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棒材磨削加工自动化生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2579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棒材磨削加工自动化生产设备,包括:进料斗;第一磨床用于对棒材表面进行磨削;清洗输送组件连接第一磨床,且用于将磨削后的棒材转运且清理粉尘;检测组件包括传送台、图像获取单元及控制单元,所述传送台接纳清洗吹干的棒材并运转至图像获取单元处以获取图像;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采集图像分析、存储棒材的特征;换向组件悬设于传送台上方,并通过真空吸附件将棒材吸附后旋转调整至统一方向排列;下料组件用于将传送台换向后的棒材抓取移转至第二磨床以研磨棒材端部、或沿传送台末端导入不良品料仓中;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自动化生产设备,解决现有棒材磨削加工工序繁琐、效率低下、不良品率高,难以满足批量生产需求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棒材磨削加工自动化生产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棒材自动化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棒材磨削加工自动化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棒材生产的加工的工序十分复杂,且各工序之间需要转运、人工手动加工等进行处理;例如,现有棒材的原料批量供应且杂乱堆放,当棒材两端出现色差、或材质、形状等特征出现差异时,需要人工进行筛选、换向等,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流程线式的自动联机生产;
[0003]此外,现有棒材加工所需加工设备多,各设备需要人工参与,很难满足批量生产的需求,时常出现同批次所加工出的产品具有不同品质的情形;更重要的是加工效率极低,且人员疲劳度高,对特殊材质的棒材还容易刺激与损伤皮肤等;
[0004]综上,现有的棒材加工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以满足批量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棒材磨削加工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结构简单、制作简便、易实现且成本低,解决现有棒材磨削加工工序繁琐、效率低下、不良品率高,难以满足批量生产需求的问题。
[0006]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棒材磨削加工自动化生产设备,该生产设备包括:
[0008]进料斗,其供棒材承放,并转送至第一磨床进行磨削;
[0009]第一磨床,其用于对棒材表面进行磨削;
[0010]清洗输送组件,其连接第一磨床,且用于将磨削后的棒材转运且清理粉尘;
[0011]检测组件,其包括传送台、图像获取单元及控制单元,所述传送台接纳清洗吹干的棒材并运转至图像获取单元处以获取图像;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采集图像分析、存储棒材的特征;
[0012]换向组件,其悬设于传送台上方,并通过真空吸附件将棒材吸附后旋转调整至统一方向排列;
[0013]下料组件,其用于将传送台换向后的棒材抓取移转至第二磨床以研磨棒材端部、或沿传送台末端导入不良品料仓中。
[0014]进一步地,该生产设备还包括一储料组件,其设置在清洗输送组件与检测组件之间,以用于缓存所述棒材;该储料组件包括第一机架、第一电机、第一传动带及顶抵到位件;所述第一电机用于带动环形绕设在第一机架上的第一传动带运动,且该第一传动带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所述清洗输送组件上棒材运动的方向;所述第一机架的侧部开设有入料口,且相对入料口的另一侧装设所述顶抵到位件;其中,所述第一传动带上平行且间隔布置有若干个供棒材进入的置放位,且各所述置放位随第一传动带运动而位移,以使该置放位的轴线与所述入料口处的棒材的轴线重合或平行,并沿置放位轴向运动直至顶持至所述顶抵到
位件。
[0015]进一步地,所述储料组件还包括一位置检测结构,其用于驱使所述第一传动带上的置放位与入料口的棒材对位设置;该位置检测结构包括对位块及感应件,所述对位块装设于第一机架,且供感应件放置,以使感应件悬设在第一传动带上方;其中,棒材抵于所述顶抵到位件后,第一电机带动第一传动带转动一定距离,以使另一置放位对应入料口,所述感应件同步对准感应另一置放位。
[0016]进一步地,该清洗输送组件包括第二机架、第二传动带及悬设于第二传动带的冲洗组件、吹风组件,所述第二传动带带动棒材首尾排列式地进入冲洗组件与吹风组件下方进行对应地冲洗与烘干。
[0017]进一步地,所述冲洗组件包括悬设于第二传动带上方冲洗部件及承液盘;该承液盘固定于第二机架,其供所述第二传动带装设于其内;所述冲洗部件垂直于水平方向设置,且喷水方向相对棒材轴线偏移一定距离;
[0018]进一步地,所述吹风组件用于吹附棒材及第二传动带上的残留水;该吹风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出风筒及进风件,所述出风筒沿水平方向延伸布置,且吹风方向与水平面呈一夹角设置。
[0019]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组件包括至少两组图像获取单元,且两组图像获取单元分别对应棒材的轴向与径向设置。
[0020]进一步地,所述换向组件包括旋转电机及顶升结构,所述旋转电机通过立柱悬设在传送台上方,且与控制单元电联,并用于带动真空吸附件转向;所述顶升结构位于传送台下方,其包括相连的顶升气缸及推块,所述推块两侧形成适配棒材的U型槽;其中,所述顶升气缸带动推块上移,以带动推块的U形槽适配棒材两端部位置,并将棒体向上抬起,以供真空吸附件吸附。
