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及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38981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6 0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包括电压转换电路、PWM控制器、稳压二极管、第一电开关、光耦单元、升压开关及光源驱动组件,电压转换电路为光耦单元、PWM控制器、升压开关及光源提供电压,PWM控制器用于控制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光源驱动组件连接至升压开关及光源,以根据光源状况控制升压开关的通断,稳压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光耦单元,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第一电开关的控制端,第一电开关的第一端连接至PWM控制器,第二端接地,当升压开关短路时,电压转换电路输出的电流增,光耦单元击穿稳压二极管来导通第一电开关,PWM控制器停止,升压开关截止,降低了升压开关的表面温度,满足安规的安全标准。

Backlight driving circu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backlight driving circuit includes a voltage conversion circuit, PWM controller, zener diode, the first switch, optical unit, switch and light source driving component, voltage conversion circuit with voltage optocoupler unit, PWM controller, switch and light source, the PWM controller is used to control the output voltage conversion circuit, light source drive assembly connect to the switch and light source, according to the source control step-up switch, cathode zener diode connected to the optical unit, the control end of the anode zener diode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switch, the first switch is connected to the PWM controller, the second end is grounded, when the boost switch short-circuit current circuit. The output voltage conversion gain, optocoupler unit breakdown zener diode conduction to the first switch, PWM controller, boost The switch cut-off reduces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of the boost switch and satisfies the safety standard of the safety regu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及液晶显示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
,尤其是涉及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及液晶显示器。
技术介绍
现在的面板设计中,大尺寸产品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大。在驱动大尺寸产品如电视的背光电源电路比较复杂。其中,在现有的电视背光驱动电路中,发光二极管的升压,驱动开关管会发生短路现象,通常在背光驱动电路中采用变压器初级过功率保护的方法,PWM集成芯片隔一段时间进行重启,从而导致驱动开关管表面的温度过高,从而不满足安规的安全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驱动电路,以降低驱动开关管的温度,来满足安规的安全标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中,所述背光驱动电路包括电压转换电路、PWM控制器、稳压二极管、第一电开关、光耦单元、升压开关及光源驱动组件,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用于连接输入电压端,以接收输入电压,并对输入电压进行电压转换,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还连接至所述光耦单元、PWM控制器、所述升压开关及液晶显示器的光源,以将转换后的电压输出给所述光耦单元、PWM控制器、所述升压开关及光源,所述PWM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所述光源驱动组件连接至所述升压开关及所述光源,以根据光源状况来控制所述升压开关的通断,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光耦单元,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一电开关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PWM控制器,所述第一电开关的第二端接地,当所述升压开关短路时,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输出的电流增大,所述光耦单元反馈到稳压二极管的电压大于击穿电压,所述稳压二极管导通,进而所述第一电开关导通,所述PWM控制器停止工作以截止所述升压开关。其中,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变压器、第二电开关、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及第二电阻,所述输入电压端连接至所述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线圈的第一端,并通过所述第一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电容并联在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所述第二电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还连接至所述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线圈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开关的控制端连接至所述PWM控制器,所述第二电开关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变压器的第二初级线圈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连接至所述PWM控制器的电压端,所述PWM控制器的电压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开关的第一端,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连接至所述升压开关的第一端。其中,所述光源驱动组件包括第三电开关、控制单元及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开关的控制端连接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第三电开关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光源,所述第三电开关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三电阻接地,所述控制单元还连接至所述升压开关,以根据所述第三电阻的电压情况控制所述升压开关的通断。其中,所述光耦单元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电压调整器及光耦,所述第四电阻及所述第五电阻串联在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与电压调整器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电压调整器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六电阻及所述第七电阻连接至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与地之间,所述电压调整器的基准端连接至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第七电阻之间的节点,所述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五电阻之间的节点,所述光耦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电压调整器之间的节点,所述光耦的开关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PWM控制器及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阴极,所述光耦的开关的第二端接地。其中,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还包括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及所述第二电容,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并连接至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并连接至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所述第二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第二端接地。