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处理用自动送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73252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污泥运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污泥处理用自动送料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表面固定安装有两组相对分布的竖板,两组所述竖板共同固定连接有下料漏斗,所述两组所述竖板共同转动连接有两组相对分布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传送辊,两组所述传送辊共同连接有传送带,一组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延伸出竖板并且连接有电机,所述下料漏斗底端设置有间歇下料机构,所述间歇下料机构包括有密封板与控制组件,所述密封板与下料漏斗内侧壁转动连接,两组所述竖板之间设置有位于工作台上方的摊铺机构,所述摊铺机构包括有清扫组件与驱动组件,所述清扫组件位于传送带上方并且与驱动组件相连接。送带上方并且与驱动组件相连接。送带上方并且与驱动组件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处理用自动送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泥运输
,具体是一种污泥处理用自动送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污泥干化又称污泥脱水,是指通过渗滤或蒸发等作用,从污泥中去除大部分含水量的过程,一般指采用污泥干化场(床)等自蒸发设施。污泥浓缩后,用物理方法进一步降低污泥的含水率,便于污泥的运送、堆积、利用或作进一步处理。脱水(干化)有自然蒸发法和机械脱水法两种。习惯上称机械脱水法为污泥脱水,称自然蒸发法为污泥干化;方法虽异,但都是进一步降低污泥含水率的措施。污泥在干化、脱硫和除尘后的干化污泥都需要进入转窑内部进行焚烧。
[0003]传统的运输都是直接通过一条链运机进行运输。但是现有的这种运输方式无法对干化后的污泥进行定量投放,传送带表面污泥易产生堆积现象,影响污泥的正常输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处理用自动送料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污泥处理用自动送料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表面固定安装有两组相对分布的竖板,两组所述竖板共同固定连接有下料漏斗,所述两组所述竖板共同转动连接有两组相对分布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传送辊,两组所述传送辊共同连接有传送带,一组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延伸出竖板并且连接有电机,所述下料漏斗底端设置有间歇下料机构,所述间歇下料机构包括有密封板与控制组件,所述密封板与下料漏斗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控制组件一端与密封板相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另一端与转动杆相连接,两组所述竖板之间设置有位于工作台上方的摊铺机构,所述摊铺机构包括有清扫组件与驱动组件,所述清扫组件位于传送带上方并且与驱动组件相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有两组所述竖板相对的两侧壁共同转动安装的第一旋转杆,所述第一旋转杆穿过下料漏斗位于密封板下方并且固定安装有与密封板相互配合的凸轮,所述转动杆与第一旋转杆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同步齿盘,两组所述第一同步齿盘共同连接有第一同步带。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清扫组件包括有两组竖板共同固定安装的横板,所述横板表面沿竖直方向转动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底端延伸出横板并且固定连接有旋转盘,所述旋转盘底壁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毛刷,所述转动轴与驱动组件相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有两组所述竖板共同转动安装的位于横板上方的第二旋转杆,所述第二旋转杆表面固定安装有主动斜齿盘,所述转动轴顶端固定安装有与主动斜齿盘啮合连接的从动斜齿盘,所述转动杆与第二旋转杆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同步齿盘,两组所述第二同步齿盘共同连接有第二同步带。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料漏斗内侧壁固定安装有与密封板相互配合的限位块。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由密封板、控制组件组成的间歇下料机构与由清扫组件81、驱动组件组成的摊铺机构相互配合,可以对下料的速度进行精准控制,并且对传送带表面的污泥原料进行摊铺清理,解决了现有的运输方式无法对干化后的污泥进行定量投放,传送带表面污泥易产生堆积现象,影响污泥正常输送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一种污泥处理用自动送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一种污泥处理用自动送料装置中第一旋转杆及其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其中:工作台1、竖板2、下料漏斗3、转动杆4、传送辊5、传送带51、电机6、间歇下料机构7、密封板71、控制组件72、第一旋转杆721、凸轮722、第一同步齿盘723、第一同步带724、摊铺机构8、清扫组件81、横板811、转动轴812、旋转盘813、毛刷814、驱动组件82、第二旋转杆821、主动斜齿盘822、从动斜齿盘823、第二同步齿盘824、第二同步带825、限位块9。
具体实施方式
[001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8]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19]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污泥处理用自动送料装置的结构图,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表面固定安装有两组相对分布的竖板2,两组所述竖板2共同固定连接有下料漏斗3,所述两组所述竖板2共同转动连接有两组相对分布的转动杆4,所述转动杆4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传送辊5,两组所述传送辊5共同连接有传送带51,一组所述转动杆4的一端延伸出竖板2并且连接有电机6,所述下料漏斗3底端设置有间歇下料机构7,所述间歇下料机构7包括有密封板71与控制组件72,所述密封板71与下料漏斗3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控制组件72一端与密封板71相连接,所述控制组件72另一端与转动杆4相连接,两组所述竖板2之间设置有位于工作台1上方的摊铺机构8,所述摊铺机构8包括有清扫组件81与驱动组件82,所述清扫组件81位于传送带51上方并且与驱动组件82相连接,在使用时,启动电机6带动转动杆4旋转进而带动传送带51旋转,初始状态时,所述密封板71保持下料漏斗3处于密封状态,运行时,所述转动杆4与控制组件72相互配合,控制下料漏斗3内的污泥原料等间歇的自动下落至传送带51表面进行运输,可以对污泥原料的下料速度进行控制,所述传送带51在对污泥原料进行输运的同时,所述驱动组件82与清扫组件81相互配合,可以对传送带51表面的污泥原料进行均匀的摊铺清扫,有效避免传送带51表面污泥原
料产生堆积,影响输运效果。
[0020]如图1、图2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控制组件72包括有两组所述竖板2相对的两侧壁共同转动安装的第一旋转杆721,所述第一旋转杆721穿过下料漏斗3位于密封板71下方并且固定安装有与密封板71相互配合的凸轮722,所述转动杆4与第一旋转杆721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同步齿盘723,两组所述第一同步齿盘723共同连接有第一同步带724,在使用时,所述转动杆4旋转的同时,所述第一同步齿盘723与第一同步带724相互配合带动第一旋转杆721同步旋转,所述第一旋转杆721与凸轮722相互配合,可以定时的控制密封板71转动进而控制污泥原料下落。
[0021]如图1、图3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清扫组件81包括有两组竖板2共同固定安装的横板811,所述横板811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处理用自动送料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表面固定安装有两组相对分布的竖板,两组所述竖板共同固定连接有下料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所述竖板共同转动连接有两组相对分布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传送辊,两组所述传送辊共同连接有传送带,一组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延伸出竖板并且连接有电机,所述下料漏斗底端设置有间歇下料机构,所述间歇下料机构包括有密封板与控制组件,所述密封板与下料漏斗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控制组件一端与密封板相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另一端与转动杆相连接,两组所述竖板之间设置有位于工作台上方的摊铺机构,所述摊铺机构包括有清扫组件与驱动组件,所述清扫组件位于传送带上方并且与驱动组件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处理用自动送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有两组所述竖板相对的两侧壁共同转动安装的第一旋转杆,所述第一旋转杆穿过下料漏斗位于密封板下方并且固定安装有与密封板相互配合的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俊清张翠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水广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