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地机的分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2371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洗地机的分水组件,包括依次扣合的背板、中板以及前板,所述背板上设有进液口,所述多个出液口设于前板上,所述背板与中板之间形成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包括流道分支,所述流道分支中的清洁液沿着相反的两个方向流动以分流,从进液口流入的清洁液通过第一流道分流后从出液口流向辊刷,所述中板与前板之间形成有包括流道分支的第二流道,所述中板上设有连通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贯穿流道,所述第二流道与第一流道分别位于贯穿流道的两侧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在贯穿流道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采用本申请技术方案能够大大减少清洁液偏流的问题,实现更加均匀的分流,而且方便加工制造。而且方便加工制造。而且方便加工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洗地机的分水组件


[0001]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
,特别涉及一种洗地机的分水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诸如洗地机等清洁设备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洗地机上的分水组件的分流效果直接影响着洗地效果。
[0003]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2122411293.0的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洗地机的分水组件,该分水组件由外壁板、前壁板和后壁板,前壁板与后壁板贴合形成有分水流道,外壁板上设有喷口,所述喷口与分水流道连通以向滚刷提供清洁液。一方面,采用该技术方案会导致分水组件的尺寸比较大,对于其安装空间的要求也比较高;另一方面,分水流道的空间利用率低。
[0004]另一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910399630.3的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对洗地机的辊刷供水均匀,在清洗组件的上设置了多层级的流道分支,使得从进液口进入的清洗液通过流道分流后直接从多个出液口流出。具体的,各层级的流道分支在沿辊刷的径向方向和沿垂直辊刷的径向方向叠加设置,使得各层级的流道分支位于不同平面内,使得各层级的清洁介质喷射口在不同平面空间叠加设置。该结构设置方案虽然在理论上能够提升供液的均匀性和减少喷射口的占用空间,但由于相邻的两个层级流道分支均处于不同平面,使得该两个层级的流道分支与所述两个流道分支之间的连通形成的结构为空间立体结构,清洁液从上一层级流道分支流入下一级流道分支过程中需要经过两个平面,且受流经路径上的流道内壁粘滞力、重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清洁介质分流不均匀而产生偏流,使得流道分支分流不均匀并最终导致出液口处的清洁液不均匀。况且,这种各层级流道分支处于不同平面的分水组件结构相对复杂,不容易加工制造,导致产品化应用前景较低。
[0005]因此有待进一步改进分水组件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至少部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一个目的在于提升向辊刷提供的清洁液的均匀性,提供了一种供液均匀的湿式表面清洁装置。
[0007]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洗地机的分水组件,包括依次扣合的背板、中板以及前板,所述背板上设有进液口,所述前板上设有多个出液口,所述背板与中板之间形成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包括流道分支,所述流道分支中的清洁液沿着相反的两个方向流动以分流,从进液口流入的清洁液通过第一流道分流后从出液口流向辊刷,所述中板与前板之间形成有包括流道分支的第二流道,所述中板上设有连通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贯穿流道,所述第二流道与第一流道分别位于贯穿流道的两侧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在贯穿流道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流道面上的流道分支层数小于第一流道面上的流道分支层
数。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在分水组件上分别呈纵向设置,所述进液口、出液口分别位于贯穿流道的上侧。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在分水组件上分别呈纵向设置,所述进液口、出液口分别位于贯穿流道的下侧。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流道面上的流道分支层数为三层,所述第二流道面上的流道分支层数为两层,以在分水组件上形成32个出液口。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流道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布置的第一层流道分支、第二层流道分支、第三层流道分支,从进液口进入的清洁液依次流经第一层流道分支、第二层流道分支和第三层流道分支。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流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布置的第四层流道分支、第五层流道分支,从贯穿流道出来的清洁液依次流经第四层流道分支和第五层流道分支,其中所述第四层流道分支与第三层流道分支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层流道分支与第五层流道分支相对设置。
[0015]进一步的,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第一层流道分支与第三层流道分支之间。
[0016]进一步的,所述分水组件还包括进液流道,所述进液流道与第一流道异面设置并通过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流道上的第一层流道分支之间形成有预设长度的缓冲流道。
[0017]进一步的,前板与中板一体结构,或者背板与中板一体结构,或者前板、中板与背板一体结构。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9]本实施例在第一流道分流的基础上,增设了第二流道,并将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分别设置在贯穿流道的两侧且平行设置,使得第一流道内的流道分支的中轴线处于初级流道面S1上,第二流道内的流道分支的中轴线处于第二流道所在的次级流道面S2上,无论是第一流道还是第二流道中,清洁液从上一层级流道分支流入下一级流道分支的过程中的流动路径均处于同一平面,那么,受流经路径上流道内壁对其粘滞力、重力等因素的影响明显较小,不易造成清洁液的偏流。此外,通过将第一流道的清洁液流动路径与第二流道的清洁液流动路径至少部分重叠设置,使得第一流道、第二流道以及贯穿流道之间形成的立体空间体积相对较小,由初级流道面、贯穿流道面以及次级流道面依次连接围成的立体流道虽然理论空间利用率不及
技术介绍
中所提及的现有技术,但其同样无需增加现有分水组件的体积或者高度,而且第一流道或者第二流道上的各层级流道均处于同一平面,流道结构相对更加方便加工制造,能够更好的适应产品化。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湿式表面清洁装置的地刷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地刷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分水组件与刮板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图4中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图5中B部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2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中板正面的第一流道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图7中C部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2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中板背面的第二流道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为图9中D部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31]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前板背面的第二流道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2]图12为实施例一中的分水结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中板的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对应位置结构示意图;
[0034]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的流道结构示意图;
[0035]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的中板正面的第一流道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6]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四中的一种供液流道结构示意图;
[0037]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四中的另一种供液流道结构示意图;
[0038]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五中的地刷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9]图19为图18中F部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40]图20为本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洗地机的分水组件,包括依次扣合的背板、中板以及前板,所述背板上设有进液口,所述前板上设有多个出液口,所述背板与中板之间形成有第一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包括流道分支,所述流道分支中的清洁液沿着相反的两个方向流动以分流,从进液口流入的清洁液通过第一流道分流后从出液口流向辊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与前板之间形成有包括流道分支的第二流道,所述中板上设有连通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贯穿流道,所述第二流道与第一流道分别位于贯穿流道的两侧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在贯穿流道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洗地机的分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面上的流道分支层数小于第一流道面上的流道分支层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洗地机的分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在分水组件上分别呈纵向设置,所述进液口、出液口分别位于贯穿流道的上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洗地机的分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在分水组件上分别呈纵向设置,所述进液口、出液口分别位于贯穿流道的下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洗地机的分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面上的流道分支层数为三层,所述第二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李玉涛陶红杰邢靖宣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