其中,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还包括第三电容及第四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正极连接至所述输入电压端,所述第三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第四电容并联在所述第三电容的两端。其中,所述背光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五电容及第六电容,所述第五电容的正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五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第六电容的正极连接至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六电容的负极接地。其中,所述背光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五二极管、储能电感及第七电容,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通过所述储能电感连接至所述第三二极管及第四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光源的阳极,所述光源的阴极连接至所述第三电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还连接至所述第七电容的正极,所述第七电容的负极接地。其中,所述升压开关、所述第二电开关及所述第三电开关均为NPN型晶体管,所述升压开关、所述第二电开关及所述第三电开关的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为栅极、漏极及源极,所述第一电开关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一电开关的控制端、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别为基极、集电极及发射极。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光源及上述的背光驱动电路,所述背光驱动电路连接至所述光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包括电压转换电路、PWM控制器、稳压二极管、第一电开关、光耦单元、升压开关及光源驱动组件,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用于连接输入电压端,以接收输入电压,并对输入电压进行电压转换,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还连接至所述光耦单元、PWM控制器、所述升压开关及液晶显示器的光源,以将转换后的电压输出给所述光耦单元、PWM控制器、所述升压开关及光源,所述PWM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所述光源驱动组件连接至所述升压开关及所述光源,以根据光源状况来控制所述升压开关的通断,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光耦单元,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一电开关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PWM控制器,所述第一电开关的第二端接地,当所述升压开关短路时,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输出的电流增大,所述光耦单元反馈到所述稳压二极管的电压大于击穿电压,所述稳压二极管导通,进而所述第一电开关导通,所述PWM控制器停止工作以截止所述升压开关。所述升压开关表面温度降低,不但满足了安规的安全标准,还实现了过流保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方案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过流保护功能的背光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方案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器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专利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及液晶显示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驱动电路包括电压转换电路、PWM控制器、稳压二极管、第一电开关、光耦单元、升压开关及光源驱动组件,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用于连接输入电压端,以接收输入电压,并对输入电压进行电压转换,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还连接至所述光耦单元、PWM控制器、所述升压开关及液晶显示器的光源,以将转换后的电压输出给所述光耦单元、PWM控制器、所述升压开关及光源,所述PWM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所述光源驱动组件连接至所述升压开关及所述光源,以根据光源状况来控制所述升压开关的通断,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光耦单元,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一电开关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PWM控制器,所述第一电开关的第二端接地;当所述升压开关短路时,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输出的电流增大,所述光耦单元反馈到稳压二极管的电压大于击穿电压,所述稳压二极管导通,进而所述第一电开关导通,所述PWM控制器停止工作以截止所述升压开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驱动电路包括电压转换电路、PWM控制器、稳压二极管、第一电开关、光耦单元、升压开关及光源驱动组件,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用于连接输入电压端,以接收输入电压,并对输入电压进行电压转换,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还连接至所述光耦单元、PWM控制器、所述升压开关及液晶显示器的光源,以将转换后的电压输出给所述光耦单元、PWM控制器、所述升压开关及光源,所述PWM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输出,所述光源驱动组件连接至所述升压开关及所述光源,以根据光源状况来控制所述升压开关的通断,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所述光耦单元,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开关的控制端,所述第一电开关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PWM控制器,所述第一电开关的第二端接地;当所述升压开关短路时,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输出的电流增大,所述光耦单元反馈到稳压二极管的电压大于击穿电压,所述稳压二极管导通,进而所述第一电开关导通,所述PWM控制器停止工作以截止所述升压开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变压器、第二电开关、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及第二电阻,所述输入电压端连接至所述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线圈的第一端,并通过所述第一电阻连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一电容并联在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所述第二电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还连接至所述变压器的第一初级线圈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开关的控制端连接至所述PWM控制器,所述第二电开关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变压器的第二初级线圈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连接至所述PWM控制器的电压端,所述PWM控制器的电压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电开关的第一端,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连接至所述升压开关的第一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驱动组件包括第三电开关、控制单元及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开关的控制端连接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第三电开关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光源,所述第三电开关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三电阻接地,所述控制单元还连接至所述升压开关,以根据所述第三电阻的电压情况控制所述升压开关的通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耦单元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电压调整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