[0021]进一步地,所述下料组件包括位移结构及双向运载结构,所述位移结构用于带动双向运载结构平移;所述双向运载结构用于带动抓取件在垂直于传送台方向上运动,并将棒材转送至端面磨床;
[0022]进一步地,所述双向运载结构包括基板、驱动件、两滚轮、环形齿带及两组抓取件;所述基板上开设有两弧形导向槽,且该两弧形导向槽向外弯曲成型,并用于引导抓取件弧线位移;两所述滚轮沿高度方向固定在基板上,且与驱动件止转相连;所述环形齿带绕设于两滚轮外周,并且分别于环形齿带两侧连接;其中,所述驱动件带动滚轮转动,联动环形齿带运装,且使两组抓取件分别沿弧形导向槽运动相对错位运动。
[0023]由上述对本专利技术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0024](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棒材磨削加工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结构简单、制作简便、易实现且成本低,解决现有棒材磨削加工工序繁琐、效率低下、不良品率高,难以满足批量生产需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将现有棒材加工的工序整合并实现自动化加工,即通过进料斗自行下料,经第一磨床研磨后,通过清洗输送组件在输送过程中进行清洗,改善现有人工进行清洗的不干净、劳动力大、效率低且易摆放错位置等弊端,大幅度提升效率与精准性,便于后续检测组件对棒材特征精准采集、分析及数据存储(有助于后续追溯不良品);此外还通过换向组件实现棒材统一方向,后续在端面研磨时不易产生加工错误等先现象,这是人工筛选无法实现的,经常出现人工筛选错误,导致后续端面研磨时,高速转动的磨轮炸裂,飞射出
后容易伤到他人或其他设备,危险性高,现大多是通过多个人员多道检测来提升方向准确性,但此方式耗时耗力,十分繁琐;最后通过下料组件将良品转送至第二磨床进行端部研磨或者转送至不良品料仓中;本专利技术整个结构设计、布局巧妙,多个机构共用一个传送机构,缩短运载距离,从棒材下料至端面研磨的时间缩短至少10倍以上,效率大幅度提升,且良品率提升,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大量的人工参与。
[0025](2)本专利技术还包括储料组件,其用于缓存棒材且保证检测上料的连续性,还能方便后续批量性的运载至检测组件上传动,避免检测时停机,而棒材又因无法进入而造成堆叠、挤压损坏等风险;
[0026](3)本专利技术通过清洗输送组件实现输送、冲洗、烘干依序完成,且在不停机的状态实现各工序的动作,提升效率的同时,超越人工清理粉尘的效果;不仅如此,在冲洗与烘干过程中,都能够带动棒体转动,实现全方位的清理与烘干,便后后续精准地检测;
[0027](4)本专利技术设置两组的图像获取单元,且相对棒材的轴向与径向进行检测,既实现端面检测与尺寸检测、又能识别方向是否摆放错误需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棒材磨削加工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生产设备包括:进料斗,其供棒材承放,并转送至第一磨床进行磨削;第一磨床,其用于对棒材表面进行磨削;清洗输送组件,其连接第一磨床,且用于将磨削后的棒材转运且清理粉尘;检测组件,其包括传送台、图像获取单元及控制单元,所述传送台接纳清洗吹干的棒材并运转至图像获取单元处以获取图像;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采集图像分析、存储棒材的特征;换向组件,其悬设于传送台上方,并通过真空吸附件将棒材吸附后旋转调整至统一方向排列;下料组件,其用于将传送台换向后的棒材抓取移转至第二磨床以研磨棒材端部、或沿传送台末端导入不良品料仓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材磨削加工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生产设备还包括一储料组件,其设置在清洗输送组件与检测组件之间,以用于缓存所述棒材;该储料组件包括第一机架、第一电机、第一传动带及顶抵到位件;所述第一电机用于带动环形绕设在第一机架上的第一传动带运动,且该第一传动带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所述清洗输送组件上棒材运动的方向;所述第一机架的侧部开设有入料口,且相对入料口的另一侧装设所述顶抵到位件;其中,所述第一传动带上平行且间隔布置有若干个供棒材进入的置放位,且各所述置放位随第一传动带运动而位移,以使该置放位的轴线与所述入料口处的棒材的轴线重合或平行,并沿置放位轴向运动直至顶持至所述顶抵到位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棒材磨削加工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组件还包括一位置检测结构,其用于驱使所述第一传动带上的置放位与入料口的棒材对位设置;该位置检测结构包括对位块及感应件,所述对位块装设于第一机架,且供感应件放置,以使感应件悬设在第一传动带上方;其中,棒材抵于所述顶抵到位件后,第一电机带动第一传动带转动一定距离,以使另一置放位对应入料口,所述感应件同步对准感应另一置放位。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棒材磨削加工自动化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清洗输送组件包括第二机架、第二传动带及悬设于第二传动带的冲洗组件、吹风组件,所述第二传动带带动棒材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文礼魏绍煌蒋志金方兵黄毅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