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有机载体成型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72017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2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有机载体成型系统及方法,属于污染土壤修复领域。针对现有交联法制备载体效率慢且品质差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有机载体成型系统,包括交联剂储液槽和成型剂储液槽,交联剂储液槽和成型剂储液槽均分别与载体储液槽连通,载体储液槽通过虹吸管与成型装置连接,虹吸管与虹吸泵连接,且三个储液槽内均设置有搅拌装置和加热装置,所述虹吸管包括伸入载体储液槽的吸入段和设置在成型装置上方的滴出段,滴出段的出口呈倒锥形,吸入段的直径小于滴出段的直径。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避免了最终产品的形状不一、大小不一等质量不均的情况;整个系统结构简单,在大幅缩短载体制作周期的基础上,大幅限制了人工制作载体丸粒过程的不确定性。丸粒过程的不确定性。丸粒过程的不确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有机载体成型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污染土壤修复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复合有机载体成型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众多的污染修复方法中,生物修复法有着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吸附速度快、吸附量大、选择性高等优点。而固定化微生物载体法,采用载体吸附微生物以将其作为一种生物吸附剂,有着固相液相易分离、吸附剂易再生、可以多次循环利用等优点,逐渐使其成为当今污染修复领域的热门话题。其中交联法制作的载体,拥有机械强度更高、投入环境后的稳定性更强、微生物负载量更大等优点,使其成为生物修复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但交联载体的种类与材料繁多,成分往往需要与其他成分进行复合,且往往难以溶解均匀。而实验室规模的手工制造则难以在短时间内制造出大量品质均匀的载体,且还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
[0003]针对上述问题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110692083.5,公开日为2021年8月24日,该专利公开了一种载霉附菌的高分子生物载体的制备装置,包括制备罐,所述制备罐的一侧安装有控制板,所述制备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有机载体成型系统,包括交联剂储液槽(1)和成型剂储液槽(2),交联剂储液槽(1)和成型剂储液槽(2)均分别与载体储液槽(4)连通,其特征在于:载体储液槽(4)通过虹吸管(5)与成型装置连接,虹吸管(5)与虹吸泵(6)连接,且三个储液槽内均设置有搅拌装置(7)和加热装置,所述虹吸管(5)包括伸入载体储液槽(4)的吸入段和设置在成型装置上方的滴出段,滴出段的出口呈倒锥形,吸入段的直径小于滴出段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有机载体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交联剂储液槽(1)和成型剂储液槽(2)内的搅拌装置(7)均设置在两个储液槽的上部,载体储液槽(4)内的搅拌装置(7)设置在储液槽的下部;三个槽内的加热装置均设置在槽中部以下的位置,且加热装置设置在槽的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有机载体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阻丝,电阻丝与电源连接,电阻丝呈螺旋的方式设置在每个槽的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复合有机载体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7)包括搅拌棒,搅拌棒从上至下围绕搅拌棒设置有多个不同旋向的螺旋形搅拌桨,搅拌棒与驱动装置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有机载体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5)滴出段靠近载体储液槽(4)的一端为单管或多管形状;当滴出段为多管形状时,多管形状包括主体,主体上开设有若干个通道支管,通道支管与滴出段连通,每个通道支管的出口呈倒锥形。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晶鑫李法云郭琴李晓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