第一连接片,所述针罩底面一端与第一连接片的一端相连,第一连接片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片转动连接;所述针罩内部安装有卡扣,在施力将防护装置旋转罩住针体,卡扣卡住针体后,针体固定不再脱出;针罩的底部设置有与固定凸杆对应的小孔,使进行扎拔针操作时防护装置与连接座处于固定状态。
[0010]所述保护帽内设有内导管,所述内导管一端固定至保护帽内底面,所述内导管的长度大于保护帽的长度。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两侧转动连接有对称的手持护翼,所述手持护翼上有防滑颗粒,在手持护翼折起时可以进行扎针、拔针、旋转防护装置的操作,增加受力面积,平铺时可以配合医用胶带固定位置,防止跑针。
[0012]进一步地,所述防护装置、连接座和手持护翼为一体成型,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
片的连接处设置折痕,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之间通过折痕实现转动连接,连接座和手持护翼的连接处设置折痕,连接座和手持护翼之间通过折痕实现转动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硬管包括锥形硬质导管和圆柱形硬质导管,锥形硬质导管外侧均匀布设多个相互平行的加强板,圆柱形硬质导管尾端两侧对称设有片状凸起。
[0014]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帽外侧有棱形防滑条,保护帽内部有与片状凸起对应的内螺纹。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宽度大于针罩的宽度,第二连接片的宽度大于连接座的宽度,增大了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之间接触面积,即增加了折痕的长度,避免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之间转动连接时折痕太短导致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之间断裂。
[0016]进一步地,所述针体垂直部分在初始状态时外部套设有保护套。
[0017]进一步地,所述针罩一侧转动连接有遮挡片、另一侧开设卡槽,所述遮挡片上设置有与针罩的空腔和针罩上开设的卡槽相匹配的T形卡扣。
[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输液港端口安全输注针,防护装置可以罩住使用完毕后的针体,且卡扣的结构使针体不能脱出,实现了对针头的防护;旋紧保护帽,使保护帽内导管插入连接硬管,内导管的端部和锥形硬质导管紧密接触,连接硬管内的废液可以流入保护帽内导管中,避免医疗废液从保护帽边缘处溢出,进一步增加了输注针的安全性。同时针体水平部分超出连接座、第一连接片宽度大于针罩宽度、第二连接片宽度大于连接座宽度的设计,使软管和连接座、连接座和防护装置的连接更稳固,增加了输注针的耐用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防护状态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针罩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的连接座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的遮挡片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中标号为:1为防护装置、2为连接座、3为针体、4为软管、5为止流夹、6为连接硬管、7为保护帽、8为遮挡片、9为保护套、11为针罩、12为第一连接片、111为卡扣、112为小孔、21为手持护翼、22为固定凸杆、23为第二连接片、61为锥形硬质导管、62为圆柱形硬质导管、611为加强板、621为片状凸起、71为内导管、72为棱形防滑条、81为卡槽、82为T形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8]实施例1
[002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液港端口安全输注针,如图1~图5所示,该输注针包括针体3、软管4、止流夹5和连接硬管6,还包括防护装置1、连接座2和保护帽7。
[0030]所述针体3为金属材质空心L形,针体3尖端为弧形,针体3的水平部分的尾端伸出连接座2后伸至软管4内,针体3垂直部分的前端伸出连接座2后悬空;软管4一端插入连接座
2中,另一端连接至连接硬管6,止流夹5夹持在软管4上;连接硬管6包括锥形硬质导管61和圆柱形硬质导管62,锥形硬质导管61外侧均匀布设多个相互平行的加强板611,圆柱形硬质导管62尾端两侧对称设有片状凸起621。
[0031]连接座2内设有供针体3通过的L形通孔,连接座2的远离软管4的一端底部设置第二连接片23,第二连接片23转动连接防护装置1,第二连接片23的宽度大于连接座2的宽度;连接座2底部设置固定凸杆22,连接座2两侧转动连接有对称的手持护翼21,手持护翼21上有防滑颗粒,手持护翼21折起时可以进行扎针、拔针、旋转防护装置的操作,平铺时可以配合医用胶带固定位置,防止跑针。
[0032]防护装置1包括针罩11和第一连接片12,针罩11底面一端与第一连接片12的一端相连,第一连接片12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片23转动连接,第一连接片12的宽度大于针罩11的宽度;所述针罩11的内部安装有卡扣111,针罩11的底部设置有与固定凸杆22对应的小孔112。
[0033]所述保护帽7设置在连接硬管6的末端,保护帽7内设有内导管71,内导管71一端固定至保护帽7内底面,内导管71的长度大于保护帽7的长度,使内导管71的端部和连接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输液港端口安全输注针,所述输注针包括针体(3)、软管(4)、止流夹(5)和连接硬管(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装置(1)、连接座(2)和保护帽(7);所述针体(3)为L形空心结构,针体(3)的末端连接至软管(4)的一端,所述软管(4)的另一端连接至连接硬管(6),所述连接硬管(6)的末端设置保护帽(7),所述止流夹(5)夹持在所述软管(4)上;所述连接座(2)内设有L形的通孔,所述针体(3)设置在连接座(2)的L形的通孔内,针体(3)的水平部分的尾端伸出连接座(2)后伸至软管(4)内,针体(3)垂直部分的前端伸出连接座(2)后悬空;连接座(2)的远离软管(4)的一端底部设置第二连接片(23),第二连接片(23)转动连接防护装置(1);连接座(2)底部设置固定凸杆(22);所述防护装置(1)包括针罩(11)和第一连接片(12);所述针罩(11)底面一端与第一连接片(12)的一端相连,第一连接片(12)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接片(23)转动连接;所述针罩(11)内部安装有卡扣(111),针罩(11)的底部设置有与固定凸杆(22)对应的小孔(112);所述保护帽(7)内设有内导管(71),所述内导管(71)一端固定至保护帽(7)内底面,所述内导管(71)的长度大于保护帽(7)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港端口安全输注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2)两侧转动连接有对称的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子伟周志刚郭彦伟吕传建胡凤娟梁冬梅马荆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宇安医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