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抗起球蓬松羊毛混纺纱线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125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55
本申请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抗起球蓬松羊毛混纺纱线及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份:30~40份锦纶、25~35份聚丙烯腈纤维、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抗起球蓬松羊毛混纺纱线及其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具体为一种高抗起球蓬松羊毛混纺纱线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羊毛因其具有较好的吸水性、保暖性和很好的外观保持性,被广泛应用于纺织行业,但是由于羊毛纤维来源比较单一,相对于其他纤维材料来说价格比较高。化纤原料纤维间饱和力小,纤维强度高,伸长能力大,特别是耐弯曲疲劳,耐扭转疲劳与耐磨性好,纤维容易滑出织物表面,形成小球后,又不易脱落,影响穿着美观性及舒适度。
[0003]羊毛混纺纱线相较于其他合成纤维具有相对较为良好的吸湿性能,在低湿度条件下,静电会积集在羊毛表面,这些积集的静电不仅会使人在使用时候容易被电击,同时静电积累导致其极易吸附灰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及疫情居家生活的影响,对穿着舒适性和抗起球水平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减少羊毛混纺纱线的起球对羊毛面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抗起球蓬松羊毛混纺纱线及其生产工艺,解决了羊毛纱线为主制作的服装面料容易有起球现象,影响穿着体验的羊毛混纺纱具有严重起球现象,影响穿着舒适性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高抗起球蓬松羊毛混纺纱线及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份: 30~40份锦纶、25~35份聚丙烯腈纤维、10~20份涤纶、5~10份羊毛,2~5份水溶性纤维。
[0006]优选的,所述锦纶纤维为线密度1.5~2D,平均长度51mm,截面为三角形的抗起球锦纶纤维。
[0007]优选的,所述聚丙烯腈纤维为线密度1.5~2D,平均长度38mm,截面为圆形的膨体聚丙烯腈纤维。
[0008]优选的,所述涤纶纤维为线密度1.5~2D,平均长度51mm,截面为中空型的涤纶纤维。
[0009]优选的,所述羊毛为直径15~18微米的巴索兰或丝光处理羊毛。
[0010]优选的,所述水溶性纤维为1.5~2D,平均长度38mm的海藻纤维或高温溶解型聚乙烯醇短纤维或海藻纤维。
[0011]优选的,一种高抗起球蓬松羊毛混纺纱线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首先准备适量的锦纶纤维、膨体聚丙烯腈纤维、涤纶纤维、羊毛纤维、水溶性纤维;步骤二、将选取的不同截面、不同长度的原料按照一定比例和毛;步骤三、将所述混合均匀的纤维经过棉纺设备,进行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
获得羊毛混纺纱线。
[0012]步骤四、将羊毛混纺纱线进行95

100℃水膨或染色加工处理,使水溶性纤维部分溶解或全部溶解,聚丙烯腈纤维收缩膨化,使纱线更加蓬松。
[0013]步骤五、中和、脱水、烘干,从而获得高抗起球高蓬松羊毛混纺纱线。
[0014]优选的,所述步骤二和毛过程中,聚丙烯腈纤维、涤纶两种原料不加油,锦纶加抗静电剂XL:1~1.5%,羊毛加抗静电剂TF

480:1.~2.0%,和毛油:0.5~1.0%,进一步减少异性截面间的摩擦系数,减少纤维损伤,所述步骤二中制条过程中为解决不同长度纤维正常成条,锡林

盖板梳理隔距使用的五点隔距分别为12千分之英寸、10千分之英寸、10千分之英寸、10千分之英寸、10千分之英寸,给面板

刺棍梳理隔距7千分之英寸,刺棍转速600r/min(转/分钟),锡林转速330

350r/min;相对湿度66~75%。并条时,前罗拉速度为240~260m/min(米/分钟),牵伸前罗拉中心距62mm,牵伸后罗拉中心距68mm。
[0015]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粗纱过程中,纺锭转速930~970r/min,牵伸前罗拉中心距62mm,牵伸后罗拉中心距68mm,所述步骤三细纱过程中采用赛络纺方式,捻度740~780T/M(捻数/米),所述步骤三中络筒速度为800~1000m/min,络纱张力为20~40N,相对湿度为75~90%,所述步骤四水膨或染色工序中,均需在柜缸中进行(水充满缸体,纱线受张力小),温度需满足95~100℃,溶液中含有0~1%碳酸钠或氨水,处理时间30min以上,所述步骤五中和时直接往缸中加0.2~2%的醋酸,促进水解的PVA或者海藻纤维吸附在纱线表面,可以大大提高纱线的抗静电性能,烘干温度为80~100℃。
[0016]优选的,优选的,所述经水膨或染色加工后纱线的组份为: 30~40份锦纶、25~35份聚丙烯腈、10

