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光照带土坨立体茶树育苗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2201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光照带土坨立体茶树育苗床,包括立柱、隔层架、补光灯、托水盘、育苗盆以及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垂直固定在隔层架的四个角,所述托水盘放置在隔层架正上方,所述固定架放置在托水盘中,所述补光灯设置在隔层架下表面,所述育苗盆放置在固定架上,通过设置在纵梁上的补光灯,能够在连续阴雨的天气对苗木进行人工补光,采用在隔层架上设置传送导轮以及立柱底部设置滚轮的方式提高了设备的操作便捷性,使用育苗盆进行育苗可以保证在带土坨移植时土坨完整,保护苗木脆弱根部,同时育苗盆采用可降解材料,在苗木移植时可以连盆一起栽种,育苗盆在之后的时间逐渐降解,有效避免了环境的污染问题,提高了移植作业效率。植作业效率。植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光照带土坨立体茶树育苗床


[0001]本技术是一种全光照带土坨立体茶树育苗床,属于育苗床


技术介绍

[0002]苗床育苗就是在特定的环境和营养中培育幼苗的意思,原意是指在苗圃、温床或温室里培育幼苗,以备移植至土地里去栽种,也可指各种生物细小时经过人工保护直至能独立生存的这个阶段,苗床育苗营养土的营养元素可以像大田育苗一样随时追补,因此,对营养土的要求没有容器育苗那么苛刻,营养土基料来源广泛,育苗设施也相对简单些,因而可大大降低成本。
[0003]中国专利号:CN216087971U公开了一种全光照带土坨立体茶树育苗床,包括床架及从上至下活动放置在床架上的育苗床、漏空板和贮水箱,育苗床上均匀设置有育苗孔,育苗孔用于填充基质,漏空板上均匀设置有漏透孔,由育苗床、漏空板错位设置,育苗床进行育苗,贮水箱进行水汽供应,顶盖的回水针将水汽聚集回落至育苗床,透气孔进行透气,出圃时,抽动育苗床与漏空板对应即可使得育苗床上的基质团落出,本技术无需使用育苗袋,无需电能驱动,可全光照而且保湿时间长,带土坨出圃,但是该设计未考虑到阴雨天气低光照情况下的补光问题,育苗床铺设基质后重量较大,不便移动,同时虽然未使用育苗袋,但是在带土坨移植时难以避免土坨的碎裂散落,造成苗木的损坏或死亡,现亟需一种全光照带土坨立体茶树育苗床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全光照带土坨立体茶树育苗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通过设置在纵梁上的补光灯,能够在连续阴雨的天气对苗木进行人工补光,促进生长,采用在隔层架上设置传送导轮以及立柱底部设置滚轮的方式提高了设备的操作便捷性,使用育苗盆进行育苗可以保证在带土坨移植时土坨完整,保护苗木脆弱根部,同时育苗盆采用可降解材料,在苗木移植时可以连盆一起栽种,育苗盆在之后的时间逐渐降解,有效避免了环境的污染问题,提高了移植作业效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全光照带土坨立体茶树育苗床,包括立柱、隔层架、补光灯、托水盘、育苗盆以及固定架,所述立柱垂直固定在隔层架的四个角,所述托水盘放置在隔层架正上方,所述固定架放置在托水盘中,所述补光灯设置在隔层架下表面,所述育苗盆放置在固定架上。
[0006]进一步地,所述隔层架包括横梁、纵梁以及传送导轮,所述横梁为两根且横向安装,所述横梁两端与立柱相连接,所述纵梁为三根且纵向安装,所述纵梁的左右两根分别于立柱相连接,所述纵梁的第三根两端与两个横梁的中心相连接,所述传送导轮设置在纵梁之间的空间。
[0007]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上均匀开设有固定口,所述固定架四角位置设置有支撑脚,
所述支撑脚的高度与托水盘内部高度相同,所述固定架尺寸小于托水盘内部空间的尺寸。
[0008]进一步地,所述补光灯设置在三根纵梁下方,所述补光灯尺寸小于纵梁下表面。
[0009]进一步地,所述育苗盆底部开设有透水孔,所述育苗盆的盆口尺寸大于固定架上固定口的尺寸,所述育苗盆的盆体为可降解材料,所述育苗盆高度与固定架高度相同。
[0010]进一步地,所述立柱底部安装有滚轮。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在纵梁上的补光灯,能够在连续阴雨的天气对苗木进行人工补光,促进苗木生长,采用在隔层架上设置传送导轮以及立柱底部设置滚轮的方式提高了设备的操作便捷性,使用育苗盆进行育苗可以保证在带土坨移植时土坨完整,保护苗木脆弱根部,同时育苗盆采用可降解材料,在苗木移植时可以连盆一起栽种,育苗盆在之后的时间逐渐降解,有效避免了环境的污染问题,提高了移植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001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全光照带土坨立体茶树育苗床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一种全光照带土坨立体茶树育苗床的补光灯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一种全光照带土坨立体茶树育苗床的育苗盆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一种全光照带土坨立体茶树育苗床的托水盘与固定架示意图;
[0017]图中:1

