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电池包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2072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电池包和车辆,电池包括:极芯和极耳,极芯和极耳相连接;极芯和极耳均设置于壳体内,且极耳与壳体间隔设置,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换热通道,第一换热通道内设置有均温板。通过在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换热通道,而且第一换热通道内设置有均温板,极芯产生的热可以传递到壳体,在由壳体表面传导至第一换热通道时,第一换热通道内的工质在一定真空度下受热并产生蒸汽,当气态工质接触到温度稍低的环境时,便会产生蒸汽的冷凝现象,借由冷凝现象释放出之前蒸发时吸收的热,冷凝后的工质会再次到热源蒸发区,从而进行循环吸热和散热的过程,如此,可以更好地对电池内部进行散热和均温,提升散热效率。提升散热效率。提升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电池包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电池包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对电池的极芯进行散热,主要是通过极芯与壳体的配合,进行热管理散热结构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走极芯的产热以及部分极耳的产热。但是,因极芯传热到散热系统有一定的热阻,导致极芯的产热不能完全带走,散热效率较低,特别地,对于极芯或者产热不均的电池,无法有效并且高效率地进行换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池,该电池可以更好地对电池内部进行散热,提升散热效率,以及电池的温度均一性。
[0004]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电池包。
[0005]本技术还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0006]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包括:极芯和极耳,所述极芯和所述极耳相连接;壳体,所述极芯和所述极耳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极耳与所述壳体间隔设置,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内设置有均温板。
[0007]根据本技术的电池,通过在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换热通道,而且第一换热通道内设置有均温板,极芯产生的热可以传递到壳体,在由壳体表面传导至第一换热通道时,第一换热通道内的工质在一定真空度下受热并产生蒸汽,当气态工质接触到温度稍低的环境时,便会产生蒸汽的冷凝现象,借由冷凝现象释放出之前蒸发时吸收的热,冷凝后的工质会再次到热源蒸发区,从而进行循环吸热和散热的过程,如此,可以更好地对电池内部进行散热和均温,提升散热效率。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均温板内设置有相变工质。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电池还包括:钎焊层或粘接层,所述钎焊层或粘接层设置于所述均温板和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内壁之间。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构造为平板状,所述第二壳体构造为一端敞开的盒体状,所述第一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敞开的一端,所述第一换热通道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避让部,所述第一壳体安装于所述避让部。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前壳体、后壳体、上壳体、下壳体、左壳体和右壳体,所述前壳体、所述后壳体、所述上壳体、所述下壳体、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相连接,所述前壳体、所述后壳体、所述上壳体、所述下壳体、所述左壳体和所述右壳体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所述第一换热通道。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换热通道为一体挤出成型的结构件。
[0014]根据本技术的电池包,包括:托盘;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托盘上;横梁和纵梁,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设置于所述托盘内;以上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为多个,多个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托盘内。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托盘、所述盖板、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二换热通道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相连通。
[0016]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电池包。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壳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壳体的一种平面示意图;
[0022]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1、电池;
[0025]10、极芯;20、壳体;21、第一换热通道;22、第一壳体;23、第二壳体;230、避让部;24、前壳体;25、后壳体;26、上壳体;27、下壳体;28、左壳体;29、右壳体;30、均温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27]下面参考图1

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1。
[0028]如图1和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1,包括:极芯10、极耳和壳体20。极芯10为电池1的主体部分,含有正极和负极,是电池1中的蓄电部分,极芯10的质量直接决定电池1的质量,而极耳一般为从极芯10中将正极和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也就是说电池1正极和负极的耳朵是在进行充放电时的接触点。而壳体20为电池1的外壳部分,主要可以起到安装和保护的作用,电池1的其他部件可以设置于壳体20内。壳体20的材料可以为铝合金或者钢材料件,厚度为0.1mm

0.3mm之间。
[0029]如图4所示,极芯10和极耳均设置于壳体20内,这样壳体20可以对极芯10和极耳进行保护,避免极芯10和极耳受到损坏,而且这样可以固定极芯10和极耳的位置,使极芯10和极耳的设置更加稳定和牢固。极芯10和极耳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极芯10与极耳可以采用一体裁切成型,而且电池1还包括:极柱,极柱等通过压接或者焊接等方式与极耳连接,极芯10、极耳和极柱等装配形成整体结构。而且极耳与壳体20间隔设置,极芯10上的热量可以传递到壳体20上,然后通过壳体20将热量排出。
[0030]如图3所示,壳体20内设置有第一换热通道21,工质可以在第一换热通道21内流
通,在极芯10上的热量传递到壳体20时,工质可以吸收热量,吸收热量后的工质排出释放热量,而且为了更好地导热,可以减薄壳体20的壁厚,也可以将第一换热通道21做成热管平板。而第一换热通道21内设置有均温板30,当极芯10上的热量由壳体20表面传导至第一换热通道21时,第一换热通道21内的工质在一定真空度下受热并产生蒸汽,气态工质体积迅速膨胀,气态工质在微小的压差作用下快速流动到整个第一换热通道21,当气态工质接触到温度稍低的环境时,便会产生蒸汽的冷凝现象,借由冷凝现象释放出之前蒸发时吸收的热,冷凝后的工质会再次到热源蒸发区,从而进行循环吸热和散热的过程。当然,第一换热通道21也可以作为加热通道使用,也就是具有一定热量的液体也可以在第一换热通道21内流动,以给电池1内加热,使电池1在较低温度时可以正常工作。工质可以为水、冷媒、氨或者其他。
[0031]由此,通过在壳体20内设置有第一换热通道21,而且第一换热通道21内设置有均温板30,极芯10产生的热可以传递到壳体20,在由壳体20表面传导至第一换热通道21时,第一换热通道21内的工质在一定真空度下受热并产生蒸汽,当气态工质接触到温度稍低的环境时,便会产生蒸汽的冷凝现象,借由冷凝现象释放出之前蒸发时吸收的热,冷凝后的工质会再次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极芯和极耳,所述极芯和所述极耳相连接;壳体,所述极芯和所述极耳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极耳与所述壳体间隔设置,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内设置有均温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板内设置有相变工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钎焊层或粘接层,所述钎焊层或粘接层设置于所述均温板和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内壁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构造为平板状,所述第二壳体构造为一端敞开的盒体状,所述第一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敞开的一端,所述第一换热通道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避让部,所述第一壳体安装于所述避让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舒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