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蛙式滑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06455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8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滑板车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蛙式滑板车,包括车架、转动于车架前段的把手杆以及铰接于车架后端的两摇摆杆,摇摆杆下方远离车架处设置的万向轮,摇摆杆之间设置有一组随着摇摆杆的张合进行伸展或合拢的连杆组件,在车架上设置有一灯组件,在车架和连杆之间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灯组件的灯调节机构,摇摆杆的张合频率与灯组件闪烁的频率呈正比,摇摆杆的张合幅度与灯组件的亮度调节呈正比,在连杆组件上设置有一借力机构,摇摆杆在张合的过程中,借力机构驱使摇摆杆合拢所需的力小于摇摆杆张开所需的力,该滑板车在驾驶过程中,能够调节灯组件带来娱乐效果,同时能够减缓体能的消耗,来提升滑行的乐趣。来提升滑行的乐趣。来提升滑行的乐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蛙式滑板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滑板车
,尤其涉及一种蛙型滑板车。

技术介绍

[0002]蛙式滑板车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娱乐器材,使用时双脚站立于滑板车上,通过向外蹬腿与向内收腿时产生的合力使踏板下方的后轮与地面摩擦,推动滑板车前进,其具体结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3486073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便携蛙式滑板车,包括车把手、把手杆以及与把手杆连接的前轮,把手杆靠近前轮处铰接设置有两根摆杆,摆杆远离把手杆的一端设置有踏板,踏板下方设置有万向轮,于把手杆靠近前轮处还设置有可使把手杆折叠翻转至靠近摆杆的折叠机构。
[0003]上述的便携蛙式滑板车可通过折叠机构使自身体积减小达到便于携带的目的,其他结构与市面上其他滑板车类似,滑板车使用时,向外蹬腿与向内收腿均可对车体施加前进的力,由于大腿内侧肌肉的发达程度低于大腿外侧肌肉,且向外蹬腿时,臀部肌肉也会配合大腿外侧肌肉进行施力,故使用滑板车时,向外蹬腿十分轻松,向内收腿较为费劲,大腿内侧肌肉会加速体能的消耗,并且在短时间内会导致大腿内部酸痛,儿童需要玩一会儿就休息一会儿,滑行的乐趣受到体能过快消耗的影响。
[0004]此外,为了增加娱乐性,滑板车的生产商会在轮子上嵌射发光管,当轮子滚动时,发光管经过摩擦发出亮光,部分车型会在车架上设置灯,由于无法产生摩擦力,只能设置为常规的灯,常规的灯想要达到闪烁或是明暗切换,需要设置控制器,上述的发光管或灯的光线效果是独立的,无法与小朋友的滑行产生联动,也就缺少了由小朋友滑行带来的光线变化产生的乐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的蛙式滑板车向内收腿比向外蹬腿费劲导致滑行乐趣受到体能限制的影响以及车架上的灯产生的光线效果比较单一无法与小朋友的滑行产生联动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滑行时可延缓体能消耗且通过滑行可调节灯饰光线来提升滑行乐趣的蛙式滑板车。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7]一种蛙式滑板车,包括车架、转动于车架前段的把手杆以及铰接于车架后端的两摇摆杆,摇摆杆下方远离车架处设置的万向轮,摇摆杆之间设置有一组随着摇摆杆的张合进行伸展或合拢的连杆组件,在车架上设置有一灯组件,在车架和连杆之间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灯组件的灯调节机构,摇摆杆的张合频率与灯组件闪烁的频率呈正比,摇摆杆的张合幅度与灯组件的亮度调节呈正比,在连杆组件上设置有一借力机构,摇摆杆在张合的过程中,借力机构驱使摇摆杆合拢所需的力小于摇摆杆张开所需的力。
[0008]采用上述方案,在本方案中,通过借力机构可减小摇摆杆合拢所需的力,以此达到向内收腿更加省力的效果,而向外张开的力由腿部外侧肌肉与臀部肌肉代偿,这种代偿可
减少整体体能的消耗,同时,随着摇摆杆的张合,驱使灯调节机构调节灯组件实现光线有节奏的变化,摇摆杆张合频率越快,灯组件闪烁越快;摇摆杆张合幅度越大,灯组件亮度越高,以此达到灯组件的光线效果与小朋友滑行时的动作产生联动的目的,增加了滑板车的娱乐性。
[0009]作为优选,连杆组件包括两枢接设置的连杆,连杆相背的一端分别与一摇摆杆铰接。
[0010]作为优选,借力机构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连杆相背的一端连接。
[0011]作为优选,第一弹性件为一弹力带,在连杆上设置有可调节弹力带弹力的第一调节部。
[0012]采用上述方案,由于大腿外侧肌肉通常比大腿内侧肌肉更加发达,在施加同等大小的力时,向外蹬腿比向内收腿更加轻松且消耗的体力更少,本方案中的借力机构可适当增加向外蹬腿的力,同时在摇摆杆张开时其中一部分力转化为回弹力储存,当摇摆杆合拢时释放全部的回弹力,驱使摇摆杆相互靠近,故,向内收腿所需的力减少,实现省力的效果。
[0013]作为优选,第一调节部包括于连杆两侧沿连杆长度方向开设的容置槽、于容置槽内固定设置的可供弹力带换向绕接的立柱以及插销,在连杆上沿连杆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插孔,容置槽底部设置有与插孔一一对应的插槽,弹力带呈环状,插销穿过插孔后插入至弹力带端部内与其套接配合,插销的端部与插槽插接配合。