立柱、12

滚轮、2

隔层架、21

横梁、22

纵梁、23

传送导轮、3

补光灯、4

育苗盆、41

透水孔、5

托水盘、6

固定架、61

固定口、62

支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9]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全光照带土坨立体茶树育苗床,包括立柱1、隔层架2、补光灯3、托水盘5、育苗盆4以及固定架6,立柱1垂直固定在隔层架2的四个角,托水盘5放置在隔层架2正上方,固定架6放置在托水盘5中,补光灯3设置在隔层架2下表面,育苗盆4放置在固定架6上,通过设置在纵梁22上的补光灯3,能够在连续阴雨的天气对苗木进行人工补光,促进苗木生长,采用在隔层架2上设置传送导轮23方式提高了设备的操作便捷性,使用育苗盆4进行育苗可以保证在带土坨移植时土坨完整,保护苗木脆弱根部。
[0020]隔层架2包括横梁21、纵梁22以及传送导轮23,横梁21为两根且横向安装,横梁21两端与立柱1相连接,纵梁22为三根且纵向安装,纵梁22的左右两根分别于立柱1相连接,纵梁22的第三根两端与两个横梁21的中心相连接,传送导轮23设置在纵梁22之间的空间,多根横梁21与纵梁22保证了隔层架2的稳定性,传送导轮23方便托水盘5的安放和取下。
[0021]固定架6上均匀开设有固定口61,固定架6四角位置设置有支撑脚62,支撑脚62的高度与托水盘5内部高度相同,固定架6尺寸小于托水盘5内部空间的尺寸,能顾使固定架6方便的放在托水盘5内部且固定架6上表面与托水盘5口齐平。
[0022]补光灯3设置在三根纵梁22下方,补光灯3尺寸小于纵梁22下表面,能够均匀的照射到整个固定架6上的育苗盆4,使苗木均匀生长。
[0023]育苗盆4底部开设有透水孔41,育苗盆4的盆口尺寸大于固定架6上固定口61的尺寸,育苗盆4的盆体为可降解材料,在苗木移植时可以连盆一起栽种,育苗盆4在之后的时间逐渐降解,有效避免了环境的污染问题,提高了移植作业效率。
[0024]立柱1底部安装有滚轮12,使整个育苗床能够方便的进行移动,提高作业的便利性。
[0025]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实际使用时,将隔层架2与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光照带土坨立体茶树育苗床,包括立柱(1)、隔层架(2)、补光灯(3)、托水盘(5)、育苗盆(4)以及固定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垂直固定在隔层架(2)的四个角,所述托水盘(5)放置在隔层架(2)正上方,所述固定架(6)放置在托水盘(5)中,所述补光灯(3)设置在隔层架(2)下表面,所述育苗盆(4)放置在固定架(6)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光照带土坨立体茶树育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架(2)包括横梁(21)、纵梁(22)以及传送导轮(23),所述横梁(21)为两根且横向安装,所述横梁(21)两端与立柱(1)相连接,所述纵梁(22)为三根且纵向安装,所述纵梁(22)的左右两根分别于立柱(1)相连接,所述纵梁(22)的第三根两端与两个横梁(21)的中心相连接,所述传送导轮(23)设置在纵梁(22)之间的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新国林程辉马晓晓梁诗华周宜洁林培鑫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