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块的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0453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液晶显示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背光模块的驱动电路,背光模块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驱动电路包括:电压转换单元,用于提供一驱动电压至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电流调整单元;电流映像单元,用于输出参考电压;以及微调单元,包括多个驱动单元,其中第一驱动单元根据第一脉冲宽度调整信号、第一使能信号与所述参考电压输出第一电流调整信号;电流调整单元用于根据第一电流调整信号调整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所导通的电流。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N型晶体管与P型晶体管的组合来实现驱动单元的电路,避免使用传输闸等复杂的电路组件,可降低芯片的设计面积与制程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晶显示器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的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全球暖化议题让节能概念当红,计算机相关设备也都开始注重节能概念的 相关设计,由于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可以降低电源的消耗,同时减少体积与热 能的产生,让电子产品可以更加轻薄,因此各家面板厂商纷纷将发光二极管应用于显示器的背光;f莫块。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的驱动电路通常会包括升压电路(Boost Circuit)与微调 电路(dimming circuit),其中升压电路主要用来转换输入电压,然后提供LED背 光模块所需的驱动电压,微调电路则是用来调整LED所导通的电流。LED背 光模块中会包括多条LED串,每一个LED串由多个LED相互串联组成。LED 的发光亮度与其导通的电流大小成正比,微调电路即是用来调整LED串的发光 强度。微调电路会接收脉沖宽度调变(Pulse Width Modulation,简称PWM)信号与 使能信号,并根据PWM信号与使能信号调整LED串所导通的电流。然而在高 阶的电子产品中,为^f吏每一LED串的发光强度平均,需要设置多组调整电路, 并且使用为数众多的传输闸(transmission gate)来进行信号的传输。这不仅增加 电路设计的复杂度,同时也会增加芯片面积,让芯片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的驱动电路,旨在解决现有技 术提供的发光二极体背光模组的驱动电路需要设置多组调整电路,使用为数众多的传输闸进行信号的传输,增加电路设计的复杂度,且增加芯片面积、芯片 成本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背光模块的驱动电路,所述背光模块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电压转换单元,耦接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第一端,用于提供一驱 动电压至所述第 一发光二极管单元;电流调整单元,耦接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第二端;电流映像单元,用于输出参考电压;以及微调单元,耦"t妄于所述电流映像单元与电流调整单元之间,所述^f敖调单元 包括多个驱动单元,其中第一驱动单元根据第一脉沖宽度调整信号、第一使能 信号与所述参考电压输出第 一 电流调整信号;所述电流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流调整信号调整所述第一发光二极 管单元所导通的电流;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与门,其第一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分别接收所述第一脉沖宽度调整信号与 第一使能信号;N型晶体管,其汲极耦接于所述参考电压,其源极耦接于所述电流调整单 元并输出所述第一电流调整信号,其闸极耦接于所述与门的输出端;以及P型晶体管,耦接于所述参考电压与接地端之间,且所述P型晶体管的闸 极耦接于所述与门的输出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利用N型晶体管与P型晶体管的组合来实现驱动单元的电 路,避免使用传输闸等复杂的电路组件,可降低芯片的设计面积与制程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块的驱动电路; 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块的驱动电路。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 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 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照图1,图I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块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ioo包括电流调整单元120、驱动单元131、电流映l象单元140、电压转换单元150 以及电压侦测单元160。