[0014]采用上述方案,弹力带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插销上固定,插销的两端分别被插孔和插槽限位,使其受力时难以产生位移,弹力带的侧壁绕接于立柱上与连杆之间呈三角形,将插销与不同位置的插孔及插槽固定时,弹力带被拉伸后产生的弹性力也不同,实现可调节弹性力的效果;当弹力带放松时一部分可回缩至容置槽内,使弹力带裸露于连杆外的一部分不会因放松而下垂至地面,有效减少了弹力带与地面摩擦导致磨损的可能,延长了借力机构的使用寿命。
[0015]作为优选,插销远离容置槽的一端设置有磁吸部件,连杆由铁制成,磁吸部件穿过插孔进入容置槽后与连杆表面吸合。
[0016]采用上述方案,磁吸定位的插销配合多个插孔可实现弹力带在不同的回弹力度之间快速切换。
[0017]作为优选,灯组件包括设置于车架上的灯带,灯带连接有一电源。
[0018]作为优选,灯调节机构包括于车架内设置的串联于灯带与电源之间的滑动变阻器、用于枢接两连杆的枢接轴穿设于两连杆枢接处的枢接轴以及铰接于枢接轴上的推杆,推杆远离铰接轴的一端与滑动变阻器连接,滑动变阻器的调节受控于推杆的运动,推杆的运动受控于摇摆杆的张合。
[0019]作为优选,滑动变阻器包括固定于车架内的电阻条以及导向滑移于电阻条上的滑块,滑块上设置有与电阻条贴合的导电滑片,车架上沿电阻条的调节方向延伸凹陷有一开口槽,滑块的两侧嵌入开口槽并沿其导向滑移,滑块远离电阻条的一端与推杆铰接配合。
[0020]采用上述方案,摇摆杆开合时连杆跟随其同步开合,此过程中枢接轴与车架之间的距离持续发生改变,通过第二调节部驱使导电滑片往复移动,从而改变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当枢接轴远离车架时,滑片远离滑动变阻器的输出端使电阻增大导致消耗的电能占
比增加,故,灯带消耗的电能占比减少,即灯带亮度变弱;当枢接轴靠近车架时,滑片靠近滑动变阻器的输出端使电阻减小导致其消耗的电能占比减小,故,灯带消耗的电能占比增加,即灯带亮度变强,在摇摆杆反复张合的过程中实现灯带闪烁和亮度变化的光线效果,使光线变化效果与小朋友滑行时的动作产生联动,增强滑板车的娱乐性。
[0021]作为优选,滑块与导电滑片之间设置有驱使导电滑片与电阻条弹性抵接的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包括两端分别与滑块和导电滑片固定的弹簧。
[0022]采用上述方案,弹簧驱使导电滑片与电阻条弹性抵接使二者在移动中不易脱离,且弹簧也可以起到导电的作用。
[0023]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0024]1、在本方案中,通过借力机构可减小摇摆杆合拢所需的力,以此达到向内收腿更加省力的效果,而向外张开的力由腿部外侧肌肉与臀部肌肉代偿,这种代偿可减少整体体能的消耗,同时,随着摇摆杆的张合,驱使灯调节机构调节灯组件实现光线有节奏的变化,摇摆杆张合频率越快,灯组件闪烁越快;摇摆杆张合幅度越大,灯组件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蛙式滑板车,包括车架(1)、转动于车架(1)前段的把手杆(101)以及铰接于车架(1)后端的两摇摆杆(2),摇摆杆(2)下方远离车架(1)处设置的万向轮(201),其特征在于:摇摆杆(2)之间设置有一组随着摇摆杆(2)的张合进行伸展或合拢的连杆(3)组件,在车架(1)上设置有一灯组件,在车架(1)和连杆(3)之间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灯组件的灯调节机构,摇摆杆(2)的张合频率与灯组件闪烁的频率呈正比,摇摆杆(2)的张合幅度与灯组件的亮度调节呈正比,在连杆(3)组件上设置有一借力机构,摇摆杆(2)在张合的过程中,所述借力机构驱使摇摆杆(2)合拢所需的力小于摇摆杆(2)张开所需的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蛙式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3)组件包括两枢接设置的连杆(3),连杆(3)相背的一端分别与一摇摆杆(2)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蛙式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借力机构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连杆(3)相背的一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蛙式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为一弹力带(4),在连杆(3)上设置有可调节弹力带(4)弹力的第一调节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蛙式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部包括于连杆(3)两侧沿连杆(3)长度方向开设的容置槽(5)、于容置槽(5)内固定设置的可供弹力带(4)换向绕接的立柱(6)以及插销(7),在连杆(3)上沿连杆(3)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插孔(8),容置槽(5)底部设置有与插孔(8)一一对应的插槽(9),弹力带(4)呈环状,所述插销(7)穿过插孔(8)后插入至弹力带(4)端部内与其套接配合,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锦胜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酷齐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