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269662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4 06:46
一种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包含N个驱动芯片、信号来源端、WOA导线及COF导线。每一驱动芯片均采用COF封装且对应并耦接至L个输出通道。N及L为正整数且N≥2。信号来源端耦接第一驱动芯片的L个输出通道。WOA导线的一端耦接第二驱动芯片的L个输出通道。COF导线的一端耦接至信号来源端与第一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通道之间且其另一端耦接至WOA导线的另一端。COF导线的阻值远小于第一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通道与第L输出通道之间的第一内电阻且WOA导线的阻值大致等于第一内电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与显示装置有关,尤其是关于一种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一般液晶显示系统包含像素矩阵(Pixelmatrix)、两偏光板(Polarizers)及多个驱动器芯片。该些驱动器芯片通常采用薄膜覆晶封装(ChipOnFilm,COF)技术进行封装并耦接面板周边电路,使得面板每一行及每一列像素均能受到驱动电压信号的驱动。如图1所示,多个闸极驱动器芯片IC1~ICN之间以设置于阵列基板上的导线(WireOnArray,WOA)WOA彼此串接,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然而,随着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与尺寸大小的要求愈来愈高,液晶显示面板所需的闸极驱动器芯片数量势必愈来愈多且其所需的WOA导线长度亦势必愈来愈长。如图2所示,若以包含第一驱动芯片IC1与第二驱动芯片IC2的驱动电路2为例,假设第一驱动芯片IC1所对应的L个输出通道为CH11~CH1L且第二驱动芯片IC2所对应的L个输出通道为CH21~CH2L,R1代表第一驱动芯片IC1的内电阻,其为L个输出通道CH11~CH1L的电阻总和且R3代表第二驱动芯片IC2的内电阻,其为L个输出通道CH2~CH2L的电阻总和,R2代表耦接于第一驱动芯片IC1与第二驱动芯片IC2之间的WOA导线的电阻。其中,L为正整数。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驱动芯片IC1的内电阻R1会均匀分布于第一驱动芯片IC1的L个输出通道CH11~CH1L之间且第二驱动芯片IC2的内电阻R2会均匀分布于第二驱动芯片IC2的L个输出通道CH21~CH2L之间。因此,从信号来源端SS至第一驱动芯片IC1的最后一个输出通道(第L输出通道)CH1L的等效电阻为R1且从信号来源端SS至第二驱动芯片IC2的第一输出通道CH21的等效电阻为(R1+R2)。由于WOA导线相较于第一驱动芯片IC1及第二驱动芯片IC2的内电阻R1~R2具有高阻值,这将会导致第一驱动芯片IC1的最后一个输出通道(第L输出通道)CH1L与第二驱动芯片IC2的第一输出通道CH21的输出信号强度产生明显的差异,亦将导致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变差,甚至其显示画面还会在暗带的中央出现相对较亮的区域,亦即水平带(H-band)或是水平区块(H-block)的现象,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所遭遇到的上述种种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为一种驱动电路。于此实施例中,该驱动电路应用于一液晶显示装置。该驱动电路包含N个驱动芯片(Driverchips)、一信号来源端(Signalsource,VGG)、一第一WOA导线及一第一COF导线。该N个驱动芯片均以COF封装方式进行封装,该N个驱动芯片中的每一个驱动芯片均对应并耦接至L个输出通道(Outputchannels),其中N及L均为正整数,且N大于或等于2。信号来源端(Signalsource,VGG)耦接该N个驱动芯片中的一第一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通道至第L输出通道,并且第一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通道与第L输出通道之间具有第一内电阻(Internalresistance)。第一WOA导线的一端耦接该N个驱动芯片中的一第二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通道至第L输出通道,并且第二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通道与第L输出通道之间具有一第二内电阻。第一COF导线的一端耦接至信号来源端与第一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通道之间的第一接点且第一COF导线的另一端耦接至第一WOA导线的另一端。其中,第一COF导线的阻值远小于第一内电阻且第一WOA导线的阻值大致等于第一内电阻。于一实施例中,该N个驱动芯片均为闸极驱动电路。于一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通道与第一接点之间的等效阻值大致等于第一驱动芯片的第L输出通道与第一接点之间的等效阻值。于一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通道的输出信号的电压值大致等于第一驱动芯片的第L输出通道的输出信号的电压值。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内电阻及第二内电阻分别为整合于第一驱动芯片及第二驱动芯片的可变电阻,致使第一驱动芯片与第二驱动芯片的输出电压大致相等。于一实施例中,可变电阻用以补偿耦接在两驱动芯片之间的WOA导线所造成的信号差异,可变电阻的阻值大致等于耦接在两驱动芯片之间的WOA导线的阻值,并可通过闸极驱动电路进行调整。于一实施例中,可变电阻由金属导线、输入/输出缓冲器、CMOS电路及金属垫所构成,可变电阻的阻值可通过内部电路设计进行调整。于一实施例中,可变电阻包含具有不同阻值的多个电阻,该多个电阻并联于每一输出通道的输出缓冲器,并可通过COF走线设计选择适合的匹配电阻值。于一实施例中,可变电阻包含具有不同阻值的多个电阻,该多个电阻串联一开关且并联于每一输出通道的输出缓冲器、逻辑电路及阻值设定输入接脚,并可通过一输入逻辑信号选择适合的匹配电阻值。于一实施例中,信号来源端与第一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通道及第二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通道之间通过第一COF导线及第一WOA导线彼此串接。于一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芯片的L个输出通道的电阻总和即为第一内电阻,其均匀分布于第一驱动芯片的L个输出通道之间。于一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芯片的L个输出通道的电阻总和即为第二内电阻,其均匀分布于第二驱动芯片的L个输出通道之间。于一实施例中,第一COF导线的阻值远小于第一WOA导线的阻值,致使第二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通道与信号来源端之间的等效阻值降低。于一实施例中,驱动电路进一步包含一第二WOA导线及一第二COF导线。第二WOA导线的一端耦接该N个驱动芯片中的一第三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通道至第L输出通道,并且第三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通道与第L输出通道之间具有一第三内电阻。