驱动电路IOO耦接于背光模块(包括发光二极管单元111) 的一端,而发光二极管单元111的另一端则耦接于电流调整单元120与电压侦 测单元160,其中发光二极管单元111由多个LED相互串联所组成。电流映像 单元140耦<接于驱动单元131,驱动单元131的另一端耦接于电流调整单元120。电压转换单元150提供驱动电压VOUT至发光二极管单元111的一端,而 电压侦测单元160则负责侦测发光二极管单元111的另一端的电压值,并据以 判断发光二极管单元111两端的电压差是否符合默认值,然后据以调整电压转 换单元150所输出的驱动电压VOUT。通过电压转换单元150,发光二极管单 元111便可维持稳定的偏压而得到所期望的发光强度。电流调整单元120耦接于发光二极管单元111的另一端,其电路结构如图 1所示。电流调整单元120包括N型晶体管Nl、 N2、 N3与比较器122。 N型 晶体管Nl与N2串联耦接于发光二极管单元111与接地端GND之间,N型晶 体管Nl的闸才及耦4秦于比4交器122的输出端,而N型晶体管N2的闸极则耦接 于驱动单元131以接收电流调整信号AS。 N型晶体管N3则耦接于N型晶体管 Nl与N2的共享接点与比较器122的负输入端之间,且N型晶体管N3的闸极 耦接于汲极。比较器122的正输入端耦接于参考电压VREF1。比较器122与N 型晶体管N3可用来侦测发光二极管单元111是否短路或开路以调整N型晶体 管N3的导通状态。当发光二极管单元111短路时,比较器122便会关闭N型 晶体管Nl以4呆护驱动电路100。7电流调整单元120会^f艮据所接收到的电流调整信号AS来调整N型晶体管 N之的导通电流,电流调整信号AS愈大,N型晶体管N2所导通的电流则愈高。 驱动单元131会根据脉沖宽度调整信号PWM、使能信号EN与电流映像单元 140所输出的参考电压VMIR产生电流调整信号AS。电流映像单元140主要包括电流镜电路(图中未示出),用以输出一参考电 压VMIR(即电流镜中用来映像电流的参考电压)。驱动单元131则包括与门132、 N型晶体管N4与P型晶体管Pl , N型晶体管N4耦接于参考电压VMIR与N 型晶体管N2的闸极之间,P型晶体管Pl耦接于参考电压VMIR与接地端GND 之间。与门132的两个输入端分别接收脉冲宽度调变信号PWM与使能信号EN, 而其输出端则耦接于N型晶体管N4与P型晶体管Pl的闸极。当使能信号EN 使能(逻辑高电位)时,N型晶体管N4会依照脉冲宽度调变信号PWM的占空比 调整导通时间,进而将参考电压VMIR传导至N型晶体管N2(即电流调整信号 AS)。 N型晶体管N2便可映像电流映像单元140以导通相对应的电流。当使能 信号EN失能时,P型晶体管P1会导通,将参考电压VMIR拉低至低电位(接 近接地位准)。因此,使用者可经由脉冲宽度调变信号PWM与使能信号EN来调整发光 二极管单元111的导通电流以调整其发光强度。此外,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 电流调整单元120中的N型晶体管N3可利用电阻(图中未示出)取代,由于N 型晶体管N3的功能主要避免在回授路径上产生过多的电流,因此利用电阻来 取代,同样具有降低回授电流的功效。再者,当N型晶体管N3工作在饱和区 时,N型晶体管N3在小信号分析下可视为一个小电阻(l/gm, gm为跨导值 (transconductance)。在考虑肌肤效应(body effect)下,其整体的阻抗会变的更小 (1/(gm+gmb),其中gmb为body transconductance)。由于N型晶体管N3所导通 的电流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进而产生较小的电阻值,让参考电压VREF1 可以完全地落在N型晶体管Nl与N2的共享接点。在液晶显示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块的驱动电路,所述背光模块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 电压转换单元,耦接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的第一端,用于提供一驱动电压至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 电流调整单元,耦接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 管单元的第二端; 电流映像单元,用于输出参考电压;以及 微调单元,耦接于所述电流映像单元与电流调整单元之间,所述微调单元包括多个驱动单元,其中第一驱动单元根据第一脉冲宽度调整信号、第一使能信号与所述参考电压输出第一电流调整信号;  所述电流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流调整信号调整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单元所导通的电流;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 与门,其第一输入端与第二输入端分别接收所述第一脉冲宽度调变信号与第一使能信号; N型晶体管,其汲极 耦接于所述参考电压,其源极耦接于所述电流调整单元并输出所述第一电流调整信号,其闸极耦接于所述与门的输出端;以及 P型晶体管,耦接于所述参考电压与接地端之间,且所述P型晶体管的闸极耦接于所述与门的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孟刘家麟莫启能陈科宏陈契霖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华映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