20份涤纶、5~10份羊毛。
[0017]优选的,所述纱线的抗起球效果大于4级。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抗起球蓬松羊毛混纺纱线及其生产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不同截面形态和纤维长度的羊毛纤维、锦纶纤维、涤纶纤维、聚丙烯腈纤维混合纺纱,通过异性截面与长度差异,提高面料的抗起球性能。
[0019]2、本专利技术通过加入特殊水溶性纤维纺纱,然后利用后续加工溶解,大大提高了纱线蓬松度和柔软性,水溶性纤维水解后的分子吸附在纤维表面,大大增加纱线了的亲水性,使纱线具有更好的抗静电效果。
[0020]3、本专利技术通过水溶性纤维的双重作用,在纺纱时在纱线中占位,提供后续加工中膨体纤维的收缩空间,防止纤维收缩导致的柔软性下降,水解的水溶性纤维做为亲水整理,重新吸附到纤维上,提高了纤维的亲水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一:
[002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抗起球蓬松羊毛混纺纱线,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
分:40份锦纶、30份聚丙烯腈纤维、20份涤纶、6份羊毛和4份水溶性纤维。
[0024]锦纶纤维为抗起球纤维,锦纶纤维线密度1.5D,平均长度51mm,截面为三角形。
[0025]聚丙烯腈纤维线密度1.5D,平均长度38mm,截面为圆形。
[0026]涤纶纤维线密度1.5D,平均长度51mm,截面为中空型。
[0027]羊毛纤维为平均直径在16微米左右的巴索兰羊毛。
[0028]水溶性纤维为1.5~2D,平均长度38mm的海藻纤维。
[0029]一种高抗起球蓬松羊毛混纺纱线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首先准备适量的羊毛纤维、锦纶纤维、涤纶纤维、聚丙烯腈纤维、海藻纤维;步骤二、将选取的不同截面、不同长度的锦纶、膨体聚丙烯腈纤维、涤纶、羊毛和海藻纤维按照40:30:20:6:4的比例和毛;步骤三、将所述混合均匀的纤维经过棉纺设备,进行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获得羊毛混纺纱线。
[0030]步骤四、将羊毛混纺纱线进行水膨或染色加工处理,使水溶性纤维部分溶解或全部溶解,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抗起球蓬松羊毛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份: 30~40份锦纶、25~35份聚丙烯腈纤维、10~20份涤纶、5~10份羊毛,2~5份水溶性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抗起球蓬松羊毛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锦纶纤维为线密度1.5~2D,平均长度51mm,截面为三角形的抗起球锦纶纤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抗起球蓬松羊毛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腈纤维为线密度1.5~2D,平均长度38mm,截面为圆形的膨体聚丙烯腈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抗起球蓬松羊毛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纤维为线密度1.5~2D,平均长度51mm,截面为中空型的涤纶纤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抗起球蓬松羊毛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羊毛为直径15~18微米的巴索兰或丝光处理羊毛。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抗起球蓬松羊毛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纤维为1.5~2D,平均长度38mm的海藻纤维或高温溶解型聚乙烯醇短纤维。7.一种高抗起球蓬松羊毛混纺纱线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高抗起球蓬松羊毛混纺纱线,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首先准备适量的锦纶纤维、膨体聚丙烯腈纤维、涤纶纤维、羊毛纤维、水溶性纤维;步骤二、将选取的不同截面、不同长度的原料按照一定比例和毛;步骤三、将所述混合均匀的纤维经过棉纺设备,进行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获得羊毛混纺纱线;步骤四、将羊毛混纺纱线进行95

100℃水膨或染色加工处理,使水溶性纤维部分溶解或全部溶解,聚丙烯腈纤维收缩膨化,使纱线更加蓬松;步骤五、中和、脱水、烘干,从而获得高抗起球高蓬松羊毛混纺纱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抗起球蓬松羊毛混纺纱线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和毛过程中,聚丙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树云沈加加牛东平陈法宝代厚玲娄丽芝王会蕾张学林张海英杨彩霞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恒泰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