第二COF导线的一端耦接至第一WOA导线与第二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通道之间的第二接点且第二COF导线的另一端耦接至第二WOA导线的另一端。第二COF导线的阻值远小于第二内电阻且该第二WOA导线的阻值大致等于第二内电阻。于一实施例中,第三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通道与第二接点之间的等效阻值大致等于第二驱动芯片的第L输出通道与第二接点之间的等效阻值。于一实施例中,第三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通道的输出信号的电压值大致等于第二驱动芯片的第L输出通道的输出信号的电压值。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内电阻、第二内电阻及第三内电阻分别为整合于第一驱动芯片、第二驱动芯片及第三驱动芯片的可变电阻,致使第一驱动芯片、第二驱动芯片及第三驱动芯片的输出电压大致相等。于一实施例中,可变电阻用以补偿耦接在两驱动芯片之间的WOA导线所造成的信号差异,可变电阻的阻值大致等于耦接在两驱动芯片之间的WOA导线的阻值,并可通过闸极驱动电路进行调整。于一实施例中,可变电阻由金属导线、输入/输出缓冲器、CMOS电路及金属垫所构成,可变电阻的阻值可通过内部电路设计进行调整。于一实施例中,可变电阻包含具有不同阻值的多个电阻,该多个电阻并联于每一输出通道的输出缓冲器,并可通过COF走线设计选择适合的匹配电阻值。于一实施例中,可变电阻包含具有不同阻值的多个电阻,该多个电阻串联一开关且并联于每一输出通道的输出缓冲器、逻辑电路及阻值设定输入接脚,并可通过一输入逻辑信号选择适合的匹配电阻值。于一实施例中,信号来源端与第一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通道、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电路,应用于一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电路包含:N个驱动芯片,该N个驱动芯片均以COF封装方式进行封装,该N个驱动芯片中的每一个驱动芯片均对应并耦接至L个输出通道,其中N及L均为正整数,且N大于或等于2;一信号来源端,耦接该N个驱动芯片中的一第一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通道至第L输出通道,并且该第一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通道与第L输出通道之间具有一第一内电阻;一第一WOA导线,该第一WOA导线的一端耦接该N个驱动芯片中的一第二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通道至第L输出通道,并且该第二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通道与第L输出通道之间具有一第二内电阻;以及一第一COF导线,该第一COF导线的一端耦接至该信号来源端与该第一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通道之间的一第一接点且该第一COF导线的另一端耦接至该第一WOA导线的另一端;其中,该第一COF导线的阻值远小于该第一内电阻且该第一WOA导线的阻值大致等于该第一内电阻。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0.23 TW 1041348601.一种驱动电路,应用于一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电路包含:N个驱动芯片,该N个驱动芯片均以COF封装方式进行封装,该N个驱动芯片中的每一个驱动芯片均对应并耦接至L个输出通道,其中N及L均为正整数,且N大于或等于2;一信号来源端,耦接该N个驱动芯片中的一第一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通道至第L输出通道,并且该第一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通道与第L输出通道之间具有一第一内电阻;一第一WOA导线,该第一WOA导线的一端耦接该N个驱动芯片中的一第二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通道至第L输出通道,并且该第二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通道与第L输出通道之间具有一第二内电阻;以及一第一COF导线,该第一COF导线的一端耦接至该信号来源端与该第一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通道之间的一第一接点且该第一COF导线的另一端耦接至该第一WOA导线的另一端;其中,该第一COF导线的阻值远小于该第一内电阻且该第一WOA导线的阻值大致等于该第一内电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N个驱动芯片均为闸极驱动电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通道与该第一接点之间的等效阻值大致等于该第一驱动芯片的第L输出通道与该第一接点之间的等效阻值。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通道的输出信号的电压值大致等于该第一驱动芯片的第L输出通道的输出信号的电压值。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内电阻及该
\t第二内电阻分别为整合于该第一驱动芯片及该第二驱动芯片的可变电阻,致使该第一驱动芯片与该第二驱动芯片的输出电压大致相等。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可变电阻用以补偿耦接在两驱动芯片之间的WOA导线所造成的信号差异,该可变电阻的阻值大致等于耦接在两驱动芯片之间的WOA导线的阻值,并可通过闸极驱动电路进行调整。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可变电阻由金属导线、输入/输出缓冲器、CMOS电路及金属垫所构成,该可变电阻的阻值可通过内部电路设计进行调整。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可变电阻包含具有不同阻值的多个电阻,该多个电阻并联于每一输出通道的输出缓冲器,并可通过COF走线设计选择适合的匹配电阻值。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可变电阻包含具有不同阻值的多个电阻,该多个电阻串联一开关且并联于每一输出通道的输出缓冲器、一逻辑电路及一阻值设定输入接脚,并可通过一输入逻辑信号选择适合的匹配电阻值。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信号来源端与该第一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通道及该第二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出通道之间通过该第一COF导线及该第一WOA导线彼此串接。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驱动芯片的L个输出通道的电阻总和即为该第一内电阻,其均匀分布于该第一驱动芯片的L个输出通道之间。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驱动芯片的L个输出通道的电阻总和即为该第二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宜琳黄智全林文聪
申请(专利权)